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中期报告(2017.12-2018.5)
一、研究过程
(一)调查校情学情,撰写分析报告
1、实施过程。

为准确了解核心素养下我校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学情,为课题实验的展开提供可行性依据,课题组设计本调查问卷,采用抽样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
1、调查方式。

对高中段各个年级150个学生展开调查。

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真实地了解我校高中生对古诗词教学存在的看法,对古诗词鉴赏高效教学的要求,以及自身在古诗词鉴赏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期许。

撰写了调查报告。

2、报告内容。

通过问卷了解到以下学情: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不够浓厚,把背诵古诗词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日常积累很少。

对古诗词鉴赏课更是不感兴趣,缺少正确、科学的阅读鉴赏方法,对古诗词的理解肤浅、表面化。

兴趣一般,究其原因是感觉内容太难,理解不了,所以平时考练中古诗词鉴赏题失分较多。

调查分析可知,由于兴趣的缺失,学生对古诗词学习投入的时间严重不足。

课堂内容的设计和学习主动性的不足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系统掌握不够。

古诗词教学现状反使得教师的古诗词课堂教学模式陈旧、落后,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教学难度决定学生的被动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倦怠,造成学生获得古诗词知识的渠道狭窄单一。

课题组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进方法与措施。

(二)立足教学实践,开展专题教研
1、教学内容研究。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教学问题分析。

在此基础上,完成古诗词教学与高考古诗词鉴赏能力考查的对接。

我们分别从《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来正确认识高考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从而确定我们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内容。

(1)读懂诗词。

通过抓牢诗题、关注语法、结合注释、扣关键词及诵读涵咏等方法,读懂诗词。

(2)体悟形象。

品味字句,紧扣意象,互文见义,巧借诗话,体悟形象。

(3)感悟意境。

触景生情,情随境生,移情入景,景中生情,感悟意境。

(4)掌握技巧。

指导辨析,以评带鉴,拓展延伸,以写带赏,掌握技巧。

5)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立足高考,多读,多看,多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兴趣激发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因此,兴趣对古诗文的教学不容忽视。

兴趣起到了透镜的作用,把人的精力与能力如光线一样集中到一个焦点上,从而引起燃烧。

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课题组进行了以下尝试与研究:(1)导语激趣。

课题组老师备课时精心设计导语,驱动和控制学生的心理,使之更易接受知识和技能,给人以启迪,催人奋进。

(2)诵读激趣。

古诗词具有音韵美,诵读尤为重要。

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达到既定目标,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诵读过程中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3)活动激趣。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乐学古诗词,课题组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古诗词教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兴趣盎然。

(4)质疑激趣。

不断启发学生思维,引导
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到见解。

通过质疑、探究,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3、创新教法研究。

细观现今的古诗词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我们十分有必要在古诗词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我们需要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来激活古诗词阅读教学课堂,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具体可以从以下五种古诗词课堂教学形式来着手教学:(1)主题式。

选定某一主题,课堂围绕这一主题来进行。

让学生动起来,去搜集、整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2)对比式。

把两首及以上的诗词放在一起,从诗词的内容、题材、语言、表现手法、作者等方面入手进行比较、鉴定。

每一首古诗词都不是孤立的,诗与诗之间,诗人与诗人之间,诗人与诗之间,我们都能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3)吟诵式。

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诗歌教学的一种形式。

我们通过吟唱,诵读,边吟诵边摇头摆身,分角色吟诵,打节拍诵读等等。

(4)仿写创作。

就是在学完一首诗词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不限题材,无论平仄,或仿语言形式,或仿表现手法,或仿思想内容,甚至是自己的有感而发。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我们需要做的是给他们提供机会和平台。

二、初步成果
4、苏州市首届微课比赛全体参赛。

(结果待公布)
5、苏州市“2018(第七届)“试题‘命、解、评’教师团队竞赛”杨耀娟、周霞桥参赛。

(结果待公布)
三、存在问题及困惑
1、课题组成员重实践、轻理论,对古诗词鉴赏的理论研究不深入。

仅限于参阅论文,对古代文艺评论典籍没有研究。

仅限于校内课堂研究,缺少兄弟学校及网络资源的利用与研究。

2、课题组成员对自身研究缺乏系统、深入地总结和反思,撰写的论文、教案质量不高。

3、子课题的研究不够细致、深入,缺乏系统性,推广性不够。

四、后期规划
1、课题组成员要积极关注课改发展,关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根据平时的学习与实践,对当前的教育现象进行剖析与思考,从而保持课题研究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2、每位课题组成员要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围绕”古诗词鉴赏能力”这一主题,做好教学反思或课例分析,总结课例活动中的优点与不足,形成成果。

3、汇总材料,准备结题材料
(1)撰写并发表代表本课题核心研究成果的论文,力争省市级发表;
(2)重视本课题原始性研究资料的积累,做好相关集子的初步整理工作,如教学设计集、课例集、论文集等等;
(3)加强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装订,在研究过程中,勤于反思,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撰写结题报告,及时汇总上传网络平台的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