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例谈反证法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

例谈反证法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

例谈反证法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摘要】反证法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数学方法之一,它在数学解题中广泛使用,特别是有些问题,用反证法更简捷明了。

文章阐明反证法的定义、逻辑依据、证明的一般步骤,重点论述了反证法在中学数学证明中的应用。

【关键词】反证法证明假设矛盾结论有个很著名的“道旁苦李”的故事:从前有个名叫王戎的小孩,一天,他和小朋友发现路边的一棵树上结满了李子,小朋友一哄而上,去摘,尝了之后才知是苦的,独有王戎没动,王戎说:“假如李子不苦的话,早被路人摘光了,而这树上却结满了李子,所以李子一定是苦的。

”这个故事中王戎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从反面论述了李子为什么不甜,不好吃。

这种间接的证法就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反证法。

一、对“反证法”的概述(一)反证法的概念及其逻辑依据1.反证法的概念假设命题判断的反面成立,在已知条件和“否定命题判断”这个新条件下,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与公理﹑定理、题设、临时假定相矛盾的结论或自相矛盾,从而断定命题判断的反面不成立,即证明了命题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当命题由已知不易直接证明时,改证它的逆命题的证明方法叫反证法。

2.反证法的逻辑依据反证法所依据的是逻辑思维规律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

矛盾律: 在同一论证过程中, 对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矛盾(对立)的判断, 其中至少有一个是伪的。

排中律: 在同一论证过程中, 对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 不能为伪, 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

(二)反证法的证明步骤设待证的命题为“若A 则B ”,其中A 是题设,B 是结论,A 、B 本身也都是数学判断,那么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般有三个步骤:1. 反设: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而设结论的反面成立;2. 归谬:由“反设”出发,以通过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与已知条件﹑已知的公理定理﹑定义﹑反设及明显的事实矛盾或自相矛盾;3. 结论:因为推理正确,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肯定了结论成立。

二、反证法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反证法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反证法虽然是在平面几何教材中出现的,但对数学的其它各部分内容,如代数、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都可应用。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命题可以用反证法来证呢?当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证题的实践告诉我们:下面几种命题一般用反证法来证比较方便。

1.否定性命题结论以“没有……”“不是……”“不能……”等形式出现的命题,直接证法一般不易入手,而用反证法就容易多了。

例1 求证:当 n 为自然数时 ,2(2 n + 1) 形式的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平方差。

证明:假设有整数 a , b ,使)(1n 22b a 22+=-,即 (a + b)(a - b)=2(2n + 1)① 当 a ,b 同奇、 同偶时 , a + b 、 a - b 皆为偶数 ,(a + b)(a - b) 应是4的倍数 ,但2(2n+ 1) 除以4余2 ,矛盾。

② 当a ,b 一奇一偶时 ,a + b 、a - b 皆为奇数 ,(a + b)(a - b) 应是奇数 ,但2(2n + 1)为偶数 ,矛盾。

所以假设错误 ,即2(2n + 1) 形式的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平方差。

2.限定性命命题结论中含有“至多”、“至少”、“不多于”或“最多”等词语的命题。

例2 1的九个圆,证明:至少有两个小圆的公共部分的面积不小于9π。

证明: 假设每个小圆的公共部分的面积都小于9π,而九个小圆共有2936C =个公共部分,九个小圆的公共部分面积要小于3649ππ⨯=,又大圆面积为5π,则九个小圆应占面积要大于945πππ-=,这是不可能的,故至少有两个小圆的公共部分面积不少于9π。

例3 试证: 由三个小于1的实数a ,b ,c 构成的三个乘积(1-a )b ,(1-b )c ,(1-c )a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41。

证明:a ,b ,c 中如果有一个小于或等于零, 则命题成立。

假设0﹤a ,b ,c ﹤1且(1-a )b ﹥41,(1-b )c ﹥41,(1-c )a ﹥41,由第一式有(1-a )ab ﹥4a ,∵1-a 与a 都是正数,b 也是正数。

∴ 4a ﹤(1-a )ab ≤ [2a a 1+-)(]2b=4b ,因此a ﹤b 。

同理由第二、 第三式可得b ﹤c ,c ﹤a ,即a ﹤b ﹤c ﹤a 矛盾。

故三个乘积(1-a )b ,(1-b )c ,(1-c )a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41。

3.无穷性命题结论是无穷的,结论涉及的对象无法一一列出,而它的反面是有限的、肯定的命题。

例4 求证:质数的个数是无穷的。

证明:假设质数的个数有限,不妨设为k 个,则可以将全体质数列举如下:p 1,p 2,……p k 。

令q= p 1·p 2·……·p 1k +,其中q 是自然数,又令P 是q 的大于1的质因数;因为p 1,p 2,……,p k 是全体质数,所以,一定有某个P i =P ,(1≤i ≤k)。

显然p 1·p 2·……·p k 是P 的倍数,所以P=1,这与P 是大于1的质因数相矛盾 ,所以,质数的个数是无穷的。

例5 求证:2是无理数。

分析:由于题目给我们可供便用的条件实在太少,以至于正面向前进一小步都非常困难。

而无理数又是无限不循环的,“无限”与“不循环”都很难表示出来。

当反设2是有理数时,就增加了一个具体而有效的“条件”,使得能方便地将2表示为一个分数。

证明: 假设2是有理数,则存在b a N b a ,.,且∈互质,使2222b a ba =⇒=,从而,a 为偶数,记为c a 2=,所以224c a =,所以222bc =,则b 也是偶数。

