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施工6.4.1 概况简述本工程为超高层建筑,建筑面积148603㎡,地下三层,地下建筑面积38753m2,地上55层,地上建筑面积109850m2。
建筑物总高度202m。
主楼为钢-钢筋混凝土结构,裙房为框架结构。
6.4.2施工流程主体结构自下而上逐层施工,每层工艺流程如下:操平放线→(安装劲性钢柱)→墙、柱钢筋→墙、柱模板→梁板模板支架及底模→(安装劲性钢梁 )→梁筋绑扎→梁侧模安装→板钢筋绑扎→墙、柱、梁、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转入下一层施工。
6.4.3 垂直运输6.4.3.1塔吊安排一台大型塔吊,布置在主楼的西北角,用于钢结构的吊装,主楼的东南角布置一台中型塔吊,用于钢筋、模板等吊装,主体结构完成后拆除;裙房东侧布置一台中型塔吊,裙楼完成后可拆除。
6.4.3.2人货电梯及井架主楼布置两台人货电梯,裙楼布置四台井架供砌体及装修阶段垂直运输。
6.4.4钢筋工程1)原材料采购按施工图预算列出钢筋品种、规格数量清单,提出需用计划。
所有钢材全部采用大型钢厂生产的钢材,并按批量检查、要有质保书,钢材进场前先进行外观检查(如锈蚀、裂纹等),进场后取样进行物理性能试验,必要时对其进行化学分析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该钢材,钢筋焊接必须先按规范、规定做焊接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成批钢筋的焊接。
2)钢筋检验钢筋进场前,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
每批由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重量不大于60t。
对容量不大于30t的冶炼的钢锭和连续坯轧制的钢筋,允许由同牌号、同冶炼方法、同浇注方法的不同炉罐号组成混合批,但每批不验内容包括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等。
(1)外观检查从每批钢筋中抽取%进行外观检查。
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
钢筋表面允许有凸块,但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钢筋表面上其它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
钢筋每1m弯曲度不应大于4mm.钢筋可按实际重量或公称重量交货。
当钢筋按实际重量交货时,应随机抽取10根(6m长)钢筋称重,如重量偏差大于允许偏差,则应与生厂交涉,以免损害甲方利益。
(2)力学性能试验从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每根取两面三刀个试样分别进行拉伸试验(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位伸、冷弯、反弯试验试样不允许进行车削加工。
计算钢筋强度采用公称横截面面积。
反弯试验时,经正向弯曲后的试样应在100℃温度下保温不少于30min,经自然冷却后再进行反向弯曲。
当供方能保证钢筋的反弯性能时,正弯后的试样也可在室温下直接进行反向弯曲。
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作各项试验。
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
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或其它专项检验。
3)钢筋加工成型受场地条件限制,本工程钢筋地下结构采用场外加工,运至场内进行绑扎,地上结构采用现场集中加工成型,人工配合塔吊运输,现场绑扎成型。
(1)本工程图纸设计中钢筋标注方法与一般不同,施工前,应认真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图纸中构件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好其下料长度,同时应增加钢筋必须的搭接长度。
(2)加工成型后的钢筋应按平面布置堆放场地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注明结构部位及规格长度,堆放处应设150mm高垫木支垫。
(3)钢筋代换可按等强度等面积代换,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
代换后尚须进行裂缝和挠度计算。
钢筋代换,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元元和监理工程师同意。
(4)除锈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油漆、漆污和用锤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4)钢筋接头型式本工程结构钢筋连接根据钢筋使用部位和不同规格拟分别采用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等三种连接方式。
具体见下表:对于粗直径钢筋采用钢筋直螺纹连接,该连接方式是建设部重点推广应用的10项新技术之一,其连接方式先把钢筋端部切削直螺纹,然后用套筒实行钢筋对接。
直螺纹不存在拧紧力矩对接头性能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也加快了施工速度。
直螺纹连接工艺流程:切割下料→加工螺纹→安装套筒→调头→另一端加工螺纹→安装保护套→作好标识→分类堆放→现场安装。
5)钢筋绑扎工艺(1) 准备工作钢筋绑扎前,应核对成品钢筋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配料单相符。
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为使钢筋绑扎位置准确,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底板和承台钢筋位置线在垫层上划线;墙水平筋在其竖向筋上划点;楼板筋在模板上划线;柱箍筋在四根对称竖向筋上划点;梁箍筋在架立筋上划点。
(2) 墙体钢筋的绑扎地下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在浇注底板砼前应插入,并与墙下部暗梁绑扎牢。
