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西格玛控制阶段

六西格玛控制阶段


控制计划要素
检查或测量什么 如何测量(所用的测量系统) 要求和规格是什么 测量频次如何 分析方法
➢ 检查表 ➢ 控制图 何时需要反映行动 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谁对执行措施负责
6σ控制计划
以下是 6σ 控制计划表的一个模板。
生产过程控制计划
零件名称/系列: 零件号: 工厂 (商店区域):
没有在控制线以外的 点;
多数点在中心线附近 ;
少数点靠近控制线。
SPC中的判稳原则
1、一个点在A区外; 2、连续9个点在C区或以外 (在控制图同一边); 3、连续6个点同时上升或下降; 4、连续14个点交替上升和下降; 5、连续3个点中有2个在A区或以外; 6、连续5个点中有4个在B区或以外; 7、连续15个点在中心线两侧的C区内; 8、连续8个点在中心线一侧的C区外。
准备: 批准: 批准: 批准:
页: 文件号: 修改日期: 代替:
过程 步骤
特性/参数
CTQ/ 规格/要求 CL
衡量方法
样本 大小
取样频率
谁 衡量
何处记录
决策规则/ 修正措施
参改号
控制计划模板说明
设备 /过程 •确定需控制的设备和过程
特征/参数 •什么要求
规范/要求 •由QS9000和外部客户规定的参数分类
控制图的使用步骤
选定要监控的 变量
搜集数据 过程稳定性 判断
计算控制线
及时绘点监 控
控制图的类型
控制图表类型
监控连续 变量X图表
监控离散 变量X的图表
平均值与极差 Xbar & R N<10, 典型3-5
平均值与标准 偏差Xbar与S n≥ 10
缺陷比例 p 图表 典型 n > 50 跟踪 dpu/dpo
次品数量 nP图表 n ≥ 50(常量) 跟踪次品数量
中间值与极差 X与R n<10 典型3-5
单个数据点和 移动极差 X mR n=1
缺陷数量 c 图表 c>5
缺陷数/单元 U 图表 N 变量
存在两种控制图表类型:
连续变量控制图- 用于监控连续变量值X,如 :一个直径或消费者满意度 评分。
离散变量控制图- 用于监控离散变量值X,如 :合格产品/次品数量,或 存货水平。
控制上限 总平均中心线 控制下限
图上的每一个点是在某一时间点的一次测量 或测量的统计量,如平均值或标准差
控制限和规格限
USL UCL
规格上限 控制上限
LCL LSL
控 制 下限 规 格下 限
控制限≠规格限
控制限由过程能力决定 规格限由客户的要求决定
控制图的统计原理
对过程的控制状态判定过程相应于如下
X’s为何会不受控
波动的存在
❖ 偶然原因的波动 自然的; 随机的; 过程固有的;
波动始终存在 只能减小、 不能彻底消除!
❖ 异常原因的波动
可能由于操作员的失误、指令干涉影响或信息缺陷 等导致;
与偶然原因的波动相比,一般幅度较大; 过程绩效水平表现为不可接受。
❖ 异常原因会导致过程向失控方向移动,使得过程输出偏 离期望的绩效标准。

