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药 注 射 剂
2.39%
其它
42.2%
脑血管用药
醒脑静注射液 血栓通注射液 川芎嗪注射液 血塞通注射液 疏血通注射液 灯盏花素注射液 灯盏细辛注射液 脑心通胶囊 苦碟子注射液 复方血栓通胶囊 其它
11.4% 10.7% 6.23% 6.22% 5.62% 5.19% 4.82% 4.82% 4.41% 4.0% 36.8%
中药注射剂的应用
应用——给药途径
1、静脉给药:静脉注射 优点:
吸收快、起效快、血药浓度高 有效原形吸收完全,无首过效应 与肌肉注射比刺激性小,病人接受程度好 缺点: 没有生物屏障,所有成分直接进入血液,易引 起溶血、过敏等不良反应。
应用——给药途径
2、皮下给药:肌肉注射 药物成分经肌肉毛细血管吸收,不经胃肠道
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安全合理使用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近10多年来,我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不
断增加 1960~1993年国内期刊的780篇文献共报告
3009例中药不良反应,其中注射剂引起的仅占6.3 %(不到200例)。
1994~2002年9年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的193 篇文献,就报道了35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配液建议
中药注射剂尽量现用现配,缩短放置时间 对于微量蛋白残留较高的品种,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浓
度,输液时严密观察 配置时应严格控制注射剂专药专用 对于中药注射液最好使用精密输液器,以截留大于5微米
的微粒,可减少不良反映发生
谢谢观看
应用
中药注射剂治疗病种分类比例
应用——门诊常用
心脑血管中成药的市场比例
心血管用药
银杏叶注射液 14.3% (金纳多)
丹红注射液
7.9%
银杏达莫注射液 6%
银杏叶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83%
参麦注射液
5.45%
通心络胶囊
5.27%
复方丹参滴丸 4.42%
生脉注射液
3.13%
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 2.93%
参附注射液
探索时期。这时期的几百种中药注射剂几乎全是2ml注射 液,用于肌注注射。因用药量太小且是肌注, 临床效果 不明。 第二阶段:1980---2000年大剂量、静脉注射阶段。这是 管理规范化,制法高技术化,指标定量化时期。刺五加注 射液是第一个大剂量静脉注射的中药注射剂,双黄莲则是 第一个大剂量静脉注射的中药粉针剂。 第三阶段: 2000年以后,单体化制备阶段。尽量提纯为 有效成分单体,然后再做注射剂。这已经是与化学药物同 法了。
安全合理使用
不良反应报告数增加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中药注射剂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自 然加大了不良反应的出现频率。
另一方面,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不良反应延 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患者也开始越来 越重视不良反应了。
第三,归功于我国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不断完善。
不良反映事件
1、葛根素风波:
概述——中药注射剂特点
优点
药效迅速、作用可靠、生物利用度高、成分较明 确、质量相对可控
可使某些药物定向或定位给药(如:清痔灵注射 液)
适合于不宜口服给药的药物及不能口服给药的患 者
概述——中药注射剂特点
缺点
从功能主治看——表述不够规范 制备方法看——工艺水平落后 鉴别方法应用——不严谨 制法设计难点——有效成分不清 同名原料异名注射剂——造成混乱
中药注射剂
CONTENTS
中药注射剂概述
01
02 中药注射剂的应用
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03
中药注射剂概述
概述——定义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 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 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液的 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
概述——发展
传统中药剂型:丸,散,膏,丹。 1941年第一个中药注射剂研制成功——柴胡注射
液(肌肉注射) 目前列入国家标准的中药注射剂有109种,涉及的
原料药有143种。 复方中药注射剂约有50种。
概述——发展
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史目前为止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年代以前是小剂量、肌注注射阶段。这是
成、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和功能疗效等各个环节一一进行再评价
加强临床合理应用 重视ADR的监测与上报 加强药物警戒 关注国家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临床使用原则
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辩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计量、给药速度、疗程给药 严禁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 仔细询问过敏史,过敏性体质慎用 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慎用 加强用药监护,特别是用药30min内
吸收。 过去各地方批准的老品种多为肌肉注射液 优点:
有效成分原形吸收,药效作用也较快。 缺点:
生物屏障弱,可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 刺激性大,易产生疼痛,患者依从性低。
应用
目前在心血管系统,抗肿瘤,抗细菌抗病毒感染(呼吸系 统)三方面有明显长处。心血管系统疾病多有综合性特点, 中药注射剂通过多靶点、多路径起作用,许多中药注射剂 还有细胞营养剂和组织修复剂的功能,在综合作用上更胜 一筹。在抗病毒方面,中药注射剂有特殊的长处。因为病 毒具有易变性的特点,而易使单一结构的化学药物很快失 效。
2005年底,因安全性问题,国家药监局停止了葛根 素注射剂的注册报批工作。
葛根素注射液曾因过敏反应及溶血性贫血在2003年1 月国家不良反应通报中出现,但由于使用量较大,所以不良反 应的发生也较多;06年国家不良反应通报专刊对此药进行警示, 再次强调要合理使用,严格对症应用。
2005年全国重点地区典型医院临床用药百位排序中, 葛根素注射剂排在49位,用量比胃病常用西药泮托拉唑还大。
不良反映事件
2、鱼腥草事件:
2006年6月,鱼腥草注射液因存在不良反应而被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暂停使用。
2006年9月,药监局发布了部分鱼腥草注射剂(肌注类) 解禁的通知。并修订了说明书。
2003年9月,国家不良反应通报对其引起过敏性休克、呼 吸困难就已通报过。
对策
从根源抓起 提倡单一成分、提高质控要求 重视上市后评价 建立上市后再评价体系,对安全性、药物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