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利用现状及技术综述一秸秆利用现状 (3)1.1 秸秆缘何成为雾霾“祸因” (3)1.2 秸秆综合利用意义重大 (3)1.3 秸秆综合利用面临五大难题 (4)1.4 内蒙古安兴萌正打造秸秆产业示范基地 (4)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需因地制宜 (4)三河北省处理秸秆案例 (7)3.1 肥料化利用 (7)3.2 饲料化利用 (8)3.3 能源化利用 (9)3.4 秸秆生物化 (9)四技术要点 (10)4.1 粉粹还田技术 (10)4.1.1 容易出现的问题 (10)4.1.2 技术要求 (10)1.1.3 在同一块田里是否可以进行秸秆连年还田 (11)4.2 秸秆饲料技术 (11)4.2.1 秸秆物理处理技术 (11)4.2.2 秸秆生物处理技术 (11)4.2.3 秸秆化学处理技术 (12)4.3 秸秆燃料技术 (12)4.3.1 秸秆致密成型技术 (12)4.3.1.1 螺旋挤压式成型技术 (12)4.3.1.2 机械或液压活塞式压块成型技术 (12)4.3.1.3 压辊碾压式颗粒成型技术 (13)4.3.1.4 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存在的问题 (13)4.3.2 秸秆燃气技术 (14)4.3.2.1 秸秆气化技术 (14)3.2.2 秸秆沼气技术 (14)4.4 秸秆发电技术 (14)4.4.1 秸秆直燃发电技术 (14)4.4.2 秸秆气化发电技术 (15)秸秆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和重要资源,秸秆资源化和商业化利用前景广阔。
传统上的刀耕火种,秸秆焚烧和闲置现象在粮食主产区和沿海地带普遍存在,秸秆焚烧可以消灭一部分杂草种子和细菌虫卵,燃烧秸秆剩下的草木灰作为有机肥还可以有效增加地力。
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禁止秸秆焚烧,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过腹还田技术及食用菌栽培技术等,引导和扶持秸秆制板、秸秆发电、秸秆沼气等综合利用项目,但是,秸秆利用率低、产业链短、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还远未解决。
一秸秆利用现状秸秆是宝贵的农业资源,有机质含量平均约为15%,还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多种农作物生长元素。
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秸秆6亿吨,含氮300多万吨,含磷70多万吨,含钾700多万吨,相当于我国目前化肥施用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付之一炬实在可惜。
1.1 秸秆缘何成为雾霾“祸因”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指出,过去农民收入水平低,秸秆是家庭能源的重要来源,用于做饭取暖。
随着农民收入提高,秸秆越来越不适合直接作为家庭能源使用。
“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对于留在农村的中老年人来说,把大量秸秆收集起来运输回家是一件既苦又累的事。
一把火烧掉,既省力又肥田。
这是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1.2 秸秆综合利用意义重大在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唐珂看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事关保护耕地、林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气污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据他介绍,我国每年产生相当于8、9亿吨的秸秆,相当于2亿吨粮食的营养价值。
所以说做好秸秆的综合利用就等于找回来了农业的另一半。
随着我国粮食产区十一连增的历史性成就,秸秆的收集量也在逐年增加。
目前全国每年约有20%的秸秆在农村腐烂或焚烧,没得到有效利用。
据专家测算,如果这2亿吨的秸秆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相当于增加了20%左右的耕地、淡水和其它农业投入品等资源,相当于现有农业经济系统增值20%。
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推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燃料化五料化利用,既有利于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又有利于缓解农业资源约束,转变发展方式,既是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途径,又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近几年来,为了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各地在政府的支持下,研究开发了多种秸秆处理和循环利用的新技术。
目前,我国循环利用了40%以上的各种秸秆,有的地区,如安徽阜南,秸秆回收加工成新型能源、制成有机肥、生产食用菌等,秸秆利用企业按照用途享受政府给予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使得该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接近100%。
秸秆利用得好,一方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农村环境污染,改变脏乱差面貌,对正在开展的农村环境整治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将秸秆加工成饲料转化为清洁能源,变废为宝,对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和推进农村牧区生态文明建设都将产生重要作用。
1.3 秸秆综合利用面临五大难题2014年全国秸秆的综合利率用达到7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面禁止露天焚烧,实现疏赌结合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秸秆回田还田成本高。
根据农业部对八省市区的调研测算,秸秆还田的成本大约为单季作物纯收入的9-15%,回田是指就地堆放不包括长距离的运输,回田的总成本在15-30%。
秸秆还田的总成本约占当季作物纯收入的24-45%,加上秸秆集中收集的时间短、储存的时间长、占用场地大,进一步增加了秸秆利用的成本。
二是缺乏科学的还田标准。
目前部分地区普遍存在秸秆还多少、多久还、还什么等技术标准和方法不明确的问题,实际操作过程中凭感觉靠经验现象比较普遍。
三是贮存难,秸秆收集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要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必须有一定的贮存量,但秸秆比重轻,体积大,堆入的存贮场占用土地较多,且秸秆收获后仍处于后鲜期,在打包、堆垛后极易发热、霉变,还需进行防雨、防潮、防火和防雷等设施建设,投资成本和维护费用高,储存风险很大。
四是成功的商业模式较少。
收集秸秆成本高、启动资金缺乏、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目前可推广可持续的秸秆利用商业模式较少,龙关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不足。
五是扶持政策不完善。
