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能力训练系统
选择训练的程序后,您需要: 如果您的客户可以独自进行训练,您需 要确定在一个完整的程序结束后他是否可以 自己启动下一个程序,并独自完成所有的过 程。如果可以,在整个训练中,你都无需出 现。如果不行,被试需要有人监护(如儿童 及患有严重损伤的患者),您需要监测整个训 练过程,并负责每个训练程序的开始。 设置完成后,从第一个训练开始。
设置和任务 一辆摩托车沿着曲折的道路行驶。驾驶者的任务就是仔细的观察在他面前延伸的道路,
当前面有障碍物的时候尽快的按下反应键。
训练形式 警惕性培训方案由两种训练程序组成。S1 训练阶段性警惕性,而 S2 则训练内隐警惕性。
在 S1 中,障碍物被设计成通过听觉和视觉警告信号从外围激发用户的注意力。在 S2 中, 听觉和视觉的警报信号被省略了。摩托车在雾气朦朦的夜晚中行驶,障碍物突然的出现让受 试者做出反应。
7
训练程序
警惕性训练(ALERT)
能力/维度 警惕性训练方案训练注意力的警惕维度,短时增加和维持注意力强度程度的能力。
理论 当注意力强度被外部一个警报信号暂时的激发时,受试者进
入阶段性注意。如果激励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发生,这种情况涉 及内隐警惕性。警惕性训练必须以改善内隐警惕性为目的,因为 只有这样,才能在认知上完全控制激励。凡是和缺陷有关的警惕 性都有必要首先得到改善,然后才能着手改善内隐警惕性。
训练程序 ALERT
VIG SPACE SELECT FOCUS DIVID
注意功能 警惕性
警觉度/持续注意力测试 视觉空间注意力测试 选择性注意力测试 焦点性注意力测试 分散性注意力测试
理论背景
强度:
警惕性 警觉度 空间视觉注意
选择性:
选择性注意 焦点注意力 分散性注意力
在一般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中,注意力被认为是 多维度的。现代分类系统(Sturm 2005)将注意力分 为注意的选择性和强度,两者再细分成为某些特定的 组成部分。注意力的视觉空间方位感自成另外一个探 讨领域。注意力的强度是由警惕性觉和警觉度这两部 分组成的。确切的说,短时和长时注意能力的激活及 保持。至于注意的选择性过程,选择性、焦点性和分 散注意力是有区别的。视觉注意力描述的是注意力中 一种额外的、独立的成分。
4
指导语 每个训练程序从指导语开始。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告诉被试他将要做什么。由于指导语 的显示不限时间,受试者可以直到读懂为止在进行下一步工作。
CogniPlus 训练程序的结果是标准化的,方便操作人员使用。程序通过适当的方法建立 日常生活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开始按钮使用绿色,方便他们识别交通中的绿灯。通过 屏幕上各种颜色及面积的引导,受试获得的信息直接与各种因素的重要性相关。
训练阶段 CogniPlus 可以在能力围内进行各种难度的训练。对于每一个首次进行训练的被试, CogniPlus 可以自动而快速的确定他的能力水平,并相应调整程序的难度。如果被试已经完 成一个或多个训练阶段,程序会自动从他最近训练结束的阶段开始。
5
结果计分 CogniPlus 以两种方式显示结果: 1. 每个训练结束后,自动显示最近一阶段的训练结果。 注意:如果被试独自完成整个训练过程,你可以决定评估结果是否在屏幕上显示。
与以前的计算机化认知训练程序不同,CogniPlus 程序可满足各个能力水平的训练需求。 因此可以满足除了传统训练领域(如脑部损伤康复)之外的其他用途,如 CogniPlus 可用于 提供人们驾驶相关的能力以减少交通违规,并用于 ADHD 儿童和增加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 精神觉醒。 训练难度的自适应调整
您可以使用经典的 SCHUHFRIED 输入设备:标准或通用性反应面板。这种输入面板让 不会使用电脑的被试或双手活动受限的人也能很轻松的接受训练。 评估-训练-评估 VTS 和 CogniPlus 是相辅相成的。训练程序是基于相应测试同样理论基础的。因此保证了能 力评估,训练及训练效果评估的有效性和理论基础的一致性。 数据保护
2. 在训练结束后,您可以查看期间进行的各种训练程序的详细结果。每个难度水平的 平均反应时间,正确反应数,延迟反应数,错误反应数和遗漏反应数。您也可以将最近的训 练结果和以前的训练结果进行对比。
6
能力训练理论
注意力是日常生活很多活动的必要条件,例如:认知、规划、言谈和采取行动等。 CogniPlus 的一系列训练程序中,涵盖的当前所有与注意力功能有关的训练。
难度结构 两种训练形式都被设计了 18 级的难度。通过缩短最大反应时间,挑战级别在不断的增
特定功能训练: 以每种特定功能构建的理论为基础,公司开发了针对每种特定功能的训练程序。同样重
要的是证明接受培训的基本能力和特定的训练方法。 训练程序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人们希望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才会更有动力进行培训。CogniPlus 中的所有训练程序均是基于日常的生活场景,满足了被试的需求。训练程序在计算机游戏程 序的帮助下,产生动态的 3D 图片,根据不同的训练需求对某种特定的能力进行训练。 不同能力水平的训练
