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行车荷载
五、交通分析
路面结构设计中,要考虑设计年限内,车辆对 路面的综合累计损伤作用,必须对现有的交通量、 轴载组成及增长规律进行调查和预估,并通过适 当的方式将它们换算成当量标准轴载的累积作用 次数。
交通量调查,将车辆分成11类:小型货车、中型 货车、大型货车、小型客车、大型客车、拖挂车、 小型拖拉机、大中型拖拉机、自行车、人力车和 畜力车。
不同轴型货车代表车型:
二轴车 三轴车
四轴车
五轴车 六轴车
拖挂车代表车型:
三轴车 五轴车
四轴车 六轴车
2. 交通(轴载)量调查方法
根据实测道路通过轴载次数和重量,获得典型轴载谱。
轴载谱
方法一(以轴型为基础):
按照不同的轴轮类型把车轴分类(单轴单轮、单轴双轮、双 联轴双轮、三联轴双轮),然后对所有车轴进行称重调查, 按照轴型归类得到各类轴的轴载谱;
设计车道为道路行车道内承受交通最繁重的一个车道,是整个路面的最不利车道。 初期年平均日货车交通量(双向)乘以方向分配系数和车道分配系数,即为设计 车道的年平均日货车交通量(ADTT)。
2) 以车辆类型为基础进行各种轴型的轴载称重和统计时, 可将2轴6轮及以上车辆分为整车、半挂和多挂3大类, 每类车再按轴数细分,分别按车型称重后得到单轴轴载 谱。
方法(1)的直接对象是轴,适合于对轴型有较好识别能力的 快速自动称重仪器。
方法二(以车辆类型为基础):
把车辆按照轴型组成和轴数进行分类(如三轴整车、三轴半 挂等),分别调查各类车辆的通过数,并在各类车辆中抽取 一定数量进行称重调查,再统计得到各类轴的轴载谱。
方法(2)把车辆按照轴型进行分类,调查时统计的是车辆数, 便于识别,适合于人工配合进行的移动或慢速固定设备测 定,并与交通量观测数据协调。
0.2
0.0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横 向 轴 (mm)
1.8 1.6 1.4 1.2 1.0 0.8 0.6 0.4 0.2 0.0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横 向 轴 (mm)
810kpa/1328kg
3. 轴载换算
调查得到的轴载与通行次数可以按等效原则换算为标 准轴载当量通行次数,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均选用单轴双轮组轴载100kN (BZZ-100)作为标准轴载。
各种轴载的作用次数进行等效换算的原则是:
第一,换算以达到相同的临界状态为标准,即对同一 种路面结构,甲轴载作用N1次后路面达到预定的临界 状态,乙轴载作用使路面达到相同临界状态的作用次 数为N2,此时甲乙两种轴载作用是等效的; 第二,对某一种交通组成,不论以哪种轴载的标准进 行轴载换算,由换算所得轴载作用次数计算的路面厚 度是相同的。
k p,i
( Pi Ps
)16
式中:Pi—单轴级位i的轴重(kN) Ps—设计轴载的轴载(kN)
依据单轴轴载谱和相应的设计轴载当量换算系数,计算 得到设计车道使用初期的设计轴载日作用次数Ns[轴次 /(车道•日)]
Ns
ADTT
n 3000
i
(k p,i pi )
式中:ADTT—设计车道的年平均日货车交通量[辆/(车道•日)]; n—随机调查3000辆2轴6轮以上车辆中出现的单轴总轴数; Pi—单轴轴重级位i的频率(以分数计)。
轮迹横向分布系数:路面横断面上某一宽度(例如轮迹宽度 50cm) 范围内的频率,也即该宽度范围内所受到的车辆作 用次数同通过该横断面的总作用次数的比值。
分车道单向行驶时轮迹 横向分布频率曲线
轮迹横向分布频率曲线 (混合行驶双车道)
影响轮迹横向分布系数的主要因素:交通组织和管理、交 通量及车道宽度。
轴载换算系数ηi
i
Ns Ni
( Pi )n
Ps
式中: ηi—i级轴载换算为标准轴载的换算系数; Ps—标准轴载重,kN; Ns—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Pi—i级轴载重,kN; Ni—i级轴载作用次数; α—反映轴型(单轴、双轴或三轴)和轮组轮胎数(单轮或双轮)影 响的系数; n—同路面结构特性有关的系数。
各类车辆的设计轴载当量换算系数:
k p,k k p,i pi
i
式中:kp,k—k类车辆的设计轴载当量换算系数; pi—k类车辆单轴轴重级位i的频率(以分数计)。
依据调查所得的车辆类型组成数据,计算确定设计车道 使用初期的设计轴载日作用次数。
Ns ADTT (k p,k pk )
k
式中:pk—k类车辆的组成比例(以分数计)
2) 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N '
k i1
c1'
c2
'
ni
(
pi P
8
)
不计小于50KN的轴载
式中: C1´ ──轴数系数;当间距小于3米时,按双轴或 多轴计算C1´ =1+2(m-1), m是轴数。
C2´──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18.5, 四轮组为0.09 。
上述轴载换算公式,适用于单轴轴载小于130kN,双轴轴载小于220kN,三轴轴 载小于260kN的情况。
(b)6.5-16横向花纹
(c)11.00-20横向花纹
接 地 压 力 值 (MPa) 接 地 压 力 值 (MPa)
接 地 压 力 值 (MPa)
1.2
1.0
0.8
0.6
0.4
0.2
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横 向 轴 (mm)
