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情绪的因素
情绪,是人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
情绪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常跟心情、气质、性格和性情有关。
按照情绪状态可将情绪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心境”是微弱、持久,具有沉浸性的情绪状态;“激情”是猛烈爆发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划分来源于情绪维度理论,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
这些特征的变化又具有两极性。
冯特提出的三维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
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不同的位置上
情绪的含义如下 1.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情绪的表达形式。
2.情绪是行动的准备阶段,这可能跟实际行为相联系。
3.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
4.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
情绪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常见的影响因素有认识因素、气质类型、环境刺激等。
一、认识因素
认识在情绪体验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同的情境,如果作出的认识评价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例如,两个同时都想学习开车的战士,结果都没能如愿,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件不顺心的事。
但是,甲战士把这件事当作是对自己的考验(作出良好的认识评价),就
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努力克服面前的困难,做好组织上分配的工作。
而乙战士则认为自己很倒霉(作出不好的认识评价),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抱怨领导对自己不公平。
由此不难看出,一件事情到底是好还是坏,就看你如何认识它、如何评价它,看你作出什么样的选择。
一定程度上,认知决定了情绪。
客观事件我们是无法左右的,有些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主观信念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控制的。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所有不合理的信念,但我们应充分认识它的存在,尽量减少其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
不合理信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绝对化要求。
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
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计划不如变化快”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同样,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第二:过分概括化。
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包括:自己或他人),这无异于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所以每个人都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
第三,糟糕至极。
糟糕就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
当一个人讲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糟极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
我们当然希望不要发生我们所认为得非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