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习卷:资本主义的兴起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习卷:资本主义的兴起

资本主义的兴起一、选择题1.(2019·全国卷Ⅱ)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

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2.(2019·山东聊城二模)法国大革命之初,英国时任首相小皮特公开宣称:法国人“将享受到的那种自由正是我所崇敬的”。

后来,小皮特政府以“无政府主义的危险威胁着英国”为由,操纵议会于1794、1798年两度终止实施《人身保护法》。

小皮特政府的政策转向( ) A.由法国革命的进程所决定B.旨在顺应工业革命潮流C.反映出英国政治趋于保守D.说明议会监督职能弱化3.(2019·河南郑州检测)1777年美国通过的《邦联条例》规定:中央政府有决定战争与和平之权,有订立条约与结盟、任命与接受大使之权,有审理各州边界纠纷之权,有任命军官、管理军队之权,有为了各邦的共同防御和共同福利,向各邦议会分派和收缴费用之权。

这些规定( )A.预示了美国邦联的美好前景B.明确了中央政府的权限C.表明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D.体现了邦联的集权性质4.(2019·湖南衡阳二模)如图是有关近现代某国的政治体制的漫画。

该漫画意在批评( )A.邦联制下国家结构松散B.权力制衡导致效率低下C.政党政治引发利益之争D.三权分立影响政治民主5.(2019·天津高考)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

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

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6.(2019·山东潍坊二模)有英国学者认为,近代欧洲矿业和金属的各项技术发展,得益于科学者无几,但对科学很有帮助。

但是开辟全世界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这些是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

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欧洲( )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地结合B.技术发展促进了科学的进步C.远航顺应了追求利益的共识D.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7.(2019·江苏四市二调)哥伦布航行到古巴附近时,明确向土著居民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然而在给西班牙国王信中,他又说:“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

”关于哥伦布远航的背景和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外殖民与传播宗教并行不悖B.文化侵略的初衷多于经济掠夺C.宗教改革刺激人们远洋探险D.工业革命促进开辟海外市场8.(2019·陕西三联)据统计,在15世纪的最后几年,威尼斯商人在亚历山大港每年平均大约进口价值350万英镑的香料,但是在1502-1505年的4年中,这一数据下降到每年100万英镑左右。

这一现象反映出( )A.欧洲市场香料交易量大幅下降B.欧洲贸易的中心逐渐发生转移C.世界市场的雏形由此开始出现D.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发生中断9.(2019·海南海口调研)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威登堡教堂门口,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

这表明( )A.德国民族意识觉醒 B.西欧识字率在增长C.抨击教会引起共鸣 D.技术推动社会进步10.(2019·东北三校二模)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

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

”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A.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C.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11.(2019·全国卷Ⅲ)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

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

此举旨在(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12.(2019·陕西西安五中二模)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有人这样评说英王: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张起风帆的桅杆。

这种现象表明,《权利法案》的颁布使英国( )A.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B.议会和国王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C.建立了不彻底不完善的君主立宪政体D.国王开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13.(2018·全国卷Ⅱ)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14.(2019·全国卷Ⅰ)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15.(2019·湖南百万大联考)1664年,英国每季度进口的棉布总量达到100万件,占进口总额的73%,20年后这一比例达到83%。

为此,英国议会不得不在1700-1721年间多次颁布禁止进口和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甚至通过法律要求丧葬时使用羊毛裹尸布。

这一举措( ) A.阻碍了英国的出口贸易B.加剧了海外的殖民掠夺C.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16.(2019·重庆一中4月模拟)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当立法者使人民处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人民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洛克使用“上帝”概念的实质意义在于( )A.“上帝信仰”由来已久B.弘扬“因信称义”思想C.强调“天赋人权”的合理性D.以神权对抗世俗专制王权17.(2018·全国卷Ⅲ)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18.(2019·福建福州二模)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要求的“平等”往往局限在“市民”范围之内,而启蒙学者中较先进的人物则把平等明确地扩大到一切人,且从政治平等上升到财产平等。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民阶层力量削弱 B.封建专制统治加强C.人文主义不断传播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9.(2019·湖南永州二模)英国早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霍布斯(1588-1679年)认为数学语言是唯一一种理性的话语形式。

之后,数学语言被科学家莱布尼茨和牛顿当作新的物理语言来使用,这使得数学语言成为了理性象征。

这一现象( )A.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产生B.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最终形成C.反映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推动D.说明了英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20.(2017·全国卷Ⅲ)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二、非选择题21.(2019·湘赣粤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

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

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

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

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

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

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摘编于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西欧人还不断探索南半球的新世界。

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航运的差异。

22.(2019·河南郑州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分别在自己的作品中勾画了建立在理性秩序上的“理想王国”。

理想国的最初形态可以从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1721年)中窥见一斑。

该书叙述了一些零星故事,借此阐发作者的思想。

其中古代穴居人的故事颇有深意。

第一代穴居人凶悍残暴,随意杀害约束他们野蛮本性的国王,任凭族人因饥荒而死……最终这个小王国因自己的恶劣本性而受到天谴。

穴居族中有两户人家逃脱了全民族的灾难,成为了新一代的穴居人。

他们精诚团结,对国人的灾难充满怜悯,他们教育后代要崇尚美德,族里的人都依照道德行事,一旦外族入侵,他们便奋起保卫自己的家园。

理想国比较完备的形式出现在伏尔泰的小说《老实人》(1759年)中,作家虚构了想象中的“黄金国”,用于和混乱黑暗的现存社会相比照。

“黄金国”里人们吃的是“珍馐美馔”,住宅“仿佛欧洲的宫殿”。

“黄金国”全方位地展示了一幅未来社会的宏丽画卷:政治开明、物质丰裕、科技发达、文化昌盛。

这是一个建立在“理性”秩序上的尽善尽美的人间乐土。

——摘编自周青《勾画和谐幸福的人类家园》根据上述材料拟定论题,并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