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

目录第1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2)1.1 大学生价值取向现状分析 (2)1.1.1注重个性发展 (2)1.1.2自觉性强 (2)1. 1 . 3自制力薄弱 (3)1. 1 . 4缺乏理性认识 (3)第二章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原因分析 (3)2.1个体自身条件的差异 (3)2.2 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 (4)2.3 社会环境 (5)2.4网络环境 (5)第三章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5)3.1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6)3.2强化主导价值观念 (7)3.3 正确的知识传播 (7)参考文献 (8)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不断地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在不断的进行教学体制改革来适应这个社会,使得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以及心理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活上对家庭的过多依赖等,使得他们在心理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协调,个体需要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使他们进入大学后有较多的不适感、失落感和彷徨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也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逐渐趋于功利、注重实际,而冷落了理想信念,丢掉了奉献精神。

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当代大学生所首要任务。

大学要认识到自身对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要利用政策具有的利益调节和刺激功能及其实实在在的价值导向作用,宣扬社会主流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

[关键词] 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前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变革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是当代人的思想形态上的巨大变革。

人们的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人们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和社会选择的不确定性。

对于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其价值取向自然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并由此必将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特征以及其身心发展规律、正确德育的客观规律,建立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和充满活力的教育方法,引领当代大学生形成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社会主导价值观,促使他们身心协调发展、健康成长,在当前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1.1 大学生价值取向现状分析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倾向性态度,也就是指一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相应的选择。

就当代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在中学及以前的教育过程中,学习与升学的压力,生活上对家庭的过多依赖等,使得他们在心理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协调,个体需要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使他们进入大学后有较多的不适感、失落感和彷徨感。

同时,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变化,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文化的交融与对抗,使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

社会价值观念,个体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无不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带来巨大的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注重个性发展当代大学生大部分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显出很高的自信心,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有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但是由于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不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看待问题有一定的片面性。

1.1.2自觉性强当代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深感自豪,并感到自我责任重大,自觉勤奋学习。

1.1.3自制力薄弱在市场经济重利原则的影响下,社会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道德观念淡化,转为注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受其影响,部分学生在生活中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时时讲享受,事事讲实惠;有的大学生为物欲所蒙蔽,厌恶读书,想方设法地经商赚钱,甚至置法律于不顾,使用违法手段谋取钱财,走上犯罪的道路。

还有些大学生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焦躁不安,内心充满困惑、苦恼,为逃避苦恼陷入享乐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误区。

1.1.4缺乏理性认识消费主义价值观在大学生中也大有市场,不少学生简单地把经济收入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理想主义热情减退,急功近利,生活情趣趋于庸俗化、非理性化。

二、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原因分析2.1 个体自身条件的差异由于每个人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不同,经济利益和政治立场不同,生活经历、人生境遇、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人生的看法也不同。

特别是在社会变革、利益关系调整和各种文化思潮碰撞激荡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深刻的影响的社会条件下,人的价值观领域呈现出复杂多变、多元多样的状态。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大的社会背景使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看法、观点,崇尚自我,强调个性,主体意识强烈。

一般来说,坎坷和曲折,会使人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比较深刻,其价值取向往往也形成得较早、较深刻稳定;一帆风顺则会使人的价值取向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不稳定性,较肤浅。

2.2 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平顺,人生阅历较少,往往功利意识较强,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所以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上往往优先考虑个人利益,表现出一定的功利倾向。

这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大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和祖辈的溺爱下长大的,这助长了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此外,中国虽然加大了教育投入,但高等教育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大多数父母寄希望于子女考上大学来改善家庭经济环境。

考大学的激烈竞争,加上每年还要花费近万元的学费、书费、生活费等,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关注自己的学业和前途,这就不难理解部分大学生为何如此看重经济利益、教育的回报了。

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体系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它过分强调学生的分数,忽视学生的品德、心理、人格和性情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培养,使得学生被训练成机械的答题机器,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某些学生为获取高分甚至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也存在矛盾。

学校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现实社会却以成败论英雄,急功近利、短视成为社会的通病。

虽各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必修课,学生必须考试合格方可毕业,然而在社会现实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只把它看成挣学分的必修课而非修身养性的必修课。

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果很轻易地就被社会现实所吞噬,这往往造成大学生道德认知和践行脱节,价值取向非主流化。

2.3 社会环境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置身校园之中的大学生并非真的生活在远离社会之外的象牙塔中,社会与他们息息相关。

因此,在一些大学生的眼中,金钱成了世上最有用最真实的东西,而思想、道德则是虚的东西。

还有一些大学生虽然认识上知道丑与美、对与错,但践行起来却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大行其道。

2.4 网络环境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多元文化,不同的文化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

在其诱导下,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更加趋于个性化、多样化。

互联网使政府、学校和社会一直灌输的道德观念仅仅成为大学生众多道德选择中的一种。

互联网在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带来了与本民族文化特色大相径庭的异质文化,而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冲突,最终将在意识形态领域得到反映。

青年大学生缺少理论根基与人生阅历,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而我国现在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时期,社会价值观也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加上互联网上价值评价标准杂乱,大学生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进而造成价值选择迷惘。

三、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的过渡性、片面性特点,要经历一个优化、走向成熟的过程。

中国社会正在转型中发展、进步,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不断优化、成熟的宏观背景和客观环境。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定型时期,而学校提供的是系统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这些都为大学生确立社会主导价值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因此,大学要认识到自身对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要利用政策具有的利益调节和刺激功能及其实实在在的价值导向作用,宣扬社会主流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

如近几年大学生招生、毕业分配政策的改革,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主、竞争意识,但同时也带来了“既然缴费上大学,就谈不上党和国家培养、应回报社会”的错误认识,学校应以这样相应的政策鼓励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这一问题。

3.1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大学生实现正确的价值行为。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活动。

使大学生在这个社会大课堂里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

同时,还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等活动。

把“德、智、体、美”有机结合起来,从活动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实践正确的价值行为。

3.2 强化主导价值观念强化主导价值观念的正确灌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为了使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时期自始自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人生、把握人生,肩负起跨世纪一代的历史使命,就必须真正做到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大学生,用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敬业创业精神勉励大学生,用高尚道德情操陶冶大学生。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地完善自己。

3.3 正确的知识传播通过正确的知识传播,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目中内化。

正确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直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从而确立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向。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大学生必须经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努力使自己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那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责任心、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有效帮助我们每个大学生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结语】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一代,他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

他们以其出色的知识背景和极具魅力的年龄优势吸引着人们的视线,他们也以其追求不同凡响的冲动和多梦的青春参与了社会的互动融合。

现代社会充满着机遇和挑战。

竞争的日益激烈,失业的艰辛以及生活疾走的加快,给每一个人,尤其是希望获得知识,赢得未来发展先机的大学生提出了很高的心理要求,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