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赵 芳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已越来越不适应其发展
的需要。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恢复和发展已经有十几年,经过这些年教学、科研和实践的积累,已经有了较好的
基础。有可能、也有必要将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高校的学生工作中,促成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
方法的转变和专业化的发展,为高校学生工作带来新的活力。
【关键词】 高校学生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418(2004)06-0071-02

【作者简介】 赵 芳,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讲师、博士生。江苏 南京 
210097


高校学生工作是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

提高而发展起来的,是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方面发挥着积
极的作用。国内外教育的实践证明,学生工作不
仅仅是一套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其体现了一
种实践性很强的、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当今
变化迅速,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加强学生工作
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共识。
我国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是以政治教育
为主导、集体管理为主要方式,工作方法偏重于灌
输式教育和规范式约束的学生工作模式,结果往
往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忽视对学生个体
的辅导和服务,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早在20世纪初,英国、美国和德国就几乎同
时发展了结合教育与福利两种制度的学校社会工
作。1943年美国全国访问教师协会正式改组为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从而在体制上进一步
确定了学校社会工作的地位(学校社会工作是将
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施用于学校者,目的在于
协助学校,使之建立教与学的良好环境,并使学生
得以习得其适应今日与未来社会的生活能力)。
目前,国外在学校中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开展学生社会工作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可
供借鉴的经验。虽然此项工作在我国还处于探索
阶段,但随着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恢复和发展,经过
十几年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的积累,已经有了较好
的基础,因此,有可能、也有必要将学校社会工作
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高校的学生工作中。本着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尊重生命、尊重个体独特性的理念,高等学校以社会工作独特的专业技巧介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一、学校社会工作的运用会促使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发生必要的转变1.从单纯的“两课”教育向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的转变。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以“两课”教育为主,但美国高校人员协会指出大专与本科教育在发展学生方面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复杂的认知技巧,如反思、批判性思维、分析等;(2)有能力运用知识去解决个人面对的家庭、职业及其他生活上的问题;(3)明白及欣赏人与人之间的差异;(4)实质的能力在选择、决策和处理冲突时表现出来;(5)整合的个人身份,包括自尊、自信、诚信及履行公民责任。以上五点,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全面地阐释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不是传统的“两课”教育可以一概而全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是高校教育最主要的目标。而“学习”、“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个人发展”这几个概念是不可分割的,他们是相互结合的,若要将学生工作以学术和非学术、课内和课外、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来分是根本错误的。学校学生工作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全面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优化个性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达成个体全面的发展和成长。2.从课堂式的集体教育部分地向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转变。传统的学生工作往往以集体训导、一班式的课堂教学为主,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

17
 德育天地 
需求。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学生工作除了相同的发展任务外,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别需要。3.从约束性管理向发展性服务的工作方法的转变。传统的学生工作强调“训导式”的工作方法,工作者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与学生的关系是自上而下单向性的。这种家长式的管理一方面强调对学生行为加以管束,灌输主流的道德思想,另一方面又事无巨细地照顾学生的学习、交友、医疗、起居饮食,不相信他们自己有成长的潜能。而学校学生工作强调平等的双向的辅导式服务,打破过去那种认为学生年幼无知,只能接受学校施予的传统观念,而把学生看作是平等的,应受到尊重的,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有成长的价值,都有发展的潜能。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质只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帮助他们成长并达成与环境的协调与适应。4.从单一的学生工作者的职能向教师职业多学科投入的转变。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特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功能,是一种制度化的存在。它必须与学业教育协调一致,共同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强调学生工作不再只是各系科专职学生工作者孤立的工作,而是教师职业多学科的投入。强调各任课教师、专职学生工作者、学生工作管理者、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后勤管理者等的合作,并由于他们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整合的体系,共同发生作用。二、学生社会工作的引入使得高校学生工作的形式走向多元化1.采取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个案工作以个人为着手点,透过对个人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的有效调适,促进个体的成长;小组工作是运用团体的经验和在团体中形成的动力,协助参与团体的个人获致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达成团体的目标,促进整个学生群体的成长;学校社区工作认为“学校为社区的最大资源机构”,“学校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堡垒”,“学校为社区组织发展之中心”。学校社区工作促成学校协助社区建设与发展,而后利用社区的资源为学校服务,最终使社区对学校的政策和学生的成长有所贡献。这三种方法,每一种方式都有它的适合人群、技巧和功能,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出不同的安排。学生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按照需要,运用不同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促进其成长。
2.
采取社团活动与社区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现在很多高校都实行了后勤社会化管理,可以通
过培养学生社区,改变原有学生社团的理念和功
能。将学生宿舍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相应的几个
区,每个区就是校园中一个小社区,用社会工作中
的社区理念和技巧,协助各区培养自己的学生社
团。社团的性质是互助组织,功能是服务于本社
区,管理方式是通过具体的规章制度,学生自我管
理、自我服务。让学生在这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中获得实际的成长。
3.
采取校园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除了已有的“两课”,在全校开设“生涯发展与规
划”课程,采取“以学生为本”的授课方式,教学理
念是开放和完全接纳式的,强调学生的自我认识、
自我探索,教师参与,与学生一起,陪伴他们面对
人生。同时将教育的范围拓展到校园以外,学校
要积极调动与善用社会资源,促成学校、家庭与社
会社区的协调合作,建立学生成长的网络,让学生
在志愿者活动、义工、社区服务和其它社会实践中
将学校的所学与现实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
三、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专业化与制度化
目前,从事学生社会工作的人员一般为留校
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虽然经过挑选,但他们
缺乏的是学生工作的理论和实际能力。学生工作
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该努力提高这支队
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两个途径,一是用专业
人员充实这支队伍。各高校学生工作员与学生的
比例一般应为1󰃗1000左右,工作员至少要有硕士
学历,所修读的专业要求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
工作等。二是对现任的学生工作者进行教育学、
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培训。同时,为了完成学生
工作者的专业化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尽快建
立起学生工作的各种督导制和资格认证制。
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
化和稳定性,(1)要对学生工作准确定位;(2)要明
确学生工作的专业发展方向;(3)要建立一套对学
生工作的监督、评估体系。
学校社会工作在各高校的运用因各类学校与
各级学校性质与政策的不同,工作实施的重点并
非一致。但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的运用已经被实
践所证实,随着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将其
引进到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中是有着重要的现实
意义的。
(责任编辑 沈广斌)

27
 江苏高教 2004年第6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