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变迁史一、历史回顾1891年,德意志帝国海军军医埃里希*宝隆来到上海,萌发开办医院的设想1893年,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开办诊所1900年,在上海建立同济医院1907年10月同济德文医学堂(上海)1912年4月同济医工学堂(上海)1917年4月同济医工学校(上海)1923年3月同济大学(上海)1927年8月国立同济大学(上海第1所)1937年9月迁浙江金华1937年11月迁江西赣州、吉安1938年7月迁广西贺县八步镇1938年冬经由越南河内迁至云南昆明1940年10月迁四川宜宾李庄1946年4月迁回上海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25日市军管会接管同济大学1949年9月文学院和法学院并入复旦大学1949年10月建国后,为高教部直属院校1951年~1952年全国高校大调整,同济成为土木单科大学1954年恢复研究生教育由高教部划归城建部和建工部双重领导1958年改由建工部领导1960年6月被列为建工部重点高校1960年10月被列为高教部重点工科院校1966年重新划归高教部领导1979年经国务院同意,恢复对德联系,成为中德科技、文化交流的窗口1995年10月国家教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宣布共建同济大学1996年7月原上海建材工业学院和上海城建学院并入2000年4月原上海铁道大学与同济大学合并......二、建国初1950年代全国院校调整中的同济:1、同济医学院——>1000余人连同当时在校的11位一级教授和当时上海乃至全国最好的同济医院(宝隆医院、中美医院)由上海迁至武汉+武大医学院(尚未培养出1位毕业生)的几十人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武汉医学院——>同济医科大学——>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2、同济医学院及附属医院一部——>留在上海参加组建第二军医大学(在同济宝隆医院基础上建立长征医院,在同济新生院校舍建立长海医院,二军大副校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为同济医学毕业)——>今第二军医大学。
3、同济工学院造船系——>上海造船学院——>上海造船学院为主体+小部分西交留在上海的师生——>今上海交通大学。
4、同济工学院测量系——>在同济当时校长、中国测绘奠基人夏坚白带领下迁至武汉,加入1956年建立还未培养出毕业生的青岛工学院测绘部分,组建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今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5、同济工学院机械、电气两系——>调入西安交通大学。
6、同济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数理化三系——>调入复旦,文学院院长任复旦中文系主任,物理系主任任复旦物理系主任(建国时统一撤销学院一级,校直管系)。
7、同济理学院动物学系、植物学系——>调出组建华东师范大学。
8、同济理学院化学系——>除一部调入复旦外,一部分去组建华东化工学院(今华东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化学系。
9、同济法学院——>调入复旦后,又有一部调出组建华东政法学院。
10、同济附属高级职业学校——>上海机械专科学校——>组建今上海理工大学。
11、同济护校队等机构——>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组建今南京工业大学。
12、同济工学院土木系水利部分——>调出至南京,组建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
......*另,同济医学毕业生于1918年在上海建立了同德医学院——>1952年在同德医学院基础上组建了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1960年代,同济铁道建筑系调出组建上海铁道学院——>1970年代,上海铁道学院部分迁至南昌——>今华东交通大学。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同济工学院院长倪超等一批同济教授迁往台湾——>组建台湾成功大学,倪超任校长,现年已105岁的老校友、台湾“工学之父”张象贤任成功大学工学院院长——>今台湾成功大学。
......此时,上海第1所国立大学(1927年),拥有医、工、理、文、法5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同济,只剩下了1个土木系,并陆续加入了上海地区其它11所大学的2、3流土木。
好在同济土木还有40年代就已经闻名于国际桥梁界的“悬索桥李”、当时同济仅剩下的1个一级教授李国豪大师在,同济人发扬“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建国后几十年又顽强崛起、迅猛发展!三、历史上同济医学1、历史上的协和××1917年9月“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办医预科;1919年10月开办医本科;1920年开办护士学校;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改名为“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1942年1月因日本侵华战争,学校停办;1947年10月学校第一次复校;1949年9月改称“北京协和医学院”;1950年学校停止招生;......可见,所谓某些人吹嘘为1917年到1951年“中国包括远东最好的医科大学”,只不过是个区区25+3=28年办学史、曾经2次停办的私立学院!很牛乎?!2、历史上的同济××1893年德意志帝国海军军医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开办诊所;1900年建立同济医院;1907年医学堂开学;1927年国立大学;1937年抗战内迁;1946年回迁上海;1950年医学院连同附属医院整建制内迁武汉;......1950年代以前同济医学的毕业生中就有1位国民政府中研院院士、2位新中国卫生部长、3位中科院首批学部委员、6位院士,11位在校一级教授:梁伯强——1922年医学院毕业,1925年留德回国后,曾任同济副教授中科院(1955年) 生物学部病理学原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教授,1968年去世贝时璋——1918~1921年,医预科学习中科院(1955年) 生物学部实验胚胎与细胞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国民政府时期中研院院士、中国生化奠基人沈其震——1923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45年任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中科院(1955年) 