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注意事项(精)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注意事项(精)
• 1、口尝有“砂粒感”: • ①制备中使用的器具,如浓缩设备、容器、搅拌用 的棒子、竹片、筛网等这些器具清洗不干净,存在、 带入或脱落灰屑。 • ②药汁中带入泥沙、药渣等异物。 • ③煎膏附料如冰糖、核桃、芝麻等中掺杂细砂、 尘土、果壳等杂物。 • ④因火候过大,胶未完全溶解等原因而引起粘锅结 焦。
中药膏方制备及注意事项
蒋树龙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膏方简介
• 中药膏方(亦称膏滋方),是以复方中药煎熬,去 渣滤清,取汁浓缩后,以胶或蜜等赋形剂调制而成 的膏状内服制剂。膏滋方不仅是滋补强壮的药品, 更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最佳制剂。 • 膏滋方,顾名思义具有润泽、滋补的作用。它与人 参、鹿茸之类补药只顾一面不同,膏滋方通过辨别 病人体质,详察其阴阳虚实,同时兼顾其原有的旧 疾,通过辩证,制定最适合每个个体的滋补膏方,以 期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祛病之目的。
浸药
• 将饮片倒入凉水中,水面高于药面10-20cm 左右, 某些包煎药物,如旋复花、蚕砂、车前子等须用纱 布包裹好后投入,而贝壳类、矿物类药物最好也要 包煎。至于先煎后下,就不必要求了。饮片浸泡时 间约一夜。
煎汁
• 容器:最好用陶器、瓷制品,其次是不锈钢或铝锅, 不能用生铁锅。 • 煎煮:开始时水面应高出药面5cm ,一直煎至与药 面相平,在其过程中可适当添加热水,以防干涸烧 焦,煮沸1h 左右倾出头汁,再加热水煎汁,水面约 高出药面3cm ,煮沸45min 左右, 三汁的水面接近 药面,煮30min 左右。 • 取汁:将所有药汁集中,用100 目筛子过滤,静置 一夜,倾出药液,去除沉淀物,此为清汁。
• 3、焦化: • ①在药材煎煮过程中出现焦化。这是由于浸泡时 间不够久,药材没有充分吸收水分,在煎煮过程中 继续吸收水分, 造成焦化现象。 • ②在浓缩过程中出现焦化。由于浓缩过程中药液 不断蒸发,药液中含水量减少,极易出现焦化现象。 • 4、返砂:煎膏置放日久后,易产生糖与药汁分离, 或有颗粒状析出的现象,习称“返砂” 。
浓缩
• 将清汁置锅内用大火煮沸浓缩,边煮边用筛子捞去 浮沫,每捞1次,随即将筛子在清水桶中漂净,待药 液转稠,直至用筷子挑起成线或取少许滴于毛边纸 上,以不渗开为度,其容积约为清汁的2/5,此为清 膏。
收膏
• 收膏方法:将所得清膏与泡好的阿胶混合,再投冰 糖,然后用筛子把此浓膏再过滤一遍,收膏用文火, 并用竹片括清锅边并不断搅动铲底以防焦化,待 锅内膏液向上涌动时,用扇子吹散锅面的热气,一 则防止沸溢,二则加快收膏过程。等膏液只在锅内 沸腾,不再上涌,预示膏滋即将熬好。如要加入兑 药(如人参粉、虫草粉等),缓慢投入,边投边用竹 片搅匀。待气泡成黄豆大小时,说明膏滋已熬好。 • 收膏标准:用竹片从锅内提起,见膏滋向下滴成三 角形,即 “挂旗”。要是旗下有滴珠,提示水分尚 多,仍须再熬。而“挂旗”大,说明膏滋熬得偏老, 适于在暖冬服用;“挂旗”小,说明膏滋熬得偏嫩, 适于寒冬服用。
• 2 、特殊工具 • ①用作锅铲的竹片一支,约厚1cm ,长50cm ,一头 宽4cm 作为持柄,一头宽6cm 削成铲状。 • ②100目不锈钢筛子一只,直径为20cm。
膏方制备方法
• • • • • • 浸胶 浸药 煎汁 浓缩 一昼夜以上,直至其完全融化, 待用。
贮藏
• 膏滋药熬成后盛放在陶瓷或搪瓷容器中,该容器应 事先洗净消毒并烘干,膏滋药经一夜冷却,第二天 方能加盖, 以免水蒸气冷凝回流于煎膏中,使膏面 稀释,含水量高易产生霉变现象,膏滋应保存在低 温洁净干燥的环境中。
膏方制备及应用的注意事项
• 存在问题 • 解决方法 • 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存在问题
• 2、容易“出花”: • ①使用的器具,特别是容器没有充分消毒。 • ②膏方制备中如附料准备间、制膏间、凉膏间,没 有区分开来,造成交叉污染。 • ③膏质过嫩,水份控制不当,含水量较多。 • ④膏方制备完成,未完全散尽热量就加盖,使膏体 及容器内壁凝结水珠。 • ⑤凉膏间潮湿,致使膏体表面凝结水汽和细菌。
解决方法
•
• •
•
1、制备中使用的器具要注意清洗,保持清洁,不 要带入灰屑、纤维等杂物。 2、药汁煎好后需过滤。药汁需静置24h,取上清 液或静置1h,离心后浓缩。在浓缩中,要用筛子 不停捞去浮沫。 3、需加入芝麻、核桃等附料的膏方,应注意该 些附料的清洁度,需认真淘洗、挑选,滤除泥沙, 去除果壳。 4、在收膏阶段,因避免火候太大,水分蒸发过快 则引起粘锅结焦。
膏方的材料准备
• 除了中药饮片外,还需事先准备好收膏药和一些特 殊工具。
• 1、收膏药: • ①胶类:临床以阿胶最为常用,其常用量为250g 左 右, 亦可选用鹿角胶、龟板胶等。膏滋的稠度与 胶类、糖类以及饮片中的滋腻药配比有关,因此还 须参照具体情况增减胶类用量。 • ②糖类:可用冰糖、砂糖、饴糖、蜜糖,冰糖最为 常用,以滋补药为主的膏滋,其用量可在500g左右, 若处方中苦寒药较多,用量可至1kg左右。若用砂 糖或蜜糖,其量与冰糖相仿,用饴糖则需用至2-3倍。 糖尿病人忌用冰糖、怡糖、蜂蜜,可以用木糖醇或 女贞糖,处方时要少用苦涩药。 • ③酒类:临床常用优质黄酒250-500g,肝病患者不 宜用酒类,可用等量冷开水浸泡阿胶。
膏方的由来
• 中药膏方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剂型,近代 名医秦伯来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 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 也,故俗称膏滋药。”据学者研究,中药内服膏剂 历史悠久,始于汉唐时期,有《伤寒论》的鳖甲煎 (古代“膏”和“煎”混称) 、《肘后方》的黑膏、 《千金方》的紫丹参膏等;《外台秘要》记有“古 今诸家煎方六首”滋补强壮的膏方;到了宋代,膏 方的使用普遍,水平提高,《洪氏集验方》的“琼 玉膏”沿用至今;到了明清,膏方在普及的基础上 进入更加完善的阶段,从宫廷到民间,良方迭出,著 名的方剂有《本草纲目》的“人参膏”、《外科 正宗》的“参术膏”、《景岳全书》的“两仪膏” 及《万病回春》的“玄霜雪梨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