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ppt课件

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ppt课件


• 教师:如何及早发现学生患病及报告,
同时做好相应卫生工作;
• 领导:如何应对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
根据预案落实各项措施。
及时报告 落实措施 督促检查
疾病定义
传染源
传播途径
隔离期限
聚集疫情定义
处理原则
症状监测的种类
发热:腋窝体温(水银温度计测量)≥ 37.5℃可定为
发热。
咳嗽:指急性咳嗽,持续至少一天。 腹泻: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3次/日 ),性状改变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未消化食物或 脓血、粘液。 呕吐:胃内容物返流食管,经口吐出的一种反射动作。 皮疹:皮肤的异常状态,包括斑疹、丘疹、玫瑰疹、斑 丘疹、荨麻疹。
症状监测的种类
眼结膜充血:结膜表层血管的充盈扩张,可以呈弥散 性充血,也可表现为局部充血,充血的颜色多鲜红, 愈向穹隆区充血愈明显,向角膜缘部充血减轻。 腮腺肿大: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 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
高而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
染的现象。
各种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隔离时间
• 流感:病人隔离至症状消失,且隔离时间不少于1 周
• 普通感冒:烧退后2天
• 麻疹: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应隔离至出疹后10天。
• 手足口病:直到退热,口足的溃疡及水泡结痂后1周或自发病之日起2周。
• • 水痘:自发病之日起至全部水痘疱疹结痂,但不得少于14日。 结膜炎(红眼病):眼睛不再有异常分泌物(1~2天)。
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教学
学校多发的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风疹、结核

肠道传染病
手足口病、伤寒、感染性腹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性肝炎、霍乱
学校传染病疫情应对的“三环节”
• 学生:如何及早发现自己或他人患病
并及时报告;
缺课原因 聚集病例
• 风疹:自出疹起计7天。
• • 流行性腮腺炎:由呈肿胀起计9天。 病毒性肠炎:症状消失后解除隔离。
配合班主任做好晨检工作,严防疫情 爆发,影响正常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和学习。
晨检的注意事项:
• 1、每天早上9点40前各班必须把晨检表准时交到校医 室进行统计上报。 • 2、如有身体不适的一定要及时上报给班主任老师,不 能瞒报,因病缺勤的同学要主动向班主任汇报清楚病 况,如有否发烧、体温及其他症状(咽痛、咳嗽、皮 肤出疹等)。 • 3、病假一律凭医生开具的诊断证明或病历复印件回校 销假。如在当地卫生所就诊的所开具的证明一定要有 公章。病愈后凭医生开具的诊断证明及病历复印件交 回到校医室存档,经校医检查,确定已达到隔离时限 方可回课室上课。 • 4、如是传染病的一定要按照规定的隔离时限复课,不 能提前回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