全面认识脑卒中 脑卒中概述
第二部分 脑和脑血管解剖
脑叶
? 功能性脑叶区
?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 大脑 ? 小脑 ? 脑干
中央后回 顶叶
? 脑沟裂
枕叶
? 脑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脑沟
小脑
中央沟
延髓
PTG129 9/04
中央前回 侧脑沟
额叶
脑桥
颞叶
大脑的两个半球
右脑
左脑
PTG129 9/04 本文件仅供内部培训 使用,不得在波士顿科学公司以外传播。 机密文件 – 仅供内部使用 – 禁止复制 或传播。
(三)按病理性质分:
1.缺血性卒中(脑梗死)
脑血栓 脑栓塞
2.出血性卒中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天气和基因遗传。 ?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 高血压:被公认为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保持
血压平稳是预防中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 心脏病:心房纤颤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对其进行有效
高等教材:指在脑血管壁病变或血流障碍基础上发生的急性
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STROKE)危、重、急 第一杀手,病中之“最”。 起病最快 (秒、分、时)脑中地震 发病率最高(120-180/10万/年)150万/年 病死率最高(60-120/10万/年)130万/年 致残率最高(75%重残40%) 患病率最高(600万/现存) 康复最慢 (月、年、终生) 危害创伤最大
MRA磁共振 血管造影
主要生理变化
不同部位脑损伤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 (等级理论)
? 锥体束功能破坏--随意运动功能 丧失,出现偏瘫
? 锥体外系功能破坏--肌张力异常、 平衡和协调运动能力失常
? 低位中枢失去了高位中枢的控制, 低位中枢兴奋性增加,已被抑制的 一些原始反射释放,原来的反射活 动亢进,夸张出现、粗大运动模式
定义: STROKE 又称中风( APOPLEXY),脑血管意外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WTO定义: 急性血管源性神经功能障碍,突然(数秒内) 或迅速(数小时内)出现受累脑区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百科全书:指一组起病急骤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常伴有神 经系统局限性功能改变。
脑血管意外后康复
21
威利环
威利环
大脑 中动脉
大脑 前动脉
前交通 动脉
后交通 动脉
海绵窦
岩部
椎动脉
海绵窦 +
岩部 =
“虹吸部”
锁骨下 动脉
PTG129 9/04 本文件仅供内部培训 使用,不得在波士顿科学公司以外头臂传干播。 机密文件 – 仅供内部使用 – 禁止复制 或传播。
基底动脉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
中枢神经系统(CNS)
大脑 小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脊髓
脑部解剖
? 大脑:灰质+白质 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和岛叶
基底节区:基底节 (豆状核、尾状核、屏状核、杏仁核)
内囊(丘脑、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 前肢:额桥束 膝部:皮质核束 后肢:皮质脊髓束 (从前向后:上
肢-下肢) 丘脑-皮质感觉传导束 听、视觉神经传导通路
? 小脑、脑干
脑的功能
大脑(左、右半球):
运动中枢—中央前回 (对侧倒置人体)
感觉中枢—中央后回 (对侧倒置人体)
言语中枢(位于优势半球):
运动性言语中枢(额下后回)
感觉性言语中枢(颞上后回)
听觉中枢:颞叶
视觉中枢:枕叶
内脏功能:岛叶和边缘叶
脑血管意外后康复
17
脑的功能
? 小脑:平衡功能 肢体同侧共济协同 参与肌张力维持
的治疗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 糖尿病 ? 血脂异常 ? 吸烟 ? 饮酒
脑卒中的预防
一级预防:预防脑卒中的发病因素 具体:注意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
合理安排饮食。 二级预防:发病后的早诊早治
临床、康复:防止功能障碍的发生 三级预防:出现残疾后尽量减少残疾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影响。
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约 200万人,每 年死于脑卒中超过 150万人,脑卒中后存活者约有 600~700万 人。在存活的患者中,约 75%~80%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其中重度残疾超过 40%。约有1/4至1/3可能在2至5年内复发。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 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脑卒中 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分类
(一)按功能缺失持续时间分:
短暂脑缺血发作(TIA):24H内恢复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3W内完全恢复 进行性卒中:起病6H-2W,症状体征仍逐渐加重 完全性卒中:起病6H内即达高峰
(二)按严重程度分:
小卒中(MINOR STROKE) 大卒中(MAJOR STROKE) 静息性卒中(SILENT STROKE)
脑卒中概述
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 卒中的概述 第二部分 脑和脑血管解剖基础
第三部分 鉴别与诊断
第一部分 脑卒中概述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急性脑血管病,或脑中风,是脑部血 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 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多见。 临床可表现意识障碍及(或)脑局灶症状 .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PTG129 9/04 本文件仅供内部培训 使用,不得在波士顿科学公司以外传播。 机密文件 – 仅供内部使用 – 禁止复制 或传播。
脑血液分布
? 脑重:1300~1500G,占体重的2.5~3% ? 葡+氧/24H,占全身总耗氧量的1/6和1/5 ? 脑血流量:750~1000 ML/分 ? WILLIS环 ? 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主要供应基底节区,是好发的出血部位
? 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颅神经中枢 感觉、运动神经传导束经路 呼吸、血管中枢 网状结构
脑血管意外后康复
18
脑血管
? 颈内动脉(占4/5血流)
? 大脑前动脉 ? 大脑中动脉
? 椎-基底动脉(占1/5血流)
? 大脑后动脉 ? 小脑动脉 ? 脑干分支
脑血管意外后康复
19
基底动脉
椎动脉
颈外动脉
脑血管意外中后康复枢运动控制障碍
25
脑血管意外后康复
26
(一)锥体系 piramidal system
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锥
锥体束
体细胞
皮质核束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脊髓前 角 运动 细胞
脑干神经运动核
躯干四肢骨骼肌 的运动
头面部骨骼肌的 运动
下行传导通路仅由两极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