1.2
1.0
0.8
0.6
0.4
810kpa/2500kg
810kpa/5000kg
典型测试结果:11.00-20走向花纹轮胎接地压力分布实测
接 地 压 力 值 (MPa) 接 地 压 力 值 (MPa) 接 地 压 力 值 (MPa)
1.0 0.8 0.6 0.4 0.2 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横 向 轴 (mm)
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半刚性路面的结构特性不同,损伤的标准也 不同,因而系数α和n取值各不相同。
4. 沥青路面竣工后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新建公路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交通量OD调 查资料,可得到大客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拖挂车等 各种车型组成的比例,以及预估第一年或设计年末的日平 均汽车交通量。设计时应对各种车型的轴重分布情况进行 调查,并应根据交通载重的实际情况,计入空载、满载、 超载等因素,更真实地预估设计交通量。
第二章 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 力学性质
第一节 行车荷载 第二节 环境因素影响 第三节 土基的力学强度特性 第四节 土基的承载能力 第五节 路基的变形、破坏及防治 第六节 路面材料的力学强度特性 第七节 路面材料的累积变形与疲劳特性
第一节 行车荷载
一、车辆和类型和轴型
(一)车辆的种类
客车
小客车 中客车
沥青路面设计年限是指路面完工开始营运起,在正常养护和维修、罩面的 条件下至路面服务性能下降到需大修时的时间。
810kpa/5000kg
典型测试结果: 11.00-20横向花纹轮胎接地压力分布实测
2. 轮载静态压力的简化
简化为单圆
单圆当量圆直径
简化为双圆
双圆当量圆直径
3. 路面设计的标准轴载
标准轴载 标准轴载(kN) 轮胎接地压强p(MPa) 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d(cm) 两轮中心距(cm)
BZZ—100 100 0.70 21.30 1.5d
对改建工程可根据有代表性的月、日、时的实测轴载谱, 或调查的各类型车的轴载分布资料(可将单轴大于或等于 25KN的各种车辆分别按轴重每10KN分级排列)。
轴载换算方法: 1) 当以弯沉进行厚度设计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N
K
C1
i 1
C2ni
(
Pi P
)4.35
不计25KN以下轴载
式中: 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n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P——标准轴载100KN; P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k——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 C1——轴载系数, C1=1+1.2(m-1),m是轴数。当轴间距大于3米时,按单独 的一个轴载计算,当间距小于3米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 C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bus) 大客车
整车
货车 牵引式 (truck) 挂车
牵引式 半挂车
自重和满载重量小,车速高,120km/h以上 6~20个座位 20个座位以上,长途客运和城市公共交通 货箱与汽车发动机一体。
牵引车与挂车分离
牵引车与挂车分离,铰接。
路面结构的设计主要以轴载作为荷载标准。重型 货车与大客车起决定作用,轻型货车与中、小客 车影响很小,有时可以忽略不计。
7. 设计年限(t)(沥青路面)/设计基准期(水泥路面)内
设计车道上标准轴载累计当量数Ne
Ne
[(1
)t
1] 365
N1
式中: N1—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沥青路面),
路面营运第一年设计车道日平均当量轴次(水泥路面); η—车道系数,即方向分配系数和车道分配系数的乘积(沥青路
面), 临界荷位处的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水泥路面); γ—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810kpa/1900kg
1.0 0.8 0.6 0.4 0.2 0.0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横 向 轴 (mm)
810kpa/2500kg
1.8 1.6 1.4 1.2 1.0 0.8 0.6 0.4 0.2 0.0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横 向 轴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