墙体钢筋接头采用焊接或搭接,接头应错开,同截面的接头数量不大于50%,钢筋搭接处应绑扎三个扣。
剪力墙为双层钢筋网,应按设计要求绑扎拉结筋来固定两网片的间距。
墙体钢筋网绑扎时,钢筋的弯钩应向砼内。
(3) 框架柱钢筋的绑扎框架柱的竖向筋采用直螺纹连接或焊接,其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不大于50%。
在绑扎柱的箍筋时,其开口应交错布置。
柱筋的位置必须准确,箍筋加密的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
(4) 楼层梁板钢筋的绑扎梁纵向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
箍筋开口位置接头应交错布置在梁架立钢筋上。
梁箍筋加密范围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对钢筋特别密的梁、柱节点,要放样确定绑扎顺序。
板钢筋绑扎短向在下面,应注意板上的负筋位置,上下排筋用马凳固定,以防止被踩下,在板、次梁和主梁交叉处,应板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
6)控制钢筋偏位的措施钢筋绑完后,由于固定措施不到位,在浇完砼后往往容易出现钢筋偏位、保护层厚度不够等现象,必须采取相应的办法。
(1)墙筋:一般墙筋绑完后,为控制墙筋断面和保护层厚度,除设计用拉筋和保护垫块外,另用Φ12钢筋短料加工成同墙宽,水平点焊在墙筋上,两头伸出保护层所需长度。
为保证墙竖向筋间距位置,将墙每层上、下部位二排水平筋与竖筋点焊固定。
(2)柱筋:为保证柱纵筋断面和相互间距准确,将柱上、下二排箍筋与柱纵筋点焊好,为控制保护层厚度,把原砂浆保护垫块(易掉)改为塑料卡保护垫块,由于是工厂加工生产,卡在柱主筋上,既准确又牢固。
(3)梁筋:主要是负筋二排筋易坠落和梁侧保护层厚度不均,负筋二排筋绑完后用20#铁丝与梁上层面筋绑牢,保护层控制主要应处理好梁、柱节点主筋交叉摆放问题。
(4)板筋:主要是负筋下坠的问题,除用马凳筋外,对Ⅰ级钢筋更关键是绑扎成型后不要踩踏。
马凳见附图5.2-2。
7)质量检查和标准(1)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钢号、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2)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变化现象;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4) 绑扎网和绑扎骨架外型尺寸的允许偏差见下表6.4.5模板工程1)模板体系选择模板采用18mm厚涂膜夹板模板(超过1m深梁采用35mm,40mm厚红木涂膜夹板)。
柱、梁板楞木采用50×l00楞木,控制问距按300mm。
柱楞木竖向放置,外用双钢管作围擦,对拉螺栓拉结。
对拉螺栓问距柱为500mm。
为便于螺栓重复使用,柱设对拉螺栓处,设同柱厚的ф20塑料套管。
梁板木楞下设钢管横杆,整个粱板的支撑体系用钢管满堂脚手架承担。
脚手架立杆间距根据本工程的情况,控制在1000mm左右,横杆纵横向设置,步距1500-1800mm左右,模板的设计计算基本按以上参数复核。
塔楼外墙模板采用拼装大模板.2)模板配制数量根据本工程工期情况及本工程特点,需配置足够的模板及其配套材料。
才能满足施工要求,按照模板工艺要求及施工进度计划配制,模板及料具进行周转,其它建筑按实进行配置。
3 )模板制作(1)选用18mm厚木胶合板,经过防水涂膜处理。
不得使用脱胶空鼓,边角不齐,板面覆膜不全的板材。
板材锯割时使用圆锯,以便划线后一次锯刨成型,并能在安装时做到拼缝紧密。
(2)梁的底模和侧模,先在木工车间制作成型,现场安装。
(3)柱、梁板50×l00木方,由于供料规格误差,所有方木先在木工棚将其刨边、裁边处理,以使达到宽度一致,楞边顺直误差不大于1.5mm,且至少保证一边顺直,弯曲的不允许使用。
(4)柱使用的模板,符合整张模板的,模板不须加工,直接使用;需要拼接、补缝的等不符合整张夹板模数的在木工车间用电圆锯锯割所需规格。
(5)部分补缝、嵌边用小规格模板,木工配备手工锯现场就地测量划线锯割。
4) 模板拼装及支撑(1)模板拼装模板拼装要求:模板使用前检查模板情况,不得翘曲、变形,表面平整光滑,内壁应涂刷隔离剂。
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
复核轴线位置、尺寸及标高,找准垂直度。
检查固定在模板上预埋件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
检查模板支承情况,检查木楞、对拉螺栓及支柱的问距,同时必须严格控制复核粱底、板底标高。
平台板拼缝应满足规范要求,拼缝较大处应用100mm宽胶带密封。
(2)模板支撑采用钢管支撑、对拉螺栓及5 10cm木楞,保证模板有足够刚度及不变形、移位。
所有进场木楞经平刨机过刨,保证外墙板及地下室顶板平整,外墙板施工时,在墙板侧搭设双排钢管脚手架,适当位置搭设斜撑。
5) 模板支模限位措施(1)墙、柱模板限位方法。
柱四角焊短钢筋头,墙转角及每隔800左右焊短钢筋头,柱与墙身利用对拉螺栓的塑料套管及砼垫块。
上口部位重点处理好模板的垂直度,其方法在每层留设施工缝下一排对拉螺栓的高度要控制好,控制在200一300m之间,有楼面板隔开的柱取300m,同时在模板上口焊短钢筋头间距600-800m左右,短钢筋头在墙水平筋上点焊,一可以撑紧、撑平模板,二可以保证钢筋的位置。
具体见附图5.2-3。
(2)防水墙板采用焊有止水钢板的对拉螺栓,在最外两块止水钢板外侧,分别支垫2cm厚5×5cm木块,使支垫厚度与墙板厚度一致。
6)模板支设与拆除施工要点(1)框架柱模板支模要点柱模板支设前必须先将根部表面松动的石子和杂物清理干净。
柱子模板支设好后,用木楔的方法固定柱子的钢筋骨架,保证柱子钢筋的保护层满足设计要求和防止钢筋笼扭曲和保护层厚度不够现象产生。
并且用水泥砂浆将根部缝隙堵严,防止跑浆。
柱子模板的支设高度到梁底面,并在根部一侧预留洞口,待模板支设好后清理柱子根部的杂物,清理完毕后立即封闭,用水泥砂浆将与支撑面的缝隙堵严。
柱子模板支设好后,用吊线或用经纬仪对柱子的垂直度进行校正偏差不允许超过规范的允许范围。
柱子采用九夹板与钢管围楞体系,柱箍纵向第一道与水平杆连接,上二道间距500mm,其余间距为600mm。
当柱子边长大于600mm时,应加设φ12对拉螺栓,纵向间距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