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与城市化专题练习

城市与城市化专题练习

城市与城市化专题练习“互联网+商业”即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对传统的第三产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1.(2015上海,4,2分)若干年前,某国际著名出版商利用互联网开办网上书店,消费者订购图书后,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即可。

在网上书店购书不但方便,而且更加便宜。

但网上书店也对某些企业产生不利影响,这些企业包括( )①实体书店②实体银行③电信公司④航空公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015上海,5,2分)网上书店购书之所以便宜,部分原因是某些传统的商业区位要素对网上书店影响变得很小。

影响变小的要素主要是( )①交通②人口③集聚④地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图甲、图乙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题。

图甲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图乙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3. 结合图甲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A.其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4.(2015天津文综,7,4分)结合图乙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2015四川文综,5,4分)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B.商务区C.住宅区D.工业区6.(2015四川文综,6,4分)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考点二城市区位因素与城市等级体系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7.(2015北京文综,3,4分)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A.⑥①②B.⑤③⑥C.③②④D.①④⑤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2015江苏单科,1,2分)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9.(2015江苏单科,2,2分)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方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考点三城市化及其影响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题。

10.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11.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 种植土层和砂层C. 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12 .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 调节局地小气候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下题。

13.(2015课标Ⅱ,1,4分)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14. 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A. 提高土壤质量B. 节省劳动力C. 促进生态循环D. 提高经济收入15. 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 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 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 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 不适应当地水势条件的变化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6.(2015重庆文综,4,4分)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B.30%~40%C.40%~50%D.60%~70%17.(2015重庆文综,5,4分)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18.(2015广东文综,4,4分)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下面两题。

19.(2015山东文综,3,4分)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

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A.8:00B.12:00C.14:00D.18:0020.(2015山东文综,4,4分)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1338115582307比重(%)1713845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下面两题。

21.(2015安徽文综,25,4分)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2.(2015安徽文综,26,4分)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2014广东卷)图2、图3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知识,完成23-24题。

23.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海拔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海拔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24、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四川卷)表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25~26题。

时期(年)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 49 5. 72 6. 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 77 4. 28 3. 7925. 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26.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2013高考题海南卷)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时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据此完成27题。

(1).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2014福建卷)图1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28~29题。

28.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29.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散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2014山东卷)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0-31题。

30、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31、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2014四川卷)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32—33题。

32.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33.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34.[2015福建文综,37(1)(2),20分]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

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1)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

(8分)(2)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12分)2013 福建卷) . (37 分)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

(7分)(2)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8分)(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10分)(4)分析 N 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12分)1、网络购物减少了实体店的销量,对实体商店的冲击大。

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无需经过银行支付系统,使得商业活动对银行系统的依赖减弱。

A正确。

2、网上书店布局时也考虑交通条件以更好更快捷的向各地销售服务,消费人群的分布和数量对两类商业活动均产生重要的影响。

C正确。

3.从图示中人口密度的图例分析,该市东部人口密度增加较大,人口增加较快;增加数量的多少还取决于面积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断各方向人口增加数量的多少;而全市的人口密度都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