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分散技术在滴丸剂中的
丹参酮II-A
靛玉红
解决吸收问题——增大溶出度
多数情况下药物必须以单个分子状态与 生物膜接触,方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 溶出速度的理论依据是Noyes-whitney扩 散溶解理论。 溶出速度=(固体药物表面积*药 物扩散系数/扩散层厚度)*(固体药物 表面浓度-当前溶液中药物浓度) +
固体分散技术如何增加溶出度
固体分散技术及其 在滴丸剂中的应用
是什么: 有什么用 如何使用 前途怎样:
1.什么是固体分散体
固体分散体是指将药物以分子,胶态, 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在一种载体介 质中所形成的药物—载体固体分散体系。 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所用的制剂技术 称为固体分散技术。
固体分散状态的分类
提一下前面的内容
丹参滴丸和丹参片剂比较
滴丸
起效速度 3-8min
片剂
30min
使用方法
急救 总有效率
口服或舌下
是 95.3%
口服
否 76%
发展前途
从目前我国的中药滴丸剂的研究现状来看,今后的研究重点 应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加大我国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以研究出更多品种、更适 宜的新型辅料,以解决滴丸剂可供选择的基质和冷凝剂少的问题; 通过将药物精制纯化和选择适宜的混合载体,以适应滴丸载药量 小的问题,扩大中药滴丸剂的应用范围; 由于目前多数设备制造厂家与开发滴丸剂型的科研单位分离,导 致滴丸生产设备水平远远落后于滴丸技术的发展,因此整体设备 研发水平有待提高; 结合不断发展的固体分散技术、纳米技术、包合技术、凝胶骨架 技术等拓宽中药滴丸剂的研究领域。随着中药滴丸制剂工艺理论 和实践的逐步完善,相信中药滴丸剂必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 景和应用空间,为中药现代化带来新的活
定义,通过研究中药及其制剂在体内吸
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阐明药物
的剂型因素,集体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 关系的科学。
为什么要使用这个技术
吸收是基础,没有吸收,后面的3个过程 无从谈起,口服就涉及到吸收问题,吸 收快慢顺序,静脉>吸入>肌内>皮下> 舌下>口服>皮肤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是建立在水溶液 的基础上的,而有些药物的药效成分的 水溶性较差,例如丹参酮类,靛玉红。 都是脂溶性成分。
100 0 0 10 20 30 40 50 60
0
10 20
30
40
50
60
黄芩苷的溶出度/时间曲线 点---滴丸 方块---颗粒剂 三角---胶囊剂
绿原酸的溶出度/时间曲线
固体分散技术应用——滴丸
定义:滴丸是指中药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的方 法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 凝制成的丸剂。 滴丸是利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的制剂。 分类:中药滴丸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将油性 成分分散在基质中,用熔融法制备;另一类是 将不溶于水,溶出速度慢,吸收不好的中药成 分或有效部位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成滴丸。
历史沿革
滴制法制丸始于1933年的丹麦药厂制备的维生素A、D 丸,国内始于1958年。 1968年由重庆制药八厂等单位研制的芸香油滴丸,揭 开了中药滴丸剂研究、生产的序幕。 1982年,由天津市第六中药厂研制生产的速效救心丸 成功投放市场,成为第一个被医患广泛应用的中药滴丸 产品,推动了中药滴丸剂规模化生产的进程。 1997年12月,由天津天士力研制的复方丹参滴丸获美 国FDA临床研究预审通,1998年9月其临床研究方案正 式获FDA批准进入Ⅱ、Ⅲ期临床研究,这标志着中药滴 丸剂的研究再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速释型载体:水溶性载体,如聚乙二醇(PEG) 类,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泊洛沙姆,甘 露糖醇,木糖醇,枸橼酸,酒石酸等 缓释,控释型载体:水不溶性,肠溶性。聚丙 烯酸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 (MC)、乙基纤维素(EC)、邻苯二甲酸酯 酸纤维素(CAP)、羟甲基乙基纤维素 (CMEC)。
滴丸的主要特点
起效迅速 生产车间无粉尘 滴丸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化 滴丸用药部位多 滴丸载药量小
滴丸工艺流程
药物+基质→混悬、乳化、溶融→滴制→ 冷却→洗丸→干燥→选丸→质检→分装
滴丸是利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的制 剂 将药物与载体混匀,加热熔融后迅速冷 却呈固体,使多个胶态晶核迅速形成, 得到高度分散的药物,而不是析出粗晶 冷却液的选择,水溶性基质用油性冷却 液;油溶性基质用水或者不同浓度乙醇。
制备方法
溶剂法 熔融法 溶剂-熔融法 共研磨技术 喷雾冷冻干燥 热熔挤出 静电旋压法 超临界流体
2.固体分散技术的特点
增加中药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和溶出速 度 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增加药物稳定性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为什么要使用这个技术
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 么用这个技术,
晶型:稳定 亚稳定 不稳定 溶解度:稳定<亚稳定<不稳定 不稳定的晶型会转化为稳定晶型,亚 稳定晶型也会转化,但是速度较慢,
固体分散技术打破分子间作用力,使药物由结 晶向亚稳定型转化,如药物-载体形成过饱和状 态无定形的亚稳态。物质之间以氢键相互结合, 晶型的转化都有利于提高溶出度 能够引起晶型转变的因素有:干热,熔融,粉 碎,研磨,结晶条件,表面活性剂的使用。 银黄滴丸,颗粒,胶囊三种剂型中绿原酸和黄 芩苷溶出度的比较
低共熔混合物:药物以微晶状态分散在载体中, 如木糖醇和淀粉的混合物为载体制备丹参滴丸 固态溶液: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在载体中,如 固态溶液技术制备辛伐他汀口腔崩解片 共沉淀物:是由药物与载体材料以适当比例混 合,形成共沉淀无定形物,有时称玻璃态固熔。 如芦丁—pvp的共沉淀物
固体分散技术常用载体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