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备课年度:学校:姓名:重点:能进行给物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难点:给物质加热、洗涤仪器学习过程一、导入:1.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使用什么仪器对物质进行加热?(个人思考,组内交流)2.在实验室里(1)哪些常见的仪器可以直接加热,(2)哪些仪器需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3)哪些仪器不能加热?(个人思考,组内交流)二、自主学习;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用3分钟阅读课本第20页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归纳使用酒精灯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1)绝对禁止。
(2)绝对禁止。
(3)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4)用完酒精灯,必须,不可用嘴去吹。
(5)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其中温度最高。
因此,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实验1-9】点燃酒精灯,按照课本第21页实验1-9进行实验。
二、讨论交流:为什么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实验探究:按照课本第21页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验。
讨论交流: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2.物质的加热: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的注意事项:⑴给液体加热可以;给固体加热可以用等。
有些仪器如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
⑵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然后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⑶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过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加热效果。
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否则可能破裂。
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⑷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
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
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
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
评价⑸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也要进行预热,同时注意液体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45度角)。
在加热过程中要不对地移动试管。
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让。
【观察思考】观察给固体物质的加热装置,思考下列问题:【归纳总结】1.总结给固体物质加热的方法:2.总结给液体物质加热的方法: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22-23页洗涤仪器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用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2.以试管为例,说明如何洗涤仪器?3.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152-15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2、常见仪器的连接有哪些?讨论交流:在称量药品时不慎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会造成怎样的结果?课堂小结:学科:化学主备:审核:执教老师:班级:九()学习小组:()学生姓名:课题: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1)课型: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玻璃仪器的洗涤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仪器:酒精灯方法:方法:洗涤干净的标准1.对于已经固定的试管,怎样进行预热?2.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微向下倾难点:学习过程情景导入:观察四大发明图片,观察古代的一些化学器具。
自主学习:其中哪些发明与化学有关,了解化学史。
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______,通过对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活动与探究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讨论交流:【观看图片】:(个人思考,同桌交流)说出对蜡烛有哪些认识?(多角度)合作学习:阅读课本第12页内容,学生提出自己对蜡烛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可以按课本第12页的提示进行实验观察,也可以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并对观察的现象进行描述记录,填写表格。
讨论交流:将你填写的表格与同学们交流,比一比谁观察到的现象越多,谁的描述越详细越准确,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改进自己的短处。
三、展示提升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深入探究】: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成分是什么呢?【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1)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他的以下做法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查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C.因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故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评价四、达标体验:1.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 s~2 s后取出,能观察到()A、均匀的变黑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2.蜡烛是由和组成的,蜡烛的颜色是,形状。
硬度较,气味是,蜡烛不溶于水,把蜡烛放入水中,蜡烛(填浮在水面或沉入水底),蜡烛的密度比水(填大或小)。
3.蜡烛燃烧既发生了变化又发生了变化,火焰分层,_ 最暗, 部分的温度最高,部分温度最低。
将干燥的烧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生成,迅速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说明蜡烛燃烧生成和两种物质。
4. 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在集体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引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推理课堂小结:活动探究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课堂小结:学科:化学主备:审核:执教老师:班级:九()学习小组:()学生姓名:课题: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2)课型:学习目标:1.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探究报告进行修改并使之完善的能力。
重点:难点:准备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练习,你还存在哪些问情景导入:可以先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在此基础上讨论实验室里的有关常识,然后组织学生练习一些基本操作。
1.认识常见的仪器:2进实验准备室,仔细记录在准备室里看见的主要仪器;3进入药品贮放室,仔细观察药品是怎么贮存的?为什么要这样贮存?4组参观贮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设备并记录贮存方法。
讨论交流:1. 你看见了哪些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为什么要单独贮放?为什么要加双锁,双人到齐才能打开?2.为什么要放那么多的黄沙?3.走进实验室,你通常能见到一些什么状态的药品,它们一般盛放在什么仪器内?4.你认识下列仪器并能说出它们的用途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个人思考,组内交流)一、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18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一):固体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取。
用过的药匙要立刻以备下次再用。
(2):把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再把容器。
(3)往试管装入固体药末时,可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至,然后。
二、讨论交流:1.如何将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装入大试管中?2.如何将粉末状的药品(如碳酸钠)装入试管中?【观察思考】小组内成员进行实验操作,其他同学观察并记录该同学实验过程。
【思考交流】1.对于没有说明用量的实验,药品应取用多少?2.刚才的实验操作中哪些同学做得比较规范,哪些同学出现了错误,怎样改正?(二):液体药品的取用:讨论交流: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19-20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1.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取体积。
量液时,量筒必须,视线要与量筒内,再读取液体的。
2.胶头滴管的使用。
取用少量的液体可用,取液后的滴管,评价应保持橡胶乳头在______,不要_____ 防止,沾污_________或不要把滴管放在或,以免。
用过的胶头滴管应立即用__________ 以备再用。
3.如何将细口瓶内的液体(如水)倒入到试管中?4.如何取用35mL的水?用到哪些仪器?【观察思考】小组内成员进行实验操作,其他同学观察并记录该同学的实验过程。
讨论交流: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带有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思考交流: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取用仰视或是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怎样的影响?达标体验:1.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有些块状的药品要用夹取。
有些粉末状的药品还可以用直接送到试管底部。
2.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保持水平。
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以用。
3.下列药品的取用,需要药匙的是()A酒精 B小石块 C植物油D食盐课堂小结:庙滩二中导学案学科:化学主备:审核:执教老师:班级:九()学习小组:()学生姓名:课题:课题1 空气(课时1)课型:学习目标:1.通过“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练习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推理能力;2.记住空气中的各种组成成分及其含量;3.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重点:难点:学习过程情景导入:1.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澄清石评价灰水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就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 ________ ;夏天当我们从空调房间走出来时,眼镜会变得一片模糊,说明空气中也含有__________。
一、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26“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当密闭容器中将汞连续加热12天后,发生了什么现象?3.实验中提到: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1/5,又是通过什么现象得知的呢?4.已知拉瓦锡加热至12天时,发生的反应可以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如下:汞+氧气将上述实验得到的红色粉末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加强热,即可得到汞(Hg)和氧气(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