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作者:邓小军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7年第06期
摘要秸秆处理方式框架是找到一种新的、技术可行的、适合本地区的各种利用方式,并把它产品化、工业化?最终走向市场化?。
?秸秆综合利用完全可以造就大产业形成大气候,而不是副业,注重给秸秆找出路关键是注重使农民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中有效益、得实惠。
关键词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发展思路
1 玉米秸秆利用方式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技术路线是:收集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进窖压实→封窖→饲喂。
玉米秸秆袋装青贮草就是由专用的秸秆加工设备,将玉米秸秆一次性压扁、纵切、揉搓成丝状,并配以微生态制剂,经打捆、密封和独立包装而形成的新型优质饲草。
据科学测定1500kg青鲜玉米秸秆相当于200kg玉米的营养价值。
青贮秸秆可以保护饲料的营养物质少受损失,一般不超过10,又可使饲料保持青鲜多汁的特点,并具有酸香味,适口性好,消化率高,所以青贮玉米秸秆有“草罐头”之美称。
据养殖户反映青贮秸秆是牛羊最喜欢的饲料之一,同时,青贮饲料贮存时间较长,可供常年喂养牲畜使用,在青饲供给淡季,也能使家畜吃上营养价值很好的新鲜青绿饲料,促进牲畜增长,提高养殖效益。
玉米秸秆微贮的技术路线是:秸秆揉搓→喷洒菌剂→打捆→套袋→贮存。
它的好处表现为:1、适口性好。
改传统横切为纵切成丝,增加了秸秆的柔韧度和膨胀度。
经微贮后,具有酸香味,粗纤维含量由40下降至10,青鲜多汁,牲畜喜食。
牛羊采食速度提高40,采食率近100,节约精料10;2、营养成份高。
成品草有效保存了青绿秸秆的营养成分,损失率仅3-5,不但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青贮秸秆中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有利于促进牛羊消化,抑制杂菌生长的有机酸、菌体蛋白等,提高了饲草的营养价值;3、保存周期长。
由于袋装青贮能产生大量乳酸,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保存时间长达二年。
可常年为牛羊提供青绿多汁饲料,彻底解决了冬春季“草荒”的问题;4、不会霉变。
采用各自独立密封包装,杜绝了霉变和外界污染,可长期保存而不变质,成为真正的绿色饲草。
2 发展秸秆饲草产业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经过近几年来的试验、示范,玉米秸秆袋装微贮饲草机械化加工技术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是政府的推动引导是推进“秸秆草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二是要加快“秸秆草业”发展,必须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三是坚持齐抓共管是抓好秸秆经济必须坚持的原则和重要的工作方法。
只有我们在工作中坚持政策引导、示范带动,注重给秸
秆找出路,注重使农民在秸秆工作利用上有效益、得实惠,才能得到了大多数百姓的理解、认可和支持。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宣传与技术培训工作做的还不到位,群众观念跟不上。
传统的饲养方式还没有改变。
玉米秸秆袋装微贮饲草加工工艺要害技术农民没有完全把握;二是生产加工成本仍然偏高,包装材料生产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培育;三是秸秆饲草加工技术体系有待完善。
秸秆饲草质量等级、加工工艺规范以及所使用的机械质量技术标准等都需要进一步的建立和规范;四是秸秆饲草供求信息平台还没有建立。
3 秸秆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前景。
把玉米秸秆加工成袋装微贮饲草,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据统计,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在6亿吨左右,其数量相当于北方草原产草量的50倍。
目前我国有40亿亩草原,沙化、碱化、退化严重。
为了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牧区和半牧区很多地方实行禁牧,退耕还林还草,牛羊实施圈养工程,因而需要收贮大量牧草。
目前全国牛存栏1.4亿头,羊存栏2.7亿头,按20圈养,年约需粗饲料1.6亿吨。
从现有草地上很难进一步提供更多的饲草料,饲草问题成为草原畜牧业发展瓶颈。
只要能够有效解决冬春禁牧期间饲草问题,禁牧措施就能顺利推行,草原就会得到休养生息。
解决饲草季节性补缺的办法之一就是到农区跨区域调运加工好的农作物秸秆饲草。
在我市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的加快,也兴起了牛羊等食草类动物养殖的新高潮。
农区搞养殖说到底是秸秆养殖。
在我国北方农区必须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季。
面对缺草少料、天寒地冻的冬季,过冬的牲畜不仅不能生长增重,还要消耗体膘,勉强维持生命。
4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如何进一步推进秸秆的综合利用步伐,提高秸秆利用的规模和水平,彻底解决秸秆浪费和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我认为除了大力推广秸秆青贮、微贮机械化等技术外,下一步还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秸秆收集转运问题。
要引进、推广玉米联合收获及秸秆青贮收集机和小麦秸秆打捆机,只有使用机械化联合收获、青贮、打捆技术,才能降低运输成本;二是市场问题。
必须解决好秸秆综合利用的出路,才能为秸秆利用进入市场提供前提条件;三是秸秆利用深度问题。
今后要加大秸秆气化、颗粒饲料和压块饲料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力度。
总之,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既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又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整体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认为要认真把握好以下几点:
4.1深化秸秆弃之有害、用之为宝的熟悉。
要把保护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确立为今后秸秆综合利用的主导思想,不断提高对秸秆肥料、饲料、燃料和原料价值的熟悉,在此基础上强化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科学性的熟悉。
4.2政府要重视,措施要到位。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社会生态效益高、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注重调查研究和宣传引导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加大对各项技术的推广支持力度。
从全国秸秆产业发展看,秸秆经济已悄然兴起,产业链条逐步延长,社会效益初步显现。
而农民的熟悉,往往有个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4.3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
由于不同县(区)的综合条件和经济水平不同,规划应充分考虑把外部推动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统一安排,以便逐步形成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经营格局。
4.4继续加大宣传与舆论导向工作的力度。
要高度重视宣传培训工作,用实际效果引导、教育农民群众,转变观念,采用综合利用措施处理剩余秸秆。
大力宣传政府或部门的有关通告、规定,提出综合利用的具体要求,做到家喻户晓。
也要发挥新闻媒体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舆论引导,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科普宣传,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