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熟悉社会学、医学与心理学相关知识,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乐于奉献的社会工作基本伦理与理念,能够熟练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协助有困难的个人、家庭、社区、群体摆脱精神上、心理上和物质上的障碍和困境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在政府部门、社会服务与福利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从事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与评估、社会行政管理、疾病预防与医疗康复服务、心理与精神健康辅导等工作。
二、基本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具备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够从事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以及各类社会工作实践活动。
具体来说,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
(二)理解并遵循社会工作的基本伦理和理念,熟悉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帮助困难群体走出困境,回归社会并获得发展。
(三)掌握社会调查工具和社会统计方法,善于观察各种社会现象和分析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四)具备结合社会工作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参与社会政策的制订、实施与评估的能力。
三、业务培养要求
(一)专业知识要求
1.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各类实践活动。
2.熟悉社会学、心理学相关知识,熟练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协助案主解决有关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使其重塑自信,走向社会正轨。
3.熟悉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与护理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配合医护人员从事预防、医疗、伤残康复与精神卫生等工作,提高医疗效果,改善社区卫生和社会公众健康状况。
4.掌握经济学、管理学与社会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知识,能够从事社会组织与机构的行政管理,具备整合和链接医疗卫生资源和社区资源的能力,推动医疗机构及社区相关层面的协调发展,提高民众的生命质量。
(二)专业技能要求
1.要求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亲和力,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以及沟通协调能力。
2.掌握文献检索、信息收集与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与工具,具备自我学习,独立研究和科研论文写作技能。
3.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平台,运用各类办公与统计分析软件。
4.掌握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基本技巧,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个案社会工作技能。
通过针对患方和医方的个案辅导与管理,协助医患双方解决非医疗技术的问题。
主要包括提高双方自身的能力;改变患者由于疾病而导致的“个体偏离社会”的行为,协助案主沟通有关治疗的人际关系,辅导案主进行社会认知;向案主提供病情分析、帮助其了解治疗计划与效果,缓解疾病压力;整合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2)掌握小组社会工作技能。
协助医护人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诚实、温暖的就医环境,减少医疗纠纷,塑造医疗机构与医护人员良好形象。
(3)掌握社区社会工作技能。
通过发动社区居民的集体力量,参与疾病的预防与社区出院病人的康复照料,协助出院病人熟悉社区环境,融入社区生活,恢复各项社会功能。
四、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社会学、心理学、医学。
(二)主要课程
社会医学、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社会行政管理、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社会福利思想、社会保障学
六、课程设置
(一) 课程群分配表:见附表1:
附表1:必修课程群分类表
课程类型门
数
学时
数
学
分
占总学
时%
理论
课
实践
课
理论:实验
公共基础课程群13 1036 55 34.81% 659 377 1: 0.57
医学基础课程群 6 472 26 16.46% 378 94 1: 0.25
专业基础课程群15 840 46.5 29.43% 762 42 1: 0.06
专业课程群10 558 30.5 19.30% 462 96 1: 0.21
总计44 2906 158 100.00% 2261 609 1: 0.27 (二)必修课程设置(共44门、159.5学分)
1.公共基础课程13 门(55学分)
军事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廉洁修身、形势政策、大学英语、文献检索、体育、程序设计、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医学基础课6门(26学分)
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护理学基础、精神医学、健康教育学。
3.专业基础课15门(46.5学分)
社会医学、社会学概论、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西方社会学理论、民法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基础、管理心理学、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卫生法学、心理咨询与辅导、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4.专业课10门(30.5学分)
社会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社会工作评估、社会行政管理、社会福利思想、医务社会工作、社会保障。
(三)指定选修课6门(10.5学分)
大学生就业指导、计算机应用基础、心理健康、公关礼仪、社会工作理论、数据分析与应用(spss软件)。
七、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见附表2
附表2:时间分配表(按周计算)
学年教
学
考试假期入学教育
毕业
教育
军训
毕业实习与
论文设计、
答辩
合计
一34 3 12 1 2 52
二36 4 12 52
三36 4 12 52
四0 0 5 1 34 40
总计106 11 41 1 1 2 36 196
八、成绩考核、毕业要求与学位授予
(一)成绩考核: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均须进行考核。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考查课程的考试时间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定。
考核成绩载入成绩登记册,合格者按学分规定给予相应的学分,成绩与学分一并记入个人学籍档案。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修满208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58学分,毕业实习26学分,军事训练2学分,选修课程12学分,实践课程10学分,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发给广东医学院毕业证书。
(三)学位授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广东医学院学士学位评定实施细则》授予规定者,经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九、教学进度表
详见附表3、附表4、附表5。
附表3:
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进程表
备注:(1) 基础医学概论124学时,其中人体解剖学60(48+12)学时、生理学40(32+8)学时、组织胚胎学24(18+6)学时。
(2)临床医学概论90学时,其中诊断学18学时、内科学40学时、外科学32学时。
附表4:
社会工作专业任选课教学进程表
附表5: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专业实习
备注:(1)专业课程实践性活动安排在每学年寒、暑期内,每天6学时,每周30学时。
(2)专业实习机构与实习时间安排:医疗卫生机构(260学时),社会工作机构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520学时),时间比例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