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60年来睦邻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60年来睦邻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60年来睦邻外交政策所取得的成就
摘要:建国60年来,中国在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从未改变对周边国家所采取的睦邻友好政策。

中国的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经受住了考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与日俱增,在解决许多国际问题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睦邻外交政策,努力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推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经济交融、安全对话等进一步加深。

关键词:睦邻外交;成果;发展
中国的周边外交历来在整个中国外交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际地位的改善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更加突出,总体趋于缓和的国际环境为中国稳定周边提供了良好机遇。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周边外交,将“安定四邦”作为其指导原则,奠定了中国睦邻友好外交政策的基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首先针对周边国家提出的国际关系原则,构成了中国睦邻外交政策的核心,已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此后,“求同存异”、“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主张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同构成中国睦邻友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建国以来,中国积极采取“睦邻外交”的友好政策,将“安定四邦”作为其指导原则,“求同存异”、“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主张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同构成中国睦邻友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在同周边展开的外交行动中,着力建立互信合作,着手解决分歧难点,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睦邻”就是在政治上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互谅互信。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与周边国家共同构筑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坚持不论国家大小、贫富、强弱,各国应一律平等、相互尊重,中国与文莱、尼泊尔等国的关系与中俄、中日关系就是平等的;坚持不论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如何,各国都应互谅互信、互不干涉内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这一味则的成功实践。

“安邻”就是同周边国家共同营造和平稳定的刷边环境,坚持通过对话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与争端。

中国反对“霸权安全”与“同盟安全”,主张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为基础,通过对话与合作实现共同安全。

“富邻”就是经济上与周边国家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在双边与多边两个渠道,扩大相互贸易和投资,深化利益交融,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新中国的睦邻外交政策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应有之义,是中国周边复杂地缘环境与国内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

它的实施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有利于有力驳斥“中国威胁论”、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中国以周边为依托走向世界、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国际环境。

自我国采取这一友好外交政策至今,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性国际组织进行区域合作已取得重要进展。

大致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交融不断深化,在夯实政治基础的同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这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对话取得积极成果,中国以新安全观为理论基础,强调多边安全和综合安全,谋求共同发展,表现出新的特色和思维,中国与周边国家
在安全领域的成功合作,进一步增强了双方之间的互信。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也日益加强,中国充分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与周边国家保持着程度不同的人文交流,在多领域的交往中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建国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l7个国家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参加万隆会议并发挥了重大作用。

七十年代成就: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恢复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立外交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知识产权达成一致协议,中国加入WTO等;直至近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行为,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在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我国也已占有重要一席等等,共同将我国外交政策推向更高的一层。

国家关系不断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朝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传统友好国家保持着持续友好;同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老挝、蒙古等国家的关系实现了正常化并不断加深;同韩国、新加坡、文莱等一直未与之建交的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1992年中韩建交,标志着中国同周边国家全面建交;同绝大多数邻国,尤其是周边大国、地区集团确立了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如中俄确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日确定构筑面向21世纪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而目前又在努力发展战略互惠关系,中国与东盟确定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等等。

边界问题取得积极进展。

目前,我国已同绝大多数邻国签署了陆地边界划分条约,陆地疆界基本稳定。

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是中国与邻国的第一个海上划界协定,协定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中国希望通过和平协商和谈判解决与邻国存在的领土边界问题和边界地区各种纠纷的诚意,反映了中国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愿望”。

通过睦邻外交,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中国同周边国家在加强政治互信和经贸合作的同时,也在反恐、缉毒、打击跨国犯罪、海上安全、卫生防疫、防灾减灾等领域进行合作。

中国在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上同有关方面进行合作。

2002年10月朝核问题再度激化之后,中国在朝核问题上采取积极、主动、负责任的态度,主持多轮朝核问题北京会谈。

今年9月结束的第四轮六方会谈通过了共同声明,为解决朝核问题确定了框架。

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同意制订落实第四轮会谈共同声明的具体方案、措施与步骤。

中国为解决朝核问题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作为中俄友好关系的积极推动者和研究中国多年的汉学家,季塔连科对中国60年的发展变迁有着深刻的体会。

他说,60年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并不是很长。

但就是在这短短60年时间里,中国却在经济、军事、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中国的睦邻外交不仅为本国的经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而且有效地促进了与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与共赢,对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华侨国籍问题、历史恩怨问题等,但是只要我们从宏观把握问题,坚持“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睦邻外交政策,一切面向未来,通过和平谈判,用各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妥善解决存在的政治分歧、贸易矛盾,就一定能够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深化与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睦邻外交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