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 自主赏析·书愤 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 自主赏析·书愤 PPT课件
返回首页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用典明志。 •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 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 毁汝万里长城。” •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 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返回首页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 毕生心愿;
返回首页
陆游与唐婉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 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两人从 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 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 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 德),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 她离婚。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 便与唐琬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 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 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 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 散了。
返回首页
拓展阅读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2、字义 楼船:高大的战船; 空:白白地;
渡:渡口;
名世:名传后世;
返回首页
伯仲:兄弟,引申为不分上下;
解题
• 书:书写,抒发 • 愤:愤懑,悲愤
返回首页
诗歌翻译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洲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返回首页
知人论世
诗人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 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少年时 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 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 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 “气吞胡 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 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 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 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
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 权者应该吸取的。
返回首页
问题探究
问: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 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解释此 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 在哪里。
返回首页
• 《书愤》起句,“世事艰”,暗指投降派 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做铺垫。从 章法上说,点明了诗题中的“愤”字,这 是贯穿全诗的意脉。 • 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诗人以 《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 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全诗推向高潮。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 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 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 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 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 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 “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 河破 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直到这一年的 春天,又被启用,被任命为朝议大夫、权知州 军州事,这首诗即写于此时。
返回首页
自主赏析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 真纯真。 “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 艰难坎坷,因主战而受排挤迫害。 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 字。
返回首页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宋军 在镇江、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 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 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 前形成鲜明对比。
返回首页
嘉定二年(1210),85 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 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 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 伐和收复失地。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 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 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 一个鲜明的例子。
返回首页
写作背景:
返回首页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31岁 的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 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 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 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 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 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 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 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琬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 一杯酒,陆游看到唐琬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 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 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1、对比: “气如山”、“塞上长城”与“世事艰” 构成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投 降派把持朝政,因而自己的理想抱负不能 实现的无比愤恨之情; “气如山”与“鬓先斑”构成早年与晚年 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年事已高但壮志未酬 的悲愤之情。
返回首页
2、用典明志 这首诗在颈联和尾联中化用“塞上长 城”“出师表”的典故,分别点明了诗 人的志向,表明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 的愿望。
整体感知 知人论世 自主赏析 问题探究 情感与主旨 艺术手法 拓展阅读
陆 游
书 愤
《书愤》宋.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返回首页
字音与字义
1、字音 那(nǎ)知 千载(zǎi) 衰鬓(bì n) 伯仲(zhòng)
返回首页
情感与主旨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 立业之愿。
返回首页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返回首页
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