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治思维的五大特点含义和基本内容

法治思维的五大特点含义和基本内容

法治思维的五大特点含义和基本内容
法治思维的特点3法治思维是程序性思维。

程序的基本含义:一是任何人不能做自己的法官;二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同等关注;三
是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监督中行使;四是执法司法者不能从当事人
那里牟利,否则会出现偏私。

程序的本质是一种形式合理性、可实
践的理性。

借助程序这个“形式性操作杠杆”,就把利益的博弈和
价值衡量转化为在法治规程上表达的诉求,人情、关系、偏见、恣
意才会被消除,相应纠纷和问题最后都会在法治轨道上得以解决。

法治思维的特点4法治思维是权衡思维。

法治作为定纷止争的实践理性,突出特征在于对各种价值和正当利益的合理平衡,因而法
治思维必然体现着权衡利弊、瞻前顾后、兼顾各方的思维特征。


所要求的是,看问题、作决策,要依法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
全局、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尽可能把事情考虑得更周全,把方案设
计得更缜密,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法治思维的特点5法治思维是建设性思维。

建设性思维以建设社会、修复被损害的社会关系为目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法治作
为治国理政方式,从来都是建设性而不是破坏性的。

法治思维以建
设性思路确定制度,修复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1)权利义务相统一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思维方式是公民就具有的
基本法律修养,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要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必须要培养
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法律思维方式。

(2)重证据证据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
实情况的一切客观事实。

在诉讼程序中是凭借证据来认定相应事实的,并以此作为适用法律的根据,这就是重证据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证据意识,注意保存和搜集证据。

(3)讲程序法律程序是人们进行法律行为必须遵循或履行的法定的时间或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

是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合法方式
和必要条件。

因此,讲程序是法律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

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法律职业者的思维方式。

其特征有:
第一,通过程序进行思考,运用法律术语进行观察,思考和判断;
第二,遵循向过去看的习惯,表现得较为稳妥,甚至保守;
第三,注重缜密的逻辑,谨慎地对待情感因素(即客观公正,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四,法律思维追求的程序中的真,不同于科学中的求真;
第五,判断结论总是非此即彼,不同于政治思维的权衡特点
猜你喜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