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立体绿化

城市立体绿化

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立体绿化摘要:城市立体绿化是提高城市绿化空间的有效途径,和让城市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大城市园林绿化的方向。

本文主要论述总结了立体绿化的概念及类型,以及对城市生态的影响,并就各类型立体绿化适应的植物种类进行讨论,旨在为绿化工作者提供更为完善的资料,同时为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充分合理利用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绿化质量奠定基础,从而回归以人为本的主题,使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同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生态立体绿化形式类别植物材料前言:城市立体绿化在日本德国等已具有一套较为完备的技术,而我国自60年代起,才开始研究屋顶花园和屋顶绿化的建造技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旅游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镇的人均绿地面积等的需要,城市立体绿化才真正进入城市的建设规划、设计和建造范围。

要掌握立体绿化的具体规则方法,首先从城市的生态及景观特点说起。

城市生态特点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核心的生态系统。

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单一,主要是人类,而不是各种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功能受到抑制,物质循环不完全。

2、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物资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

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由于产生的大量废物只能输出,所以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3、城市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量和种类均较少,因此自然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对环境污染的自动净化能力远远不如自然生态系统。

4、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简单化,营养关系几乎呈倒置,这些决定了生态系统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城市景观特点城市是典型的人工景观。

城市景观有很多特点,城市景观在空间结构上属于密集汇聚型,斑块分布小集中、大分散;在功能上,城市景观表现为高能流、高容量,信息流的辐射传播以及文化上的多样性。

再者,城市景观变化快。

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应注意将自然要素引入城市,不仅在各种室外环境,即使在建筑立面、内部,也需要使其“绿在其中,见缝插针”。

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将大多数野生生物限制在越来越狭小的范围内,同时也将自己圈在钢筋水泥和各种污染构成的人工环境中,远离了人类祖先所拥有的野趣盎然的生活环境,产生了种种文明病。

因此,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人类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

城市环境保护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规律,从整体和长远的利益出发,解决好人口、能源、水资源、污染控制和土地利用等主要的城市环境问题,确保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

然而要解决已经破坏的城市生态系统,必须要做的是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的修复功能。

所谓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砍伐的森林要种植上,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

这样,生态系统得到了更好的恢复,称为“生态修复”。

借此,我们在城市的狭小空间中要想完善修复功能,那么就需要将绿化向立体化发展同时结合保护现有绿地资源。

城市立体绿化的概念在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立面、屋顶、地下和上部空间进行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和美化,以改善局地气候和生态服务功能、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美化城市景观的生态建设活动。

立体绿化的必要性城市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以非农业为主的居民聚集点,通常人口较为稠密,房屋密集。

同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这就意味着能够用于城市地面绿化的土地则大大减少,在上海世博会中为了体现节能、生态、环保的理念,主办方和参展者都不约而同地借助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立体绿化,突破了绿化场地限制,突破了区域界限,突破了时间制约,丰富了园区绿化空间。

在世博会近240个场馆中,80%都做了屋顶绿化、室内绿化、垂直绿化等形式多样的绿化。

由此可见,为了弥补地面绿化不足、改善城市的环境,美化城市的景观、促使城市生态的平衡,那么就迫使绿化如同日益增高的建筑一样,向高处立体化的发展,所以说城市立体绿化是无奈而又明智的选择。

立体绿化特点1.见效快。

立体植物常用的植物材料——攀缘、悬垂植物,其生长速度快,若管理得当,两到三年即可获得绿荫满壁、枝繁叶茂的效果。

盆栽小型植物生长周期也较短,容易开花,形成花境。

2、占地少。

占地面积小,能见缝插绿,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能在地面绿化不可及的地方进一步绿化,易于扩大绿化面积,相当于在城市各处安装空气净化系统。

3.造价低。

立体绿化往往不需要大面积修整土地、改造地形,有时只需玻璃钢塑形的画槽即可,操作方便。

同时栽培的植物生长快、适应力强,那么后期管理植株价格和后期管理所需的费用都比较少。

更甚者如开敞型屋顶绿化,每年只需检查一到两次即可,不需特别维护。

4、生态效果明显。

植物本身所形成的立体屏障,能有效吸附空气可吸入微粒、杀菌,叶幕能有效吸光折光,以及降噪等。

还能明显的提高空气湿度,降低温度,极大限度的增加城市系统多样性。

立体绿化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1.降低温度,增加湿度。

经研究测定,在炎热的夏季,有爬山虎覆盖的墙面比裸露的墙面表面温度要低3℃至5℃,可以降低室内温度2 ℃至4℃,空气湿度明显较高。

而大面积的立体绿化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日本是在立体绿化方面起步较早的国家,他们利用番薯进行屋顶绿化预防热岛效应现象,将屋顶表面温度从为绿化时的55℃降低到最高不到30℃,效果十分明显。

