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与会计管理》读书笔记

《成本与会计管理》读书笔记

读书时间:2014.3.01--2014.3.31
书名:《成本与管理会计》
作者:查尔斯.T.亨格瑞(美国)
发行:科学出版社
读书感悟与收获
1、补泰罗科学管理方法的缺陷,现代科学管理的新成就----运筹学和行为科学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2、管理会计可分为规划会计和控制会计。

3、控制与责任会计中编制预算以变动成本计算法为基础,成本控制则一般采用标准成本制度。

4、差量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差量成本是指两个备选方案之间预计成本的差异,狭义的差量成本是指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异。

5、固定成本又可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6、高低点法中所依据的业务量和成本必须是同一个月份的数据。

7、产品的销售单价不变,在相关的范围内,数量是影响销售收入和总成本的唯一因素。

8、(判断)保本点就是说达到这一销售量或销售额时,企业产品提供的边际贡献正好抵偿固定成本总额。

9、安全边际反映了该产品的安全幅度。

安全边际越大,销售该产品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越小,安全性越高;反之,安全边际越小,销售该产品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越大,安全性越低
10、销售量公式只能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而目标销售额既可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又可用于多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

11、变动成本计算法是只将产品生产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

12、在以市场为基础的产品定价决策中,通常以边际收入等于或接近于边际成本作为选择最优价格的依据。

13、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收入-半成品的销售收入﹥进一步加工的追加成本应进一步加工。

14、当盈利产品不能增产,也无新产品代替亏损产品时,只要亏损产品提供的边际贡献总额大于零,亏损产品就不应该停产。

15、存货成本的构成要素中订货成本和持有成本是变动的。

16、如果将以税前利润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流量作为评价投资方案的依据,折旧额的变化对现金流量的计算是没有影响的。

在以税后利润作为评价投资方案依据的情况下,年折旧模式的改变对投资效益的评价有着一定的影响。

17、短期预算指预算期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不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预算,一般指全面预算,主要包括业务方面的预算和财务方面的预算。

18、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现实标准成本。

19、分权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部门化。

20、责任会计是以企业中的各责任中心的经济责任为核算对象的。

21、成本中心首先要将成本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属于某个成本中心的各项可控成本之和,即为该中心的责任成本。

22、投资中心在责任中心中处于最高层次,它具有最大的决策权,也承担最大的责任。

23、分清产品成本与责任成本的区别,是责任中心核算的一个基本前提。

计算公式:
1、高低点法
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成本-最低点成本)/(最高点业务量-最低点业务量)
固定成本=最高点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高点业务量
固定成本=最低点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低点业务量
2、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
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
销售利润=(售价-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总额
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
3、安全边际量=预计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预计销售额-本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安全销售量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额/安全销售额
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
利润=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达到保本点的作业率=保本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额/正常销售额
4、目标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
润)/单位边际贡献
目标销售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目标利润)/(1-变动成本率)
(注:上面公式中的目标利润一般是指税前利润)
5、年相关总成本=(R*S)/Q+(Q*C)/2 (Q为非经济批量时)
年相关总成本=(2RSC)1/2
经济批量Q=(2RS/C)1/2
注:R为全年存货需要量S为每次订货成本C为单位存货年持有成本
6、现金流入量=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残值收入+回收的流动资金
现金流出量=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营业成本+营业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折旧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投资报酬率=年平均利润/原始投资额
年金现值系数=原始投资/每年现金净流量
7、材料价格差异=(实际单价*实际用量)-(标准单价*实际用量)=(实际单价-标准
单价)*实际用量
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单价)-(标准用量*标准单价)=(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单价
8、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实际工资率-
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9、变动制造费用耗用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实际工时*变动制
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耗用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按实际产量计算的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耗用工时-按实际产量计算的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10、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工时标准*标准费用分配率=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两差异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三差异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瞀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计划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产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11、投资报酬率=营业利润/经营资产(或投资额)*100%(营业利润是指扣减利息费用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
投资报酬率=(销售收入/经营资产)*(营业利润/销售收入)=经营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
剩余收益=营业利润-(经营资产*规定的最低报酬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