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第二课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第二课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第二课时)(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培养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习难重点:
理解课文,了解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互动探究
1、学生自读第二、三、四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思考以下问题:
①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②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
3、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暗示了他
,也照应下文,说明他言必信,行必果。

4、本文段唐雎同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则
言,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

问题探究:
一、把握人物形象
1、找出秦、唐说的话,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可用“从句中,我读出了唐雎或秦王的
性格”说话。

秦王:
唐雎:
二、写作手法
本文是怎样刻画唐雎形象的?
三、感受人物个性:分角色朗读,体会外交辞令的言外之意。

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拓展延伸
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2.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课堂检测
链接中考:读短文做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唐雎使于秦②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C、①徒以有先生也②以头抢地尔
D、①此庸夫之怒也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①轻寡人与②尔安敢轻吾射
2、翻译下列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译文:
3、结合人物语气,说说秦王的形象。

4、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国家如何才能真正摆脱强国给予的屈辱?
孙赛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