日本东京的研究材料表明:东京市在20世纪平均温度上升了3℃,如果东京市一半的屋顶被绿化,夏季最高日温可以下降0.84℃,而建筑五周围环境的气温每下降1℃,建筑物顶部的空调容量可降低6%。

此项还仅限于屋顶平面的绿化,建筑其余立面做好绿化后能带来的生态、经济效益是难以估量的。

2.显著改善空气质量。

立体绿化将比在地表绿化有更为明显的效果,类似于直接安装在建筑物上的空气更新系统。

能有效维持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阻挡吸滞大气中的烟尘,吸收有害气体,由于植物的某些分泌物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也能减少细菌得以吸附的沙粒等物质,从而可以减轻大气中的细菌污染。

3、能有效解决城市绿化用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

利用建筑立面进行绿化的方式,可以使城市绿化面积大大增加,使城市绿化率大大提高,免除大量拆迁重建的物质能量消耗,也增加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美化了生活空间,从感官上能显著改善城市景观,软化硬质景观,减轻心理压力,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4、节约能源。

可以遮挡阳光直接的照射和雨雪的侵蚀,使室内温差不致过大,冬暖夏凉。

据测算,这种方式可以节能30%。

在国外,如巴黎、伦敦的街头可以看到许多铁丝网支撑着攀延植物,尽量增加绿化的高度,使绿化充分实现其改善生态节能净化的作用。

立体绿化的常见形式1.墙体绿化:高大建筑物、居民楼两侧,只要条件允许的,可进行垂直绿化。

通常的做法是在建筑物的外墙根处,栽上一些具有吸附、攀缘性质的植物,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栽植一定数量的藤本植物即可可起到遮荫、改善环境的作用。

但此法植物直接与建筑物墙面吸附盘绕,容易遮挡窗户,也容易破坏墙体,同时,需要改变景观时,不易于清理植物。

然而可以借鉴德国的墙面绿化经验,使用墙面外置钢架结构承载一定大小适宜的花盆,然后再每一花盆中栽植不同的植物,同时采用上部滴灌系统,使每一花盆从上至下都能得到适量的水份,不仅节约用水同时便于拆卸。

也可以在贴近外墙约半米左右的地方从建筑顶端到底部拉扯较粗的钢缆,然后在地面种植缠绕或卷须类攀缘植物。

常用的攀缘类植物有爬山虎、常春藤、牵牛花、油麻藤、绿萝、扶芳藤、凌霄、霹荔、五叶地锦等。

2、阳台绿化:可使用各种植物材料,而不仅仅是使用攀缘植物,对建筑物的阳台进行绿化。

由于大多数阳台属于私人住宅的一部分,通常具有自发性,自行绿化自己的阳台,能形成良好的室内景观,同时从建筑外部看也具有一定绿化效果。

另外一种是公共空间。

如各种行政楼、办公楼的廊道阳台等,此类型的阳台绿化往往是在围栏处设置栽植槽,统一规划种植类型相同的甚至完全一样的植物种类,能形成较为整齐以及渐变效果的景观。

阳台、窗台绿化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有围栏,也有平台。

如可以将绿色藤本植物引向上方阳台、窗台构成绿幕;可以向下垂挂形成绿色垂帘,也可附着于墙面形成绿壁,或者是直接在平台上放置大小适宜的盆栽。

应用的植物可以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如牵牛、茑萝等,也可以是多年生植物,如金银花、兰花、吊金钱等,也可以是果蔬如葡萄,辣椒等,甚至能够种植小型水生植物,如睡莲和微型荷花等。

3.屋顶绿化:对建筑的技术要求较高,要求屋顶有足够的承载力。

屋顶绿化隔热保温,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同时提供了休闲场所拓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

屋顶绿化中,由于土层的温差大,用水不便, 以耐旱植物为主,遵循植物多样性和共生性原则,以生长特性和观赏价值相对稳定、滞尘控温能力较强的本地常用和引种成功的植物为主。

屋顶绿化植物是以当地的,地方植物,以低矮灌木、草坪、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等为主,原则上不用大型乔木,有条件时可少量种植耐旱小型乔木。

避免选择生长迅速、根系生长快的竹类植物,以防破坏屋顶结构,导致渗漏。

借鉴国外的经验,通常屋顶绿化分为三种类型:开敞型屋顶绿化、半密集型屋顶绿化和密集型屋顶绿化。

3.1开敞型屋顶绿化系统又称粗放型屋顶绿化,是屋顶绿化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适合荷载有限以及后期养护投资有限的建筑屋顶。

多采用耐干旱、生命力强、低养护的景天科植物,往往不需单独设置灌溉系统,主要依靠自然降水,且建造速度快、成本低、重量轻,几乎不用维护,只需每年检查1到2次即可,但人不能在上面活动。

3.2半密集型屋顶绿化系统是介于开敞型屋顶绿化和密集型屋顶绿化之间的一种屋顶绿化形式,植物选择趋于复杂,效果也更加美观,需要定期养护和灌溉,植被选择更为多样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