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省白城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三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吉林省白城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三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吉林省白城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三次调研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简称“亚心”,见下面左图),海拔1280米,是亚洲大陆范围内处于均衡位置的点。

下面右图示意“亚心”标志塔,塔身为钢筋混凝土构造,花岗岩贴面,高14米左右。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亚心”所在区域()A.高寒缺氧日照强B.土壤肥沃多黑土C.气候干旱多大风D.平坦广阔多沼泽2.“亚心”标志塔塔身为钢筋混凝土构造,花岗岩贴面,可以抵御当地自然环境的()A.风化、风蚀B.流水侵蚀C.冻融破坏D.冰川侵蚀【答案】1.C2.A【解析】【分析】1.“亚心”所在区域大致是40°N,85°E附近,位于我国新疆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大风,C正确。

高寒缺氧日照强是青藏高原特点,土壤肥沃多黑土是中国东北地区特点,平坦广阔多沼泽是俄罗斯乌拉尔山以东平原地区特点,ABD错误。

故选C。

2.“亚心”所在区域大致是40°N,85°E附近,位于我国新疆西部,气候干旱多大风,风化、风蚀严重,钢筋混凝土构造、花岗岩贴面,可以抵御当地自然环境的风化、风蚀,A正确。

流水侵蚀、冻融破坏、冰川侵蚀不是该地区主要自然环境问题,BCD错误。

故选A。

【点睛】冻融是指土层由于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和升至零度以上而产生冻结和融化的一种物理地质作用和现象。

中国多属于季节性冻土类型。

即冬季冻结,夏季消融,多年冻土类型少。

以青藏高原、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高海拔地区和东北北部高纬度地区最为严重。

2.我国知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绿色健康,质量好,价格节节攀升。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优势条件是A.生长周期长,病虫害少B.光、热、水充足C.昼夜温差小,有利于有机质积累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2.珠三角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前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目前稻田已所剩无几,其主要原因是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小,地价上升②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③水稻种植用水量大,灌溉水源明显不足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珠三角地区气候变干,不适合水稻的生长⑤珠三角地区由于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答案】1.A2.D【解析】【分析】1.东北地区的稻米产区较我国其他稻米产区,基本都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这不是东北稻米品质好的原因。

东北所处纬度较高,故热量不足,但黑土肥沃,且气温低,积温低,作物生长期长,病虫害少,施用化肥农药少,故品质优良。

昼夜温差小不适合有机质的积累。

据此分析选A。

2.由于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减小,地价上升,粮食种植减少,①正确;农业生产转向经济价值更高的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②正确;珠三角地区水源比较充足,可以满足水稻生长需要,③错误;珠三角地区的气候更适宜水稻生长,全球变暖对对其水稻生长影响不大,④错误;珠三角地区海水倒灌主要出现在冬季,对水稻生产影响不大,⑤错误。

据此分析选D。

【点睛】作物生长期长,病虫害少,施用化肥农药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这些都是农作物品质优良的原因。

3.读江苏三大名石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B.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C.形态都和流水作用有关D.雨花石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2.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来看,下列转化可能实现的是( )A.太湖石―→昆石B.雨花石―→砾岩C.雨花石―→昆石D.砾岩―→昆石【答案】1.D2.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雨花石属于沉积岩,其形成过程与外力作用有关;昆石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其形成与内力作用有关;太湖石属于沉积岩,其形成过程与外力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A、B项错误,D项正确;流水作用属于外力作用,故C项错误。

2.昆石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其形成与内力作用有关,且只有岩浆可以形成岩浆岩,故A、C、D项错误;雨花石属于沉积岩,在沉积岩层中能够找出砾石,故B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考查三类岩石的形成原因【知识拓展】三大类岩石比较4.岛国巴林由多个岛屿组成,位于波斯湾中部。

1986 年,连接巴林和沙特阿拉伯间的跨海工程竣工通车,结束了巴林对外交通长期依赖海运和空运的难题。

该工程全长25千米,填海造堤部分10千米,架桥部分15千米(下图),整个工程耗资达2亿美元,全部由沙特阿拉伯提供。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推测工程部分采用填海造堤方案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建设成本B.保护海洋生物C.避免破坏景观D.利于海空交通2.大桥中部建设两个距离较近的人工岛,有利于A.提高通行速度B.新建港口码头C.保持水流畅通D.设立边境海关3.沙特阿拉伯愿意为该交通工程提供全部资金,重要的背景条件是两国A.产业结构的相似B.民族宗教的相似C.自然环境的相似D.交通规则的相似【答案】1.A2.D3.B【解析】1.填海造堤会占用海洋底栖生物的生存空间,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B错;大堤的出现,会破坏原来的海上景观,C错;大堤会阻隔船舶通航,D错;直接用石头泥土填海造堤可以降低建设成本。

