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恩教育
长塘镇中学刘光辉
美国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说过:“忘恩原是人的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用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
”这句话告诉我们,感恩意识并非与生俱有,而要通过教育来培养。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
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那么,中小学班主任老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文章:
第一,班主任老师要以身作则,利用榜样的示范性力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英国教育学家麦克费尔非常强调教师的表率作用,他说:“教师进行感恩教育的最佳方法莫过于教师自己要常怀感恩之心。
”的确,教师高尚的品格是无形而强大的教育力量。
品格是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
因此,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用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
班主任要求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教师、感谢朋友、感谢任何一个帮助你的人,就应该首先要求自己具有感恩意识,就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怀和重视,感谢学校给了我们展示才华的舞台,感谢领导的关爱和信任,感谢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家长的尊重和配合,感谢学生给予的快乐和希望……总之,班主任只有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和工作,才会更加敬业、甘于奉献。
班主任的心存感激,往往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另外,在感恩教育中,班主任不要忽视任何一个细节,时时刻刻都要做好感恩的表率。
具体而言,班主任在课堂上尽量用行动在学生面前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使学生耳濡目染。
例如,当老师上课向学生借用字典查字时,我们要当面表示感谢,不妨让周围甚至全班的学生听到或看到老师的做法;又如当课代表送来作业时,老师也应当面表示感谢,等等。
班主任老师只有做好感恩的榜样,才能使学生效仿,知道他们在得到别人帮助时该怎么说和怎么做。
第二,班主任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接触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文艺作品。
对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切忌讲大道理,而应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中,使他们受到教育,这是中小学班主任进行感恩教育时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形式才是中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呢?我认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接触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比如,平时多给他们讲一些感恩故事,如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的“结草衔环”的故事,“韩信报恩”的故事,“退避三舍”的故事,“农夫和蛇”的故事,诸葛亮报答刘氏父子的故事等等。
讲故事学生愿意听,同时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又如,班主任老师可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感恩文学作品,如孟郊的《游子吟》,冰心的《荷叶母亲》,朱德的《我
的母亲》,鲁迅的《藤野先生》,泰戈尔的《金色花》,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等等。
这些都是很好的感恩教材,学生读得多了,背得多了,感恩之心自然也就具备了。
再如,班主任老师可以多教学生唱些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爱的奉献》,《感谢你》,《爸妈的话》,《大爱感恩守护人间》等等。
另外,如果条件许可的话,班主任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看一些感恩影视作品,如《神奇侠侣》、《观音山》、《新少林寺》、《暴风前夜》、《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无人驾驶》、《72家租客》、《木乃伊3》、《长江七号》、《拉贝日记》等。
这些都是一些最热门、最受学生欢迎的感恩影视作品.,看过之后,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班主任老师也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三,班主任应策划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需要通过主体的参与,在既定的情境中,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
班主任可以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如“收集温馨照”、“算算亲情帐”、“讲讲亲情故事”、“写写感恩信”等。
假如开展“收集温馨照”的活动,班主任可要求学生把童年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照片收集起来,用文字记录照片拍摄时间、地点,以及简要的情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些定格的温馨照片,可以使孩子们找到失落的感恩之心。
同时,班主任可以结合“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等节日开展感恩活动。
如在庆祝“三八”妇女节时,班主任可以设计“感谢妈妈”的活动,活动中,孩子可以通过给妈妈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来演绎人间的亲情。
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学生们深深体会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第四,班主任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感恩,做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除了与父母、同学、老师打交道外,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有时还要与父母的同事、亲戚朋友、甚至陌生人交往。
班主任老师要教育学生有礼貌地与人交往,对其友好、帮助、关爱说声“谢谢';给别人添了麻烦时,要表示道歉等等。
再如,医院里给病人看病的医生、给病人打针的护士,经常看到的交警,马路上的清洁工,还有在外吃饭时的服务员,在商场里买东西时打交道的销售人员等等,虽然他们都是陌生人,但是,也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学会运用常用的礼貌用语。
另外,生活中发生的国家大事,我们同样应该教育学生加以关注,比如,汶川大地震,日本教科书事件,我国“神舟五号”“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国家领导人的换届、出访,沙尘暴、海啸现象等等,以便从小就培养学生爱国、爱护环境的意识。
第五、班主任在进行感恩教育时,应讲究循序渐进。
首先要教育青少年知恩。
如果一个人不能知恩,就不可能感恩,因为感恩的前提是知恩。
感恩教育应让青少年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
因此,教师要细心地引导学生去捕捉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恩惠,帮助学生挖掘出恩惠的价值,让学生知恩。
要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理解师长的教导之恩、珍惜同学的帮助之恩。
只有知恩的人,才不会抱怨社会的不公,才会对家庭和社会有责任感,才会用真情回报社会和他人,才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次要教育青少年感恩。
当我们每个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就已经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开始享受前人创造的科技、文化成果了。
感恩教育要让青少年学会真诚的感谢,要让其明白,我们受恩于人后,切勿忘了感恩。
感谢父母的养育,使我们有机会看到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感谢师长的教诲,教授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培育我们成长;感谢好心人的捐助,让我们走出困境,帮助我们成才;感谢社会的稳定,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安宁和秩序;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给我们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和自由生活的舞台。
感恩教育要让歌中唱道的“感谢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谢朝霞捧出的黎明,感谢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谢大地哺育了生命,感谢母亲赐予我生命,感谢生活赠友谊爱情,感谢苍穹藏理想幻梦,感谢时光常留永恒公正”成为青少年的共识。
再次要教育青少年报恩。
感恩教育要让青少年理解,报恩是一种品德,要牢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这是人的基本素养。
报恩也是一种责任,当你有能力时,一定不要忘记报恩,尽力帮助他人,奉献社会。
报恩可以在力所能及和必要的时候“回报”施恩者,也可以报答、帮助他人和社会公众,这对施恩者无疑是最大的报答。
要让青少年明白,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称得上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老师的细小帮助、对他人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正是报恩的表现。
第六、班主任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与家长要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的感恩教育不能取得实效通常源于教育者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
许多进行感恩教育的老师时常感觉到,家长们总是显得较为急功近利,他们仍然片面强调“智育”,只要孩子考上大学就行,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在亲情教育方面,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与引导,导致亲情教育的漏洞越来越大。
因此,我们应当负起帮助、指导学生家长实施感恩教育的重任。
学校可以通过创办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联谊会等方式,向家长指明进行感恩教育的
重要性,向他们传递学生在校识恩、感恩的思想状况,辅导他们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并帮助他们构建健康、和谐、完美的家庭人际关系,使他们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自热而然产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进而激发对社会的感恩之心。
总之,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诸方面的配合,齐抓共管才能出成效。
同时,感恩教育又是一个艰巨的工程,绝不要指望一蹴而就,立竿见影。
今天的学子是明天的希望。
我们作为中学德育工作者,一定要和家庭、社会携起手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我相信只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大力推行感恩教育,学生们的感恩意识一定会得到增强,素质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