生物学部医学、生理学原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首任院长,1993年6月16日去世裘法祖——1936年医学院预科结业后赴德留学,1946~1951年曾在同济大学医学院任教中科院(1993年) 生物学部外科学、器管移植学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教授中国外科之父吴孟超——1949年医学院毕业,1996年5月被聘为名誉教授中科院(1991年) 生物学部肝胆外科二军大副校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浆获得者、亚洲一把刀、中国肝胆之父吴旻——1950年医学院毕业中科院(1980年) 生物学部细胞遗传学、肿瘤学、人类和医学遗传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建国后的2位卫生部长:钱信忠(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崔月犁(建国前跟随乔石在同济搞地下工作)......内迁武汉时的11位一级教授:金问琪李宝实李赋京梁之彦陶恒乐谢毓晋于光元姚永政杨述祖张涤生谷镜妍......不要闭着眼睛瞎吹什么祖上就是最牛的,要用事实说话!3、今天的协和××195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沈其震(同济医学出身)任首任院长;1966年,停止教学;1978年,恢复教学;1985年(时间可能不确切,希望牛人考证),中国医学科学院挂出了另一块牌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可见,此协和非彼协和,历史上的协和已经死了。
今天的协和实际上是卫生部所属的中国医学科学院,是国家的一个研究机构,集中了国家最优质的卫生科研资源,同时兼职搞教学,这也是清华垂涎已久、却至今无法实质性吞并的最重要原因......四、同济的现状贵族出身、光明磊落、高尚正直、严谨求实的同济世界一流的学科及成就:1、深海地学——汪品先任国际大洋钻探首席科学家领衔国际大洋钻探,IODP-China设在同济;2、桥梁与结构——国际十大结构工程大师、获国际结构工程功绩奖的李国豪,项海帆任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副主席,范立础任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中国国家团主席,同济人领衔科研攻关搞出来世界级水平的上海洋山深水港跨海大桥、长江黄浦江等处的若干座具有世界地位的桥梁;全国第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及成就:1、桥梁2、岩土——孙均任国际岩土学会副主席,同济人领衔科研攻关搞出来若干突破世界纪录的隧道、地铁等;3、道路与铁道4、城市规划与设计——同济中标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吴志强任世博会总规划师;5、海洋地质;全国一流、实力强悍的学科及成就:1、建筑学——阮仪三或联合国大奖,美国科学院建筑师学会7位中国籍会员同济3位,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年设计经费5亿多,是排行老二的几倍之多,在自由的市场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2、环境——高廷耀90年代初即为欧洲最高环境奖亚洲唯一提名人,同济人领衔攻关使黄浦江等黑水变清,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学院设在同济;3、交通——全国唯一的道路与交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世界一流的国家磁浮交通试验线、轨道交通试验线;4、汽车——投资4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投资5亿元的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同济人领衔国家863重大专项电动汽车研究,同济人研制出了超越1、2、3号,春晖1、2、3号,国内首辆线传操控汽车及车载信息系统,新一代超越荣威燃料电池汽车并参加国际大赛名列前茅等等......同济新兴的学科1、材料——传统的混凝土材料研究是同济盖世无敌的强项,现如今同济人领衔科研攻关又研制出了完全可降解、成本最优、可产业化的环保玉米塑料;2、电子信息——同济人研制出了“神芯一号”、“神芯二号”、国内首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2位全定制CPU 等集成芯片;3、软件——同济软件学院在教育部评比中位列全国前5,同济软件学院获赠价值上亿美元的IBM大型主机等设备,微软、苹果等公司纷纷把合作研发机构设在同济;4、传播与艺术——在留德归国艺术大师林家阳、王小慧的带领下,和高水平的良好国际合作背景下,同济传播、动画、艺术、音乐等等学科迅速崛起,在业内声誉卓著;5、电影——在上影集团和同济的精心打造下,同济影视专业正在蒸蒸日上,重现大上海东方巴黎的辉煌艺术之都风采已是为期不远......【附图】位于大上海核心区(内环线以内)的同济四平路本部校区,未来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大大拓展,并规划依托同济优势学科在周边形成年产值数百亿元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五、今日同济的世界级学术大师1、担任国际大洋钻探首席科学家的汪品先,2、上世纪40年代即以“悬索桥李”著称于国际桥梁界、获国际结构工程功绩奖、国际十大结构工程大师称号的李国豪,3、担任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副主席的项海帆,4、担任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中国国家团主席的范立础,5、担任世博园区总规划师的吴志强,6、获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的阮仪三,7、美国科学院建筑师学会7位中国籍会员中的3位同济人(冯纪中、罗小未、郑时龄),8、担任国际岩土学会副主席的孙均,9、上世纪90年代初即为欧洲最高环境奖亚洲唯一提名人的环境工程专家高廷耀,10、世界著名的汽车专家万钢,11、担任国际工程管理学会副主席的丁士昭,......【附图】同济位于上海国际汽车城的、代表中国当代规划最高水平的嘉定校区(总规划面积3000亩,并根据需要继续拓展),分为九大功能区:1.行政服务培训区(校前区)2.公共教学区3.二级学院区4.研发实训区5.体育运动区6.生活休闲区7.公共绿地区8.轨道交通试验区(包括世界一流的磁浮交通、轨道交通试验线及综合实验室)9.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试验区六、何谓“同济精神”校党委书记周家伦在接受凤凰卫视同济大学百年校庆专题片摄制组采访时谈同济精神每一所百年名校,都有深厚的属于自己独特的积淀,这种沿袭的文脉通过物质和非物质的形式代代传播,成为独特的品行、气质、个性,我理解这就是一所百年名校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