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

5
鲁迅早期“改造国民性”思想新探
6
《呐喊》《彷徨》比较谈
7
论鲁迅杂文的艺术价值
8
论《故事新编》的艺术风格
9
鲁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10
论郭沫若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11
论《女神》的史诗意义
12
《屈原》中屈原形象分析
13
论冰心作品中的“泛爱”思想
14
论莎菲形象的塑造
15
论叶绍钧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特色
45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46
论语文教育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47
语文教学与个性培养
48
谈语文教师的应变能力
49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浅探
50
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语文课堂
51
组织课堂讨论的艺术
52
多媒体语文辅助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53
创新:未来语文教育的生命
(二)
54
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生质量评价策略
55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
文学鉴赏:高中语文教学的新课题
37
让学生的个性各放异彩:对语文教学发展个性的思考和建议
38
论语文教学中的鉴赏教学
39
语文教材处理原则例说
40
高考作文的命题的回顾与思考
41
语文中考命题趋势及启示
42
谈板书设计的内在依据和遵循的原则
43
在阅读教学中的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44
中学语文教学更应重视学法指导
66
写作教学创新思维例说
67
作文教学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68
阅读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69
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结构及其培养
70
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索
71
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72
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73
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74
语文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
六、方向:外国文学
(一)
1
48
论郭沫若史剧创作的悲剧精神
49
周作人、茅盾早期文学主张比较谈
50
试比较叶圣陶与冰心问题小说创作之异同
51
试论基督教对青少年时期的冰心及其创作的影响
52
闻一多的新诗理论和唐诗观
53
论徐志摩散文的“性灵”美
54
《子夜》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55
论“民族主义文学”与“战国策派”
56
胡风文艺思想及其论争
关于《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5
《三国演义》人物描写(或战争描写)的特点
6
诸葛亮(或其他人物)形象简论
7
《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探析
8
《水浒传》的思想和艺术
9
关于《水浒》的招安问题
10
论宋江(或其他人物)形象
11
《西游记》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12
谈喜剧人物猪八戒
13
试论《三言》中的小商贩形象
14
61
陆游诗歌渊源论
62
论辛弃疾的用典
63
论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精神
64
辛词的“境界”与“意象”
65
江西诗派理论主张的在评价
66
试论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发展
67
试论宋代话本小说
三、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
(一)
1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2
《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成就和贡献
3
评高明的《琵琶记》
4
26
谈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27
要正确有效的发挥语文教材的思想性
28
语文背诵法的继承与创新
29
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审视与反思
30
掌握语文课堂节奏艺术谈
31
谈谈文言文的字词教学
32
语文教学风格要素论析
33
提高农村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经验
34
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35
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训练
36
《郑风》的思想价值新探
46
论“国风”中关于婚姻爱情的诗歌
47
春秋行人形象论析
48
试论《战国策》中策士的悲剧
49
《楚辞》和韦庄的诗歌创作
50
宏旨与心路:《离骚》的结构艺术
51
试论屈原《离骚》的神话寓意
52
《九歌》主题新解
53
从《李将军列传》看《史记》的文学性
54
《史记》人物传记中材料的选择、处理艺术初探
55
论《报孙会宗书》与《报任安书》的异同
56
《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分析
57
《艳歌行》浅说
58
论建安士风之嬗变
59
再次解读曹操的文格与人格
60
浅谈建安文学的生命精神
61
浅析洛神形象:曹植对于前代女性描写的继承和发展
62
浅论左思与陶渊明咏史诗的异同
63
阮籍的人生态度与处世方式
64
从《咏怀诗》看阮籍的理想及其幻灭
12
以悲为美的审美情趣:日本文学理念“物哀”试析
13
日本战后派文学兴衰原因之剖析
14
12
《战国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新论
13
《论语》的文学价值
14
试论《孟子》的论辩艺术
15
庄子思想的新评价
16
论庄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17
《孟子》《庄子》《韩非子》寓言比较
18
庄周﹑屈原浪漫主义之比较
19
论屈原创作的悲剧精神
20
论屈原作品的艺术创新
21
赋体溯源
22
汉赋新论
23
论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
24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及其理论意义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
1
论中国神话的审美特征
2
神话与中国文学
3
《诗经》中爱情婚姻诗纵横谈
4
《诗经·国风》的美学价值
5
雅颂新论
6
《七月》作者及主题新探
7
《左传》的思想和艺术
8
《左传》描写战争的特色
9
《左传》的叙事艺术
10
《左传》﹑《国语》之比较
11
《左传》行人辞令与《战国策》策士说辞之比较
17
评韩﹑柳的古文理论
18
论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19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个性特征
20
韩愈诗歌的艺术风格
21
论杜牧的咏史诗
22
试论晚唐古文衰落的原因
23
试论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24
温庭筠词简论
25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26
论婉约派词
27
论柳永词
28
试论苏轼的人生观
29
论苏轼的婉约词
30
试论苏轼对宋词发展贡献
31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
45
猪八戒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及佛学寓意
46
《牡丹亭》叙事结构的透视
47
为市井细民写心:谈《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48
论《红楼梦》的婚姻道德观
49
《红楼梦》的多元意旨与情感
50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晴雯性格之我见
四、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一)
1
左联的功绩与缺点综析
2
论“新月派”
3
分析阿Q的艺术形象
4
祥林嫂的艺术形象
16
农村中学生阅读状况及相应对策
17
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状况及对策
18
散文教学的“整体感知与整体认读”
19
“教学民主”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20
新时期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型
21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
22
如何处理中学语文教学的“教”与“学”
23
中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
24
在语文教育中实现人的发展
25
论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42
试论盛唐诗人的文化新志
43
试论王维山水诗歌中的禅趣
44
王维与孟浩然隐逸的差异性
45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
46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
47
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色
48
“沉郁顿挫”论
49
韩愈、白居易文艺思想的相通点
50
自信·自适·自伤:柳宗元心路历程之解读
51
论唐代咏史诗的兴盛及其文化动因
52
杜十娘形象的悲剧意义
15
试论《牡丹亭》主题思想的时代特征及进步意义
16
《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17
简论《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18
《儒林外史》的理想人物与理想人格
19
谈《儒林外史》的思想意义
20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1
试论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意义
22
试论《红楼梦》的人物描写艺术
23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16
论《潘先生在难中》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17
郁达夫《沉沦》创作特色
18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
19
周作人散文艺术论
20
论闻一多的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
21
徐志摩爱情诗作简论
22
吴荪甫形象分析
23
论《子夜》的结构艺术
24
《家》简论
25
论觉新性格的悲剧意义
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