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fen
• 六大调整:调整人口分布,调整工业用 地比例,调整仓储物流设施布局,调整 迁出部分行政办公、教育、科研、医疗 等设施,调整改造与城市整体发展不协 调的地区,整治“城中村”,调整威胁 城市公共安全的设施布局 • 六个优化:优化行政办公用地布局,优 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优化城市职能中 心功能,优化涉外设施和用地的配置, 优化空间结构,优化交通及市政基础设 施
• 中心城——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经济 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 • 边缘集团——中心城承担产业与人口聚集的重 要地区,包括清河、北苑、酒仙桥、东坝、定 福庄、垡头、南苑、丰台、石景山、西苑十个 • 新城——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 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包 括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 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十一个 • 重点镇 • 一般镇
• 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大,保持投资平稳增 长等问题
饶及人:纽约城市规划vs中国城市规划
/v/b/327566971298301057.html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城市空间结构
• 推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 发挥北京作为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的作用 • 加强渤海湾枢纽港群海洋运输体系的协调, 建立以北京为核心的区域高速公路和铁路 运输体系,以及航空运输体系 • 形成以京津城镇发展走廊为主轴,京唐、 京石城镇发展走廊和京张、京承生态经济 走廊为骨架的区域空间体系,实现区域统 筹协调发展
– 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循环经 济,促进产业升级 – 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加强对城镇建 设行为的管制 – 加强绿地建设,保护生态资源,加大环境污染 防治力度 – 加强区域合作,特别是与周边五省市共同推进 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五年来的实施成效
• 全力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承 载能力显著提高。
五年来的实施成效
• 着力改善民生,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逐 步完善。
– 保障性住房和限价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积极 探索全方位、多层次的住房政策体系和住房保 障体系(2011年,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量不低于住宅用地供应总量的 50%) – 加快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 建设,着力推进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 – 加强环境整治、绿地建设、改善交通,完善公 共服务设施体系,城市人性化建设和精细化管 理水平不断提高

2020年建成轨道交通线路19条 (中心城线路15条,市郊线路4 条),线路总里程约570公里。 规划并预留轨道交通车辆段30处、 停车场20处、大修厂3处
由地铁、轻轨、市郊铁路等多种 方式组成的快速轨道交通网将覆 盖中心城范围,并连接外围的通 州、顺义、大兴、房山、昌平等 新城
• 在中心地区特别是旧城,促进既有停车 设施的充分利用,除严格按规定配建停 车位之外,中心城规划布置公用停车场 200处左右 • 为方便换乘、吸引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 转移,积极发展驻车换乘(P+R)系统, 中 心城规划驻车换乘停车场50处左右。 在轨道交通及地面公交车站,根据需要 就近设置自行车停车处。在停车收费方 面实行优惠政策
• 保持旧城路网的棋盘式格局和 街巷胡同肌理、空间尺度。 • 在严格保护旧城内胡同尺度的 前提下,实施建设与改造
视频:老北京印象 梁思成
用地适宜性及生态环境
• 形成以旧城为中心向外逐渐扩展的环状、 放射状、点状绿地交织而成的网状系统 • 环状绿地:明清城垣“凸”字形轮廓的绿 化带,围绕中心城以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 形成公园环及四环路、五环路景观防护林 带 • 放射状绿地:中心城不同方向的楔形绿地、 沿放射路两侧的绿化形成绿色通道 • 点状绿地:逐步实现各级规划公园绿地、 居住绿地、附属绿地,形成系统完整、布 局合理、功能健全的中心城点状绿地布局
• 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 结构 • 两轴: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 南北轴 • 两带:“东部发展带”和“西部发展带” • 多中心:(1)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 城市职能中心,包括中心城的CBD、中关 村、奥林匹克中心等;(2)新城,如通州、 顺义、亦庄
• 推荐阅读: 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问 题研究 《城市发展研究》 2009年03期(作者:孙洪铭 北京 规划委)
五年来的实施成效
• 有序实施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城乡统筹、 地区均衡与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 中心城辐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 – 新城各项建设加快实施(2007年,新城土地供应量已 占到全市近70%... 2012年, 60%) –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双轮驱动”、支持生态涵养 区发展等政策措施) – 全面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在经济、社会、能源、 环境、基础设施等9个领域的合作
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 新城承接中心区人口疏散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 人口规模增长过快 – 外来人口比例过高 – 公共资源调整滞后
