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现状及其改革

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现状及其改革

(二)制定系统完善的行政程序法典
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是一国行政程序法建设的基本保障。因此,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已成为国家立法的一项紧迫任务。在立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处理好立法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关系,防止因法出多门而导致互相冲突。二是应考虑程序的繁简与公正和效率的关系。使行政程序的繁简程度符合某一特定的行政领域公民合法权益与公共利益、公平与效率的轻重程序,繁简得当,符合效率原则。
参考文献:
[1]谭泽林;政府信用法律保障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黄海茵.中国程序法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改革趋势[D];学术天地2006年01期
[3]张遂,陈庭会;浅论我国行政程序法建设[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用国家行政学院应松年教授的话来说,一部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已“呼之欲出”。
三、完善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建议
(一)加强行政程序之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
一是加强行政程序法的理论研究,为我国制定统一完善的行政程序法典提供法学理论指导;二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的培养教育;三是加强行政程序理论及行政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别类,将相同性质的法律规范,经过认真鉴定与整理,有系统的编撰于同一法典之中”。而行政法的法典化,因其具有某些特殊性:行政法律规范数量庞大无比,行政法律规范性文件层级太多、形式繁杂,各行政机关职能、运行方式差别太多、变化也快等,因此要将所有行政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等编撰于统一的法典中,其困难是难以想象的,行政法的法典化主要是指行政程序法典化,但不可能是所有行政程序法典化,也不可能是纯粹的行政程序法典化。
(2)制定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必要性。第一,分散式体例模型存在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分散式体例模型不能对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和共同制度作出统一规定,造成一些单行法律中规定的行政行为制度,对其他行政行为则不能适用,如《行政处罚法》规定了听证制度,行政处罚行为可以适用听证,但由于采用分散式立法,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执行程序中就不能适用,致使体现行政公正的听证、行政行为说明理由、行政公开等现代行政程序基本制度在我国没有成为普遍性制度。要改变这一状况,只能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采用法典式体例模式,不仅有利于统一、规范行政程序,使行政程序标准化,提高行政效率,而且有助于树立程序公正的观念,并与行政诉讼法接轨。第二,市场经济需要行政程序法规范和约束政府的行为。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权利经济、自由经济、法治经济。法治经济不仅意味着市场主体的商业行为要依据法律,更重要的是政府行为也必须依据法律,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对的独立的空间。第三,依法治国呼唤行政程序法早日出台。英国著名行政法学家威廉·韦德认为:法治的基本含义是任何事情都必须依法进行,法治的核心就是依法行政。
(3)我国行政程序法典化的可行性。行政程序法典化,即要把行政程序规范化、法律化、制度化,上升为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的制定与实施,是中国行政法制现代化的前提。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第一,行政程序立法的历史发展进程表明,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有现实的基础。我国的行政程序立法,经历了从自然发展到系统发展的阶段,从行政程序规章、法规到《行政处罚法》、《价格法》和《行政许可法》等中有关行政程序部分立法,为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奠定了基础。第二,国际和其他地区立法经验可以借鉴。中国属于后发的追求行政程序法典化的国家。欧美诸国行政程序制度变迁的先进经验固值得我们借鉴,但亚洲相邻国家和地区行政程序法制定宗旨、制定动向、制定实践制定效果,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求充分掌握行政程序发展的共同规律,正确把握制定方向,缩短差距,减少曲折,同时降低成本。第三,专家学者的研究为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立法参考。20世纪90年代初,有关行政程序法的文章凤毛麟角,近几年来却著述颇丰,成为行政法的研究重点,对行政程序法的基础理论及立法的体例模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外国行政程序法的汇编,也为我国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提供了借鉴。
(三பைடு நூலகம்加强行政程序法的执法监督
首先,应充分发挥行政监察机关、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的监督职能,及时否定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的效力;其次,强化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程序的法律责任追究,主要是追究行政主体的行政赔偿责任和行政主体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再次,应不断健全和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对因其失职而致使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定程序的,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