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浙江理工大学,吴华贵,杭州,310018)摘要: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是自主创新绩效评价和国家创新政策制定的基础。
本文回顾了已有的对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从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两个角度出发,发现以往的文献对投入和外部环境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企业内部的运行和产出能力研究较少。
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建议方面强调政府作用的占多数,缺乏对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内部因素进行研究。
关键词: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FDI;R&D;创新概念的定义要理解自主创新,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创新,自主的涵义又是什么。
创新一词在辞海中并没有,引用“英汉辞海”innovate,innovation的意思,即采取新的事物,变革,创新,改革。
查“英文字根字典”英文单词来自nonus,nonellas.意思是NEW 新的意思。
①熊皮特在其1911年出版的《经济增长理论》首次引入了创新这个概念。
他认为任何生产都是一种组合。
而当有一种新的组合,这种新的组合是不连续的出现的时候,那么具有发展特点的现象就出现了。
这种现象就是创新的最初概念。
之后其又在《经济变动分析》一文中对创新做了如下定义:创新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化,这种生产函数的变化不能分解为无限小的步骤,曾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可以把许许多多的邮车加起来,加到你想要加到的地步,但你永远得不到一条铁路(熊彼特著,叶华译,2007) 。
这一定义后来也被学者广泛引用,但是对熊皮特的生产函数跳跃式变动持有不同的观点。
S.C. Gilfillan(1935)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是无数进步细小的更新和改良,而重大创新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
John Enos(1962)对美国精细化工工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发现每项新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有一半来自发生在新技术投入商业化使用之后的持续改进。
Abernathy 和Utterback(1978)提出:“重大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种创新模式并不是彼此独立的类别,许多组织都经历了从重大产品创新到渐进创新的改变;工艺和渐进创新与产品创新具有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商业价值。
N. Rosenberg(1982)认为:熊彼特强调的是重大创新,却忽略了渐进创新的作用。
从熊皮特提出创新概念到现在,创新被赋予了很多形式: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过程创新、管理创新等。
但最终可以归纳为两种形式,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凡是涉及“人与人关系”的创新就是制度创新(改变生产的“交易成本”),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创新就是技术创新(改变生产的“技术成本”)(汪丁丁,2003)。
按照这种分类方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创新、过程创新应该属于技术创新,而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属于制度创新。
自主创新的涵义自主创新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加了定语“自主”,那么对于“自主”两字应该如何理解,学者之间看法不一。
“自主”两个词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背景是离不开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正在飞速的发展,然而更多的是依靠跟踪模仿、技术引进、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发展的。
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由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转变,既与科技资深发展的规律有关,也受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和制约,更是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①目前,国内对于自主创新的英文翻译各有不一致。
有"aggressive patten","independent innovation","independence innovation"不同译法。
但是自主创新不排除对国外技术的引进、吸收、再创新。
所以更准确的应该翻译成"self-directed innovation","self-determined innovation".②而国外对于自主创新的研究相对较少,因为自主创新更多的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的。
对自主创新涵义的界定众多学者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主要在以下方面存在分歧:第一,自主技术创新还是涵义更为广泛的包括制度创新在内的自主创新。
第二,自主创新是针对国家而言还是针对企业而言。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选择性地列出了国内学者对自主创新这一概念所下定义的研究文献。
学者定义技术范围制度范围国家层面企业层面陈劲(1994)自主创新的含义是“自主技术创新”,是在引进、消化以改进国外技术的过程中,继技术吸收、技术改进之后的一个特定的技术发展阶段√√施培公(1996)自主创新具有不同层次的含义,当用于表征企业创新活动时,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努力,攻破技术难关,形成有价值的研究开发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获取商业利润的创新活动。
当用于表征国家创新特征时,是指一国不依赖于他国技术,而依靠本国自身力量独立研究开发,进行创新的活动。
√√√柳卸林(1997)自主创新是创造了自己知识产权的创新√√√√傅家骥(1998)自主创新是企业通过自身努力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能力推动创√√①此处引自李建民.中国科技发展战略转变动因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04,2;25~28.新后续环节,完成技术商品化,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万君康(2000)通过本国自身的学习与R&D活动,探索技术前沿,突破技术难关,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形成自主开发的能力。
√√彭纪生(2003)自主创新是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完成技术创新全过程, 关键技术上的突破由本企业实现。
