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素质教育之

初中地理素质教育之

初中地理素质教育之浅谈
初中地理课堂不但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是时代对学生的要求。

过去我们强调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现在还应加上一条:备素质教育。

一、转变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
长期以来,地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围着考试转,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极端:当中考设置地理科目时,大家不遗余力,挖空心思,逼迫学生机械地背诵地理知识,以求得考试的高分数;当中考不设地理科目时,一些老师又转向忽视地理教学,既不深入钻研教材,也不管学生学得好与坏,该讲的不讲,该识记的也不要求识记。

有些甚至连最起码的教学时间也不能保证,教师仅仅扮演了一个课堂45分钟维持官的角色。

因此,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加以推行。

二、明确初中地理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

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

初中地理素质教育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地理知识。

中学地理教学课标所规定的知识范围是地理知识的基本内容。

2.地理能力。

总的要求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基本知识与原理认识、评价、预测常见的地理现实问题。

3.地理品德素质。

总的要求是,具有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具备科学的地理意识与观念。

(1)对家乡、祖国的深厚感情。

(2)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

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①懂得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应从周围做起,从自身做起的观念;树立保护周围环境的责任心;懂得保护环境实质是保护全球环境;懂得解决全球问题需要人类的共同合作与努力。

②懂得在一定空间、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周期内的资源几乎都是有限的;树立珍惜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③树立人口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观点。

(3)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使环境与经济得以协调发展。

三、实施地理素质的方法
1.改进教学方法。

地理知识水平是学生整体文化结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领会和掌握更多、更牢固的地理知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彻底改变“注入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并不断与学生交流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要在教学中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
训练,努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3.培养学生的地理创造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

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

比如教师跟学生讲解地轴、两极、经纬度、经纬网等有关知识点时,有些学生弄不清楚。

经试验,改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后自做一个小地球仪。

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还向教师提出了不少在制作地球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很有帮助。

4.结合地理教学实际进行野外观察。

以往地理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

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5.培养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理教学依据地理课标和教材,传授最基本的地理知识。

但是,由于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它只能编入一定时期内有限的地理知识,不可能包罗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的所有知识。

丰富学生的时事地理知识,是对地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考验,关系到是否对学生进行新知识教育和捕捉新知识能力的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地理教师要教“活”书,学生要读“活”书。

6.德育要贯穿地理课堂教学的始终。

初中地理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国策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

这就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德育目标。

例如,讲授中国地理时,要指导学生认识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及有利的自然条件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树立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献身精神。

在讲授世界地理时,指导学生认识和熟悉人类生存的环境,认识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1世纪基础教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培养一大批素质全面,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

初中地理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担。

地理教师要始终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