在 1993 年,Sturm 教授等人创建了 MS-DOS 软件包-AIXTENT 来治疗警觉和警觉度注 意力失调程度以及选择性和分散注意。研究发现:
只有针对缺陷进行的训练才会显现出效果。因此,训练要得到效果,其先决条件是要先 仔细诊断出缺陷,然后再配合有针对性的训练课程进行治疗。
通过和 Sturm 教授的合作,我们以对原有产品的深刻理解,在基于微软视窗操作系统上 的 CogniPlus 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第二代 AIXTENT。虽然所有的模块都是从无到有,但 是他们都遵循同样的模式,从而能够顺利的运用在 AIXTENT 中。我们强调注意力中的理论 需求应与日常生活中的情况相结合。我们也注意让那些视力有障碍和患偏侧空间失调症的病 人也能得到治疗。
CogniPlus 是一套智能和交互的系统,它可以确定受试者的能力水平,并根据其水平自 动调整训练难度。这可以保证受试者接受非常有效的训练,这种训练对于他们来讲不是特别 容易,也不是特别困难。 独立的训练程序
使用 CogniPlus 可以为您节省时间。充分利用该软件的优点,让您的被试独自完成自己 的训练过程。但是,如果受试者时儿童或患有严重损伤的患者,您需要对他们进行紧密的监 视,而不是让他们单独进行训练。
操作者和被试之间互相信任的一个敏感区域是被试数据的处理。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被试需要被告知他的详细信息只有拥有权限的人才能操作;第二,被试只能做自己的 训练,而不能打开菜单查看其他人的信息。CogniPlus 完全可以做到以上两点。
3
典型的训练过程
使用 CogniPlus 进行认知训练不仅有趣而且更有动力。程序使用简单,理解容易,管理 方便,操作者和被试都非常喜欢。接下将详细描述如何使用该系统。
2
直观的管理软件 我们认为如果要拥有好质量的产品,需要客户参与产品的开发。每一位客户都拥有最高
级别的优先权,用户的加入保证我们的产品尽最大能力成为用户友好的界面。CogniPlus 菜 单显示了这种方式的价值:软件界面的设计不仅漂亮,而且简单直观,使用方便。即使不会 使用电脑的操作人员也可以很轻松的操作。 CogmiPlus 输入设备
1
为什么使用 CogniPlus?
CogniPlus 可以提供认知能力训练的效率。该软件是 SCHUHFRIED 公司为了满足临床 医生对于训练的需要而开发。系统引入现代心理学的视点,通过模拟实时场景的训练程序, 帮助客户将对被试的训练融入在日常生活中。
CogniPlus 是一组训练程序,它基于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训练被试的 认知功能。
设置训练程序 打开 CogniPlus,直接进入详细而简单的菜单。在所需区域输入被试名字后,打开受试 者详细信息菜单,该菜单包含“Client data”,“Training”,“Result”和“Logbook”四个 表格。 在“Client data”中输入受试详细信息。 “Training”中列出所有可选的训练程序。 您可以选择所需的训练程序集时间。每一个训 练包含几个不同的训练程序,根据建立的训练 次序表一个一个的呈现。 “Results”和“Logbook”显示训练结果 和阶段数据。在“Logbook”中,系统自动记 录每个阶段的详细数据。您也可以添加自己的 注释。
优良品质、高度精确与持续改进方法,是本公司经营的最高指导原则。与国际学术界和 研究界的代表人士密切合作,使得产品开发都是基于最新理论认识、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实务 经验之上。
SCHUHFRIED 客户遍布全球,从小企业到国际知名公司,从地方机关到国家部级机 构,都能证实该公司产品的优异品质。
公司另外的两个产品线:电脑化认知复健与生物反馈系统,也同样获得世界性的成功 佳绩。
CogniPlus
认知能力训练系统
深圳市瀚翔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市场与技术服务部 2009-7-20
目录
SCHUHFRIE——您信赖的心理学专家…………………………………………………………1 为什么使用 CogniPlu……………………………………………………………………………...2 典型的训练过程……….…………………………………………………………………………...4 能力训练理论………………………………………………………………………………………7 训练程序……………………………………………………………………………………………8 输入面板...............................................................................………………………….…………..14 VTS 评估与测试.……………………………………………………………………………........15 系统需求…………………………………………………………………………………………..17 致谢……..…………………………………………………………………………………………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