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城市化PPT
4、不同等级的城市具有的不 同的服务范围
讨论:比较上海和德国慕尼黑(据图)
1、城市等级体系的含义? 2、城市的空间分布对其服务范围的空间分布的 影响? 3、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的特征? 4、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关系? 1 ( 一个地区不同级别的等级城市在空间的组 合构成了该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一定区域内,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 目较多以及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 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教学方法]案例法
导入案例:“Manchester”和 “Manchester City”
(城区变化大小和结果的描绘)
[在案例中解决以下问题:]
一、城市化的现象(过程)
共同概括为: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 变为城镇的过程。 用学过的人口迁移的因素知识讨论人们离开乡村的因素和吸引 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4、能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并结合枣强镇、上海市的实 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教学目标]
1课时
13.了解一个地区不同级别的等级城市在空间的组 合构成了该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4.明确一定区域内,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 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以及等级较高的城市相 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3.在图上结合香港、纽约曼哈顿、常州市等实例 掌握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的形成过程及其在 城市中的分布特点。
4.学会合作学习
本节认知线索: (由外向内)
城市形态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简要教程] 导入: 教师自己或请学生描绘第一次从飞机上 鸟瞰所在城市的形状。
教材内容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 务功能 第三节 城市和城市化
(二)新旧教学背景对比
新(增)点集中: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 务功能”、“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不是从聚落角度切入的)
(三)教材结构关系分析 功能分区 单个 地域结构 城市 城 市 规模大小 群体 与 城 等级体系 市 化 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
(最好有教师自己拍摄的照片。注意着 重引导或抓住学生对城市轮廓的描绘)
一、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
1、城市形态是指占据一定空间的城市所 具有的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据3图讨论1:城市外部轮廓形状的形成因素?
2.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形、水系、交通线等)
平原
山区或丘陵
团状 分散型
谷地
条带状
城市形态除了包括其外部形态外,还有哪些?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共6课时 第一节 2课时
第二节 1课时 第三节 2课时 问题研究 1课时
参考书目: 《城市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生活•社会•地理》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的外部轮廓在形成过程中与地理 环境中的地形、河流等条件的关系。(以成 都、兰州、重庆为案例) 2. 在图上结合北京的实例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地 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本节认知线索:
城市的不同人口规模
城市的不同等级
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 理论及其应用
不同等级的服务功能
[教学方法]案例法
导入:“上海货”的故事
讨论:假如你是一个小镇比如 枣强镇的居民,选择下列日常生活行为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人口规模) 2、主要的城市等级 3、城市服务范围的概念
第 二 章
城 市 与 城 市 化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依据大纲,比照教材
课标要求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 结构,解释成因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有关理论, 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 的差异。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 城市的影响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 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 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功能分区:
(1)住宅区
(2)商业区 (3)工业区 (4)行政区 (5)文化区 周末实践作业:从自己家出发 向经过市中心的另一个方向步行 判断并记画所经过的城市功能区
[第2课时教学目标]
1.明确城市地域结构的含义是不同功能区在空 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2.结合实例并参照城市地域结构的三种模式解 释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结合实例掌握引起城市地域结构变化的因素
民族与宗教 工资水平
3、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教学目标]
1课时
1、明确城市人口规模通常是划分城市等级的主要依据。
2. 掌握城市的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以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 市、特大城市。
3明确到城市购物、就医或寻求其他服务的顾客的来源范围即城 市的服务范围,也包括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合作探究:在北京市图上找出人们 有哪些利用土地的方式? 1、城市土地利用的分类: (1)商业用地 (2)工业用地 (3)政府机关用地 (4)住宅用地 [归纳乘转]:不同类型的 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 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5)休憩及绿化用地
(6)交通用地 (7)农业用地
探究作业:用六边形嵌套理论 解释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延伸:用学会的方法为所在城市的升级 提供相应的规划
本节认知线索: 城市化的现象和过程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的阶段特征
城市化的特点和标志
城市化的地域特征
城市化与环境
第三节 城市化 [第1课时教学目标]
(2课时)
1.会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过程的实例,概括城市化 的过程就是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 镇的过程。 2。理解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和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对城市 化的推动作用。 3.明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4.掌握以伦敦市为实例的城市化特征主要有:城市用地规模扩 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第2课时]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总结并拼装、呈现同学们作业图
承转:“不同功能区在空 间上的分布与组合-----城市 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像什么? 为什么?
像什么? 为什么?
像什么? 为什么?
2、形成因素
交通便捷程度 经济因素 地租 距市中心远近
还有哪些因素呢? 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