Ho拒绝区域 失控状态(因特殊原因的变动)
说明:① + ② = α = 0.27%
SPC控制图的说明
所有变动可分为偶然变动(因偶然原因造成的)和异常 变动(因异常原因引起的)
通过控制图可以迅速发现因异常原因造成的变动,但我 们不能直接得到发生的原因
控制图的控制界限是根据过程能力得到的。规格界限是 根据顾客的要求来确定的。两者不同,绝对不能比较
当不能用一种装置来防止错误产生时 基于实验设计的关键变量 客户要求 管理承诺 用于中间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控制
说明: 控制图可以通过失控信号显示出有特殊 变动存在,但不能告诉我们过程为什么会失控。
采用过程控制的原则
数据随机;
稳定过程的特点
平均值随时间常数;
变异随时间一致;
没有趋势、周期、漂 移和上下错误;
极差控制图监测的是分组样本内部随时间的变动。该图的 中心线代表长期的分组样本之极差的平均值,或称为R。极差 图只适用于分组样本容量(即n)较小的场合(小于5,一般不 大于10)。
连续型控制图(二)
二、X bar-S 控制图
X bar控制图(平均值控制图): 反映变量X随时间的集中趋势及分组样本之间的变动性。
CL (Current Level) •由项目计划,技术/过程的历史数据决定
•尽量用具体的容易理解的内容表达 测量方法
•确定用于测量的工具/量具/方法 •考虑使用图表说明
控制计划模板说明
样本大小 /取样频率 /谁测量 •确定评估/维护控制的参数 •过程的评定超过规定时间时,需要更改原来的标准 •由谁测量会随地点/熟练度而变- 相应的行动是成功的关键
记录在何处 •控制记录本
决定法则 /纠正行动 •确定失去控制/不符规格情况下应采取的行动 •参考文件 ,故障分析图等 •利用正确的文件化程序,使工作方便
参考文件号 •利用正确的文件化程序,使工作方便
控制计划举例 1
材料退货时间的控制计划 产品/流程名称:材料退货 编号:GY-CL-023 部门:供应二部
6σ-SPC
Y= f (x)
•Y • 从属的 • 输出 • 效果 • 症状 • 显示
• X1 .., Xn • 独立的 • 输入.工程 • 原因 • 问题 • 管理
实施6σ,我们已经知道,焦点应集中在引起 变动的原因x上面。那么,SPC?
SPC在6σ应用中的说明
大部分公司将SPC用在分析过程的输出特性(KPOV)上,较 少用在过程的输入特性(KPIV)。但我们要记住对输出特性 (KPOV)的应用只是SPC使用中的第一阶段。
控制阶段是六西格玛项目中最为重要的阶段!
责任的转移
黑带、绿带
流程所有者
参与度
定义 测量 分析 改进 控制
流程负责人的参与是成功的关键!
Xs控制
Y= 结果
f(X1,X2…) 原因
要取得好的结果, 我们应该注重的是过程的输入, 还是过程的结果 ?
控制的思路:
为确保“Y”值保持优化状态,需确保“X”值保持受 控状态。
稳定性概念
过程稳定性或称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是指仅包括偶然 原因引起的波动时,测量的过程分布特征参数(位置,分 布,形状)随时间的变化维持恒定。
稳定的过程使我们可以预测该过程未来的变化趋势。
开发过程控制的关键步骤
❖ 完善实施计划 策划和实施解决方案,开发控制每一个关键X或重要波动 来源的方法; 定义控制过程X所要求采取行动的各个领域,并决定各种 行动的相应规范;
+3s
+2s
A
B
+1s
C
C -1s
B -2s
A -3s
SPC中的判稳原则(续)
1、一个点在A区外
2、连续9个点在C区或以外 (在控制图同一边)
3、连续6个点同时上升或下 降
4、连续14个点交替上升和 下降
SPC中的判稳原则(续)
5、连续3个点中有2个 在A区或以外
6、连续5个点中有4个 在B区或以外 7、连续15个点在中心线 两侧的C区内
❖ 完善数据收集计划
建立必要的实时测量系统来测量项目Y,并制订一个应急 响应计划来规定过程表现低于绩效标准时应采取的措施;
❖ 保持沟通 使过程及控制计划形成文件体系,从而确保过程的标准 化和项目改进的持续收益;
❖ 人员培训 ❖ 运行新过程并收集数据来维持与监控改进结果
控制阶段需要完成
控制计划 监控计划 反应计划 标准化过程 文件化程序 所有权的转移 改进行动、知识和学到的经验的集成化和 制度化 关闭项目
监控和控制什么
关注对过程表现有重要影响的少数输入、 过程和输出的波动。 分析和改进阶段工作的完成能帮助我们确 认哪些波动是需要监控的。
控制计划范畴
工作场所说明 培训
审核、考核
启动与管理流程 采样计划
预防维护 控制计划
数据管理计划
5 W’s/H – 谁、什么、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 为什么和如何定义控制计划。
制作者:夏东 批准:陈许 批准:李靖
文件编号:GB/002/23 制作时间:2000.08.12 修改时间:2002.09.21
控制计划举例 2
第三部分 SPC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和原理 连续数据控制图 离散数据控制图
SPC的创始人(1924)-Walter A Shewhart 修华特 博士
SPC控制图的类型
数据类型
连续型
离散型
分组
单值 是单值还是分组


是否正态?
进行转换
是否正态?

X - R -MR控制图
二项分布(不合格品数)
泊松分布(缺陷数)
相等
不等 分组样本 容量相等?
相等
不等 分组样本 容量相等?
nP控制图 P控制图 C控制图 U控制图
哪些场合该使用SPC
六西格玛控制阶段
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
目录
一、控制概述 二、控制计划 三、SPC
第一部分 控制概述
控制概述
控制阶段为何重要 ➢ 我们不希望今后重新调整过程; ➢ 想从改进措施中不断获益。如果不及时进行过程控 制, 过程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步退化,改进成果会随之 丢失。
❖ 控制的目的是什么? 控制阶段确保对过程的改进结果能够维持下去; ➢ 除此之外,控制阶段还提供一种信息共享的方式 ,帮助加速在其它地区进行类似的改进。
过程
Y
由人,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组
合在一起共同作用而产生输出,这样
的一个全体即是过程。
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