从国家层面看全国至今还没有出台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法律,也没有制定规范化的剂量和补贴标准,个别出台标准政策的省市补贴标准明显偏低,基层普遍反映,国家对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亟待刺激用地、用电、税收和信贷几方面的体制政策。
1.4 内蒙古安兴萌正打造秸秆产业示范基地兴安盟是革命老区,原生态保存完好,绿色农牧业资源特别富集,现有耕地面积1641万亩,农作物秸秆总产量约1100余万吨。
兴安盟2014年开始推进秸秆产业化,累计投资近1.5亿元,建设村级秸秆加工厂230余家,并引进中农绿能、赤峰元易等10余家从事秸秆转化的企业,初步形成了秸秆颗粒机械制造、燃料炉具制造、秸秆制瓦、秸秆制天然气、秸秆生产有机肥等产业链。
通过两年来的示范宣传推广,试用秸秆产品的农民亲身体验到秸秆燃料的充足热量、秸秆饲料的育肥成效、秸秆还田的真正好处,秸秆利用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需因地制宜(专访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目前,秸秆处理主要技术有秸秆肥料化技术、秸秆饲料化技术、秸秆发酵以及沼肥技术、秸秆炭气油联产技术、秸秆成型燃料技术、秸秆发电技术和秸秆热裂解技术、秸秆纤维素燃料乙醇技术、秸秆气化甲醇二甲醚技术和秸秆材料利用技术等。
12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发布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14)》(下称《目录》),指导各地推广使用实用成熟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以确保实现“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目标任务。
那么,此次《目录》中的19项技术是否适应全国推广?推广时有没有困难?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
技术性文件加快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力度中国经济导报:此次发布的《目录》有何意义?齐建国:多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作物秸秆已经从重要的农民家庭能源来源变为农业废弃物,导致农民在土地换季节耕种之前为了清理土地而直接在农田里随意焚烧秸秆的现象十分普遍,成为大气污染,特别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农作物秸秆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可以通过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利用,既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可以防止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为此,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
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等规划中都对秸秆综合利用提出了量化目标,要求到201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
近几年,全国各地政府都把秸秆禁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多种行政管理措施,监管和引导秸秆综合利用,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手段,例如,对秸秆的收集运输、综合利用给予财政补贴,对焚烧秸秆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理和经济处罚。
这些措施对减少随意焚烧和提高综合利用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大提升了秸秆综合利用效率。
根据农业部的评估,2012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4.1%。
2103和2014年没有全面评估的数据公布。
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秸秆综合利用的体制机制尚不稳定,焚烧秸秆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2014年即将过去,实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的目标仅剩明年一年了。
因此,实现目标任务依然不容乐观。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农业部办公厅发布的《目录》,目的是加快推进成熟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广大农村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运用成熟技术和有关标准,以便多渠道、多途径加快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率,确保实现目标。
中国经济导报:与之前发布的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文件相比,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此次目录中,有没有哪些技术是之前没有的?齐建国:过去十几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环保部等部门或联合或单独制定颁发了一系列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文件。
例如,2008年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明确确定了到2015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该《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于2009年发布了《关于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指导意见》,2011年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在各地报送的“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国家《“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2013年5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
这些文件都对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做出了系统的规划和部署,并就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提出了方式方法和政策性意见,对一些技术路线做出了说明。
相比之下,此次目录是技术性文件,是在对过去多年进行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试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原理和优化技术路径,适用范围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等。
对各地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有较强的技术指导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