所以填海造堤方案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建设成本,A对,故本题选A。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距离较近的人工岛之间有国界线通过,这两个小岛分属于沙特阿拉伯和巴林两个不同的国家,属于两国的边境,所以建设两个距离较近的人工岛,有利于设立边境海关,D对;ABC错。

故本题选D。

3.沙特阿拉伯愿意为该交通工程提供全部资金,是因为阿拉伯国家大多数是伊斯兰国家,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宗教相似,有共同的民族宗教的背景,B对;与产业结构、自然环境和交通规则无关,ACD错,故本题选B。

5.下列不属于太空资源的是()A.太阳能资源B.矿产资源C.风能资源D.环境资源【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太空资源的理解程度。

【详解】太空资源主要指相对于地面的高远位置资源、高真空和超洁净环境资源、微重力环境资源、太阳能资源、月球和行星上矿产资源等,因此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都属于太空资源,排除A、B、D。

风能资源属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不属于太空资源,选项C符合题意。

6.气象学上将秋冬季地面最低温度≤0℃的最初日期定为初霜日。

将9月1日定为第1天,记为1,建立初霜日期序列。

读北方地区多年平均初霜期分布图,完成问题。

有关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霜期越早作物的生长期越短B.长江以南地区全年无霜冻现象C.初霜期与热量带分布基本一致D.初霜期与气温年较差分布一致【答案】A【解析】【详解】无霜期和生长期均为热量条件的参数,两者在数值上是正相关关系,初霜期越早,无霜期则越短,生长期也越短,A正确。

由图中初霜期推算,淮河一线附近地区出现初霜一般在11月19日左右,而我国大部分地区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份,因此,11月19日以后,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长江以南部分地区地面会出现最低温度≤0℃,初霜地会移到该地,因此长江以南地区并不是全年无霜冻现象,B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属于高原气候区,其积温大多低于中温带积温,但图中显示,青藏高原初霜期与华北地区相似,因此初霜期与热量带分布不太一致,C错误。

东部地区初霜期向南递增,但气温年较差向北递增,D错误。

7.下图为某时刻亚洲某地海平面天气系统图,虚线范围为该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

此前该区域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完成下面小题。

1.该灾害最有可能是A.滑坡B.沙尘暴C.暴雪D.干旱2.某气象学习小组探讨天气系统图中MN一线天气要素的空间变化。

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1.B2.B【解析】【分析】1.此前该区域表土解冻,说明此时为春季。

图中显示等压线分布密集,说明风力较大,加上地表干燥,最容易形成沙尘暴天气,故B正确。

2.M位于冷锋锋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N位于冷锋锋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故A 错误。

M气温低,气压较高,N气温高,气压较低,中间是低压槽的延伸,气压最低,故B正确。

M、N 附近等压线分布疏密程度相差不多,所以风力大小基本一样,故C错误。

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所以M 处云量比N处多,故D错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8.能源强度是指一个地区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量,能源强度越大的地区,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越强。

下图是长江经济带部分省(市)2005-202年能源强度及下降幅度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省(市)能源强度状况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湖北下降幅度小第三产业发达B.上海下降幅度大产业结构优化C.重庆能源强度高于浙江经济总量更大D.江苏能源强度低于贵州能源消耗更少2.结合区域发展特征,下列措施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的是①江苏优先开发水能,优化能源结构②四川发挥能源优势,承接高耗能工业③湖北发展低碳产业,减少碳排放量④贵州将重工业转出,降低对能源依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B2.C【解析】【分析】1.读长江经济带部分省(市)2005~202年能源强度及下降幅度示意图可知,湖北能源强度下降幅度较小,而第三产业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少,因此第三产业发达不是湖北能源强度下降幅度较小的原因,A错误;读图可知,上海下降幅度大,这是因为上海通过产业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使得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量下降幅度大,B正确;读图可知,重庆能源强度高于浙江,这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不同,能源利用率不同导致,而经济总量浙江远大于重庆,C错误;材料信息表明,能源强度是指一个地区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量,与总量没有直接关系,江苏经济规模远大于贵州,江苏能源消耗量比贵州大,D错误。

故选B。

2.江苏以平原为主,水能资源不是优势能源,江苏优先开发水能,不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①不符合题意;四川省水能资源、天然气资源丰富,因此四川适宜发挥能源优势,承接高耗能工业,②符合题意;图中显示,能源强度较大,能源强度下降幅度较小,因此湖北发展低碳产业,减少碳排放量,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③符合题意;贵州省能源、资源丰富,贵州将重工业转出,降低对能源依赖,不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④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9.三七在我国已有千年药用历史,但只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北纬23.5°附近的狭窄地带,并且不耐阳、不耐旱、不耐湿。

某科研团队发现思茅松与三七之间具有“相生”的特性,以此构建林下三七种植体系,运用生物多样性,控制三七病害,实现林下有机三七的规模化种植。

下图为云南省林下种植三七景观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