• 城乡统筹发展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差距仍然较大 • 中心城的南部、西部地区发展仍相对滞后,城市 发展不均衡
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 群众普遍关心的住房、环境、交通等问题 需要加快解决 • 旧城保护有机更新的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 完善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
北京记忆
《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金中都城
元大都城
现代北京
• 北京市域面积16410.5平方公里
• 山地面积约9071平方公里——重要生态屏 障 • 平原面积约6338平方公里,可用于城乡建 设的用地只有2400平方公里左右 • 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 均的八分之一,世界人均的三十分之一— —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
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差距 明显。 单中心的发展格局已经难以解决城市发展面临 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用新的思路修编城 市总体规划。
• 城市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 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世界著名古都和 国际大都市
• 城市规模:2020年规划总人口1800万人左 右,规划城镇人口1600万人左右,占全市 人口90%左右(城市化率) • 发展目标:至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 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地位
基础设施


中心城道路系统仍保持方格网与环路、放射 线相结合的布局
加快外围新城干线道路网络建设,形成以高 速公路和快速路为骨架、级配合理的路网系 统,建立新城与中心城紧密衔接的复合型交 通走廊 保持旧城路网的棋盘式格局和街巷胡同肌理、 空间尺度,调整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道 路功能、性质和横断面布置,在严格保护旧 城内胡同尺度的前提下,实施建设与改造
• 中心城区:包括以旧城为核心的中心地区、围绕中心地区的 10个边缘集团以及绿化隔离地区,面积约1085平方公里
上版总体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 已经提前实现,城市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
城市中心区功能过度聚集,交通拥堵等问题日 趋恶化,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历史文化名城保 护压力巨大,建成区呈现无序蔓延的趋势。
五年来的实施成效
•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 展,以高端产业功能区为核心的产业 布局不断优化。
– 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首都经济更具活力和 竞争力。 – 产业布局优化,基本形成了两轴优化、两带聚 集、多中心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五年来的实施成效
•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积极 探索实践环境治理的新模式。
• 保护各级风景名胜区
• 保护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历史河湖水系, 划定保护范围并加以整治 • 保护金、元、明、清不同时期北京城池变 迁过程中遗存的历史遗迹和城池格局特征
• 发掘、整理、恢复和保护丰富的各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
城市轴线 世界文化遗产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下文物埋藏区 优秀近现代建筑
• 保护永定门至钟鼓楼7.8公里的中轴线风貌 • 保护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与皇城整体 • 保护旧城内的历史河湖水系、重要景观线 和街道对景 • 保护旧城原有的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 胡同格局 • 保护旧城传统建筑色彩和形态特征 • 保护北京“胡同—四合院”传统的邻里居 住形态,保护古树名木及大树 • 分区域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保持旧城平缓 开阔的空间形态
城市产业发展
• 第一产业:重点发展符合首都生态要求的技 术含量高、水资源消耗低的现代农业 • 第二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 主体,以优化改造后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 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体系 • 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文化产业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 保护独特的自然地理形态
总规的特点
• 从“包揽”到“组织”——确立科学的工作方式 • 从“经济中心”到“宜居城市”——应对大城市问题,合理 确定城市定位 • 从“注重物”到“注重人”——更加关注人口结构与素质 • 从“贪大”到“求优”——优化空间布局,理性把握城市规 模与城镇化质量 • 从“分割、分立”到“统筹、协调”——打破行政、城乡界 限,促进城乡一体、区域合作发展 • 从注重“填空”到关注“留白”——应对资源环境问题,强 化城镇建设行为分区管制 • 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以保护促发展,推动旧 城保护与复兴 • 从重视“大”建设到更加重视“小”社区——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公共服务。
– 交通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轨道交通对城市功能 优化的引导作用明显加强 – 城市道路交通结构不断优化 – 水、电、气、热、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完善
• 加强文化名城建设,古都风貌保护取得新 进展。
– 政府主导、“保护、改善、修缮”相结合的旧城有机 更新模式,全面启动旧城房屋修缮整治工作பைடு நூலகம்– 继续推进大栅栏等六片保护区的试点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