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阴影透视 第一章 建筑阴影的基本知识
阴影透视 第一章 建筑阴影的基本知识
阴影透视
第一章 绪论
呈现阴影的三要素:光线、物体、承影面。 呈现阴影的三要素:光线、物体、承影面。 二 习用光线 为了作图简捷和度量方便,常采用一种特殊的平行光线, 为了作图简捷和度量方便,常采用一种特殊的平行光线, 称为习用光线。 称为习用光线。习用光线在空间的方向为平行于各投影面的 正立方体的体对角线的方向,它与三个投影面的倾角均相等, 正立方体的体对角线的方向,它与三个投影面的倾角均相等, α=β=γ=35° α=β=γ=35°。
阴影透视
第一章 绪论
§1-1 阴影的基本知识
在房屋建筑立面图上,准确的画出阴影, 在房屋建筑立面图上,准确的画出阴影,可以使房 屋凹凸、深浅、明暗的差异一目了然, 屋凹凸、深浅、明暗的差异一目了然,从而使图面生动 逼真,富于立体感,加强并丰富了立面图的表现力。 逼真,富于立体感,加强并丰富了立面图的表现力。 在立面图上画出阴影对研究建筑物造型是否优美, 在立面图上画出阴影对研究建筑物造型是否优美, 立面是否美观,比例是否恰当都有很大的帮助。 立面是否美观,比例是否恰当都有很大的帮助。
a' l' 45° X 45° a l
Z
a'' l'' 45° YW
O
YH
阴影透视
§1-2 点的影
第一章 绪论
一 点在投影面上的落影 —— 光线迹点法 1.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落影 1.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落影 如图所示,求点B的影,其实质是过点B作直线与习用光 如图所示,求点 的影,其实质是过点 作直线与习用光 的影 线平行,然后求出该直线与承影面的交点.即为点B的影 的影B 线平行,然后求出该直线与承影面的交点.即为点 的影 O。 在投影面上的点A,它的影A 与自身重合。 在投影面上的点 ,它的影 0与自身重合。 实质:点在承影面上 实质: 的影, 的影,是过该点的光 线延长后, 线延长后,与承影面 的交点。 的交点。
V
e'
V
x0 e d
(3)当直线平行于某一投影面是,可用平行性求得转折点。 当直线平行于某一投影面是,可用平行性求得转折点。
阴影透视
第一章 绪论
求直线AB、 在投影面上的落影 在投影面上的落影。 例3 求直线 、CD在投影面上的落影。
d'
a' b' c'
a c b d
阴影透视
第一章 绪论
二 投影面垂直线的落影 1.铅垂线在 面上的落影与光线的H投影平行 铅垂线在H面上的落影与光线的 投影平行, 1.铅垂线在 面上的落影与光线的 投影平行,即为与 OX轴成45°的直线;在V面上的落影与铅垂线 面投影平行, 轴成45 面上的落影与铅垂线V面投影平行 轴成45°的直线; 面上的落影与铅垂线 面投影平行, 轴垂直。 面上的落影与铅垂线的V面投影的 即OX轴垂直。铅垂线在 面上的落影与铅垂线的 面投影的 轴垂直 铅垂线在V面上的落影与铅垂线的 距离等于直线与V面的距离 面的距离。 距离等于直线与 面的距离。
§1-4 直线在投影面上的落影
一 一般位置直线的落影 1.一般情况下 在投影面上作直线的落影时, 一般情况下, 1.一般情况下,在投影面上作直线的落影时,可分别作 出直线两端点的落影,连接两端点的同面落影( 出直线两端点的落影,连接两端点的同面落影(同一承影面 上的落影),即为该直线的落影。 ),即为该直线的落影 上的落影),即为该直线的落影。 求直线CD在投影面上的落影 在投影面上的落影。 例2 求直线 在投影面上的落影。
m' n' d'
P
f' h'
P
m' n' b' e' g' d f
c'
b e m n
m nh
P P
g
c
阴影透视
第一章 绪论
三 一般位置直线在两相交平面上的落影 一般位置直线在两相交平面上的落影是一条折线, 一般位置直线在两相交平面上的落影是一条折线,折线 的转折点必然在两相交平面的交线上。 的转折点必然在两相交平面的交线上。
l' a'
L A O l a Y l'' a''
X
阴影透视
第一章 绪论