√√吕春燕(2005)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创新主体依靠自身实力,抢占技术制高点,在事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安全的热点与难点的重大科研项目、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前沿科研等方面取得突破性与原创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徐大可,陈劲(2006)自主创新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自主性,对创新成果的自主拥有,以及关注创新涉及技术的率先性和技术支持的内在性。
√√路风(2006)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坚持技术学习的主导权,并把发展技术能力作为竞争力或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源泉的行为倾向、战略原则和政策方针。
√√√吴贵生,刘建新(2006)宽松的定义:自主创新指在创新主体控制下的创新。
收紧的定义:自主创新实在创新主体控制下,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
√√√√王锋正(2007)自主创新的核心思想是不走别人的老路,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要从头做起,关键要善于捕捉并有效利用前人的崭新的理论、技术或概念打开新的局面。
√√√√表1 国内学者对自主创新的定义首先,从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对自主创新的定义局限在技术层面,陈劲更是直接把自主创新理解成自主技术的创新。
直到吴贵生,刘建新提出的主体控制下的创新和王峰正对自主创新的解释才逐渐摆脱了技术层面走向了更宽松的定义。
其次,学者们对自主的理解也不近相同。
例如:陈劲、万君康、吕春燕更多的是从国家层面理解。
而傅家骥、彭记生则是从企业层面定义的。
施培公、路风、吴贵生和刘建新则是更多的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本文综合以上学者的解释,对自主创新作出如下定义:自主创新是国家或企业通过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而形成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新的成果,并把这种结果商业化的过程。
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余江和方新(2002)把自主创新能力定义为:能独立进行产品技术、工艺技术的研发乃至开发出面向市场的有竞争力的全新产品的能力。
温瑞琚、龚建立和王黎娜(2005)认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由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价值实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四个方面综合构成。
①本文认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在市场竞争中,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下,企业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实现增长方式转变为出发点,以提高企业素质、增强竞争力为归宿,以我为主,有效整合和运用企业内外各种创新资源,有目的、有意识地准确识别、把握创新先机,有效应对技术和市场变化,开创性地进行创新活动的各种能力的有机综合。
②本文把这些能力总结为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运行能力、产出能力、环境支撑能力。
其中环境支撑能力又分为内部运行环境和外部支持环境。
因为单独对运行和产出能力的研究比较少,所以以下分别从投入和环境支撑能力出发对现有的文献做出回顾和评述。
投入能力刘和东,梁东黎(2006)从R&D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建立了R&D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的模型,并以1991—2003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有关自主创新方面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大中型企业R&D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问的长期均衡关系及不同时期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发现“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不同时期分别出现不很明显、明显、双向明显的因果关系”。
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通过加强政府对科技的引导、提高企业对科技投入的主动性、引导金融风险机构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和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外资方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但是他们的研究以大中型企业为研究对象,且数据资料截止到2003年。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王黎娜(2006)等则从创新模型方面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机理做出了研究。
提出关注企业外部资源、创新过程中资源的流动过程、知识的管理和产品中内含的创新资源的整合价值。
薛蓓蓓,蔺玉(2006)分析了国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做法总结出我国要积极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充分发挥政府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挥非盈利性机构的作用。
纪锦辉(2007)则重点从高层次专业人才方面研究其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他提出制约约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有:陈旧的人才观念、僵化的管理机制、落后的分配制度、滞后的培训制度。
张晓,李敏华(2007)则分析了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张平(2008)通过对发达国家和部分典型创新国家的分析,提出政府应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运用政府采购机制以及使用间接税收优惠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
张克俊(2008)从国家高新区的角度出发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出了研究,提出:重要途径是整合创新资源,关键是培育创新型企业,重要抓手是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战略工程,而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则是不可缺少的环境支撑。
综合以上的文献,对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是从R&D 和科技投入、高科技人才投入、金融投入方面来提高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
对于政府的作用强调的比较多,比如:政府对科技的引导、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运用政府采购机制和税收优惠政策来提高企业的投入能力。
而对企业内生的投入能力,包括后面要提到的内部运行环境的研究文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