由a ,b均为偶数与a 、b 互质矛盾,故2是无理数。

4.逆否命题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同真同假的,某些命题,可以用反证法来证明它的逆否命题,从而带来方便。

例6 证明:1,034222≠-≠--+-b a b a b a 则。

分析:将“1,034222≠-≠--+-b a b a b a 则”视为原命题。

要证明原命题为真命题,可以考虑证明它的逆否命题“1=-b a ,则34222--+-b a b a =0”为真命题,从而达到证明原命题为真命题的目的。

证明:若 1=-b a ,则34222--+-b a b a= ()()()322---+-+b b a b a b a= 322--++b b a= 1--b a= 0∴ 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从而原命题也为真命题。

5.唯一、存在型命题即结论是证“ 唯一性” ,“ 存在性”的命题。

例7 求证:方程x = sinx 的解是唯一的。

证明:显然,x=0是方程的一个解。

以下用反证法证明方程的解是唯一的。

假设方程至少有两个解α、β(α≠β),则有sin α=α ,sin β=β两式相减得: sin α-sin β=α-β∴ 2cos 2βα+sin 2βα-=α-β ∵ |sin 2βα-|<|2βα-| ∴ |cos 2βα+|·|2βα-|>2||βα- 得 |cos 2βα+|>1, 显然矛盾。

故 方程 x = sinx 的解是唯一的。

例8 设x ,y ∈(0,1),求证:对于a, b ∈R ,必存在满足条件的x, y,使|xy - ax - by|≥31成立.证明:假设对于一切x,y ∈(0 ,1)使|xy-ax-by|<31恒成立, 令x=0 , y=1 ,得|b|<31 ,令x=1, y=0 , 得|a|<31, 令x = y = 1 ,得|1-a- b|<31但|1- a - b|≥1-|a|-|b|>1-31-31=31 产生矛盾,故欲证结论正确。

6.全称肯定性命题即结论以“……总是……”、“……都……”、“……全……”等出现的,这类肯定性命题可以用反证法试试。

例9 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和是零 ,证明这两个数都是零。

证明:假如两个数不都是零 ,如果其中一个数不是零 ,则它的绝对值是正数 ,而正数加零是正数 ,于是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和是正数;如果两个数都不是零,则它的绝对值的和也是正数。

这都与已知矛盾。

所以这两个数一定都是零。

例10 求证:无论n 是什么自然数,214143n n ++总是既约分数。

证明:假设214143n n ++不是既约分数, 令214n ka +=……①,143n kb +=……②(k,a,b ∈N ,k >1),且a b为既约,由②×3-①×2得132132kb ka b a k -=⇒-=,因32b a -为整数,1k 为分数,则132b a k -=不成立,故假设不成立,分数214143n n ++是既约的。

7.基本命题 即学科中的起始性命题,此类命题由于已知条件及能够应用的定理、公式、法则较少,或由题设条件所能推出的结论很少,因而直接证明入手较难,此时应用反证法容易奏效。

如:平面几何在按照公理化方法建立起它的科学体系时,最初只是提出少量的定义、公理。

因此,起始阶段的一些性质和定理很难直接推证,它们多数宜用反证法来证明。

例11 已知:如图1,AB ⊥EF 于M ,CD ⊥EF 于N ,求证:AB ∥CD 。

证明: 假设AB,CD 不平行,即AB,CD 交于点P ,则过P 点有AB ⊥EF ,且CD ⊥EF ,这与“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矛盾 。

∴ 假设错误,则AB ∥CD 。

例12 求证:两条相交直线只有一个交点。

已知:如图2,直线a 、b 相交于点P,求证:a 、b 只有一个交点。

证明:假定a ,b 相交不只有一个交点P ,那么a, b 至少有两个交点P 、Q ,于是直线a 是由P 、Q 两点确定的直线,直线b 也是由P 、Q 两点确定的直线,即由P 、Q 两点确定了两条直线a, b 。

与已知公理“两点只确定一条直线”相矛盾,则a, b 不可能有两个交点,于是两条相交直线只有一个交点。

8.一些不等量命题的证明如:证不等式,反证法是证明它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当结论反面有无穷多种情况时,一般不宜用反证法。

例13 若α、β、γ为正锐角且sin 2α+ sin 2β+ sin 2γ=1,求证α+β+γ>2π。

证明:设α+β+γ≤2π,则α+β≤2π-γ, 故 sin (α+β)≤sin (2π-γ)=cos γ。

由条件知 cos 2γ=1- sin 2γ= sin 2α+ sin 2β,故 sin 2(α+β)- sin 2β≤sin 2α.又 sin 2(α+β)- sin 2β= [sin (α+β)+ sin β]·[sin (α+β)- sin β] = 2sin 22βα+cos 2α·2cos 22βα+sin 2α = sin α·sin(α+2β)∴ sin α·sin(α+2β)≤sin 2α,即sin(α+2β)≤sin α.①若α+2β≤2π,则α+2β≤α,即β≤0,与已知β为正锐角矛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