光线的V 投影l′ 光线的 、H、W投影 、l、l〃与相应投影轴的夹角 投影 45° 为45°。 选用了习用光线,在画建筑图的阴影时,可用45 45三角 选用了习用光线,在画建筑图的阴影时,可用45三角 板作图。同时,在立面图上画出来的影, 板作图。同时,在立面图上画出来的影,可以直接反映阴 线距承影面的距离和建筑物某些部位的深度。 线距承影面的距离和建筑物某些部位的深度。
阴影透视
A B
H
第一章 绪论
a' L ab H l a l' b' a b
H H H
b
三 直线平行于承影面时,其落影与直线的同名投影平行且相等
B a' A a b
H
b'
H
H a
a
b
H
H
b
阴影透视
第一章 绪论
四 两直线互相平行,它们在同一承影面上的落影仍相互平行
D B C A a
H
c' a' b'
B
L B0 H A A0
阴影透视
第一章 绪论
2.点在两个投影面上的落影 2.点在两个投影面上的落影 点的真影:过该点的光线与某投影面先交得的点。 点的真影:过该点的光线与某投影面先交得的点。 点的虚影:过该点的光线与某投影面相交后, 点的虚影:过该点的光线与某投影面相交后,再与另一投影 面交得的点。 面交得的点。 点的影用该点的字母加上该承影面的名称作下标来标志。 点的影用该点的字母加上该承影面的名称作下标来标志。 虚影还应加上括弧来表示。 虚影还应加上括弧来表示。
a
P
c
实质:求过A点习用光线L与一般位置平面的交点。 由于A点在平面上的落影的两个投影都不在投影轴上, 所以都应该标注。
阴影透视
第一章 绪论
§1-3 阴影的基本特性
一 直线在承影面上的落影一般仍然是直线
B a' A a
P
b'
b
P
b H a a
H
H
b
二 直线平行于习用光线时,直线在承影面上的落影是一个点
A
V L A X l a
P
a' l' a'
P
P
点A在P面上的落 影AP的V面投影
P
a
P
O a
P
H a
l
H
阴影透视
第一章 绪论
2.点在一般位置平面上的落影 2.点在一般位置平面上的落影
a' A L D F A d
P
l' C b' f
P
d' a'
P
f' c'
B b a l
E e
e' d f
a
c b a l e
c' p' a' a' P a c
H P
c'
0
b'
R
r' b c
0 R
a
P
R
H
b
阴影透视
第一章 绪论
§1-6 直线在立体表面上的落影的几个性质
1.铅垂线在凹凸不平的侧垂承影面上的落影,与承影面W投影 面上的积聚投影成对称图形
a' a''
a'
a''
b' L L
b''
阴影透视
第一章 绪论
2.正垂线在起伏不平的侧垂承影面上的落影,其V投影始终与 光线的V投影平行,即与X轴成45°,落影的H投影与承影面 在W投影面上的积聚投影成对称形状
a' a' b' ab b d
H H
c'
c' d'
V
V
cd
阴影透视
第一章 绪论
2.正垂线在 面上的落影与光线的 投影平行, 2.正垂线在V面上的落影与光线的 投影平行,即为与 正垂线在 面上的落影与光线的V投影平行 OX轴成45°的直线;在H面上的落影与正垂线 面投影平行, 轴成45 面上的落影与正垂线H面投影平行 轴成45°的直线; 面上的落影与正垂线 面投影平行, 轴垂直。 面上的落影与正垂线的H投影的距离 即OX轴垂直。正垂线 面上的落影与正垂线的 投影的距离 轴垂直 正垂线H面上的落影与正垂线的 等于直线H面的距离 面的距离。 等于直线 面的距离。
a'c' c'0 6'0 7' 0 4'0 5' 0 2'0 3' 0 a'0 1' 0 c c0 70 7 6 5 4 3 2 1 a 60 50 4 0 30 20 10 a0 c''c'' 0 7'' 0 7'' 6'' 5'' 4'' 3'' 2'' 1'' a'' 6'' 0 4'' 0 5'' 2'' 0 0 3'' 0 1'' a'' 0 0
d' c'
c
d
阴影透视
第一章 绪论
2.特殊情况下,在投影面上作直线的落影时, 2.特殊情况下,在投影面上作直线的落影时,可分别作 特殊情况下 出直线两端点的落影, 出直线两端点的落影,如果两端点的落影不在同一承影面上 则不能直接连接两端点的落影,而是要首先求出转折点, 时,则不能直接连接两端点的落影,而是要首先求出转折点, 再相连。 再相连。 求转折点的方法: 求转折点的方法: 求出一点在某一投影面上的虚影, (1)求出一点在某一投影面上的虚影,把同一投影面上的真 影与虚影相连, 轴的交点即为转折点。 影与虚影相连,与OX轴的交点即为转折点。 轴的交点即为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