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护理学 泌尿系统 尿路感染PPT参考幻灯片

内科护理学 泌尿系统 尿路感染PPT参考幻灯片

36
诊断要点
1、确诊NS: 主要根据尿蛋白定量和血浆清蛋白
2、确认病因: 原发性需排除继发性NS 病理类型有赖于肾活组织病理检查
3、判定有无并发症 4、鉴别诊断
37
治疗护理要点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患者需卧床休息;
水肿消失、一般情况好转可起床活动。 2、饮食: (1)高热量:30~35kcal/kg.d (2)低盐:<3g/d,水肿时应限制
6、做好口腔护理,应在清晨,餐后及睡前协助病人漱口。
7、按医嘱早期应用足量、有效抗感染药物,并注意观察疗效及毒
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同时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增强疗
效、减少尿路刺激征。
8、正确留取尿液标本,向病人解释检查的意义和方法。
24
护理诊断: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痛/与尿路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 1、环境清洁、安静 2、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协助完成各种日常生活,减轻病人不适 3、各项护理操作最好能集中进行,以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以 利疾病康复 4、嘱病人多饮水,勤排尿,给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 5、皮肤护理,勤换衣裤,指导病人做好个人的全身及外阴部卫生 6、病情观察:体温、症状变化 7、监测:病原学、影像学等检查结果,指导病人正确留取尿标本 8、出现肾区或膀胱区疼痛时,指导病人给予局部热敷、按摩,或 分散病人注意力,减轻病人焦虑,缓解疼痛;对高热、头痛及腰 痛者给予解热镇痛剂 9、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并按时、按量、 按疗程服药,勿随意停药以达彻底治疗的目的 10、按医嘱口服碳酸氢钠可碱化尿液,减轻尿路刺激征,症状明 显者可给予阿托品、普鲁苯辛等抗胆碱药对症治疗 11、避免劳累,经常参加运动,加强营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25
大肠杆菌约占60~80% 其他: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
产气杆菌、葡萄球菌、粪琏球菌 厌氧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 多为一种细菌,少见混合感染
3
发病机制
• 易感途径
–上行感染(逆行感染)最常见
正常寄生菌
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损伤
细菌的毒力大
–血行感染:
较为少见,不及10%,比较多见于新生儿
• 患者平素体健,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上 述类似发作史。
22
• 体检:T38.8℃,P100bpm,R20次/分,Bp130/80mmHg。急
性病容,神清,皮肤无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两肺呼吸
音清晰,未闻干、湿罗音。心率100次/分,律齐,未闻病理性杂
音。腹软,肝、脾未及。两侧中尿管点压痛点阳性,下输尿管
18
治疗
• 急性膀胱炎:短程疗法,要求尿内浓度高 • 急性肾盂肾炎:要求血内、尿内浓度均高
–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 –抗菌治疗:
• 轻症:喹诺酮,口服,2w 尿检阴性后再用3~5天
• 较重症:喹诺酮,静脉, 2w • 重症:喹诺酮+广谱抗生素,静脉, 2w
19
治疗
• 急性膀胱炎:短程疗法,要求尿内浓度高 • 急性肾盂肾炎:要求血内、尿内浓度均高 • 慢性肾盂肾炎
白细胞管型
血尿、尿蛋白(小管性) 8
临床表现
尿感的症状可无、可轻、可重
1、膀胱炎、尿道炎 2、急性肾盂肾炎 3、慢性肾盂肾炎 4、无症状细菌尿 5、并发症
慢性肾盂肾炎 迁延,可急发
不明显 轻
多为大肠杆菌
小管持续性损害
9
临床表现
尿感的症状可无、可轻、可重
1、膀胱炎、尿道炎 2、急性肾盂肾炎 3、慢性肾盂肾炎 4、无症状细菌尿 5、并发症
12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尿常规
尿细菌学检查
标本采集:清洁中段尿培养
膀胱穿刺尿培养无假阳性
真性菌尿:>105/ml
假阳性见于:中10前4~尿1收05/集m不l 可规疑范阳,性尿被白带污染; 尿培养在室温超<1过041/hmrl才污检染验,检验技术有失误。
假阴性见于:患者1周内用过抗生素;尿液在膀胱内
27
病因
多种病因、多种病理、多种临床疾病
原发性
继发性
儿童 微小病变
过敏性紫癜肾炎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青少年 系膜增生性肾炎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中青年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
中老年 膜性肾病
糖尿病性肾病 肾淀粉样变性 骨髓瘤性肾病
28
病因
继发性NS包括: • 感染:细菌、病毒、原虫、蠕虫 • 药物:汞、毒霉胺、海洛英、非甾体抗炎药、 • 毒素及过敏:蜜蜂刺伤、蛇毒、花粉 • 肿瘤:肺、胃、结肠、乳腺等
尿路感染
1
概述
• 尿路感染:细菌直接侵袭尿路引起的非特异性感染 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疾病之一 是成年人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 流行病学:男性少发,女:男≈10:1 未婚少女2%,已婚女性5%,孕妇7% 老年10%
• 分类: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孟肾炎 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
2
病因
• 细菌的致病力和机体抵抗力的对抗结果 • 任何细菌侵入尿路均可能引起尿路感染 • 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肠道G-杆菌
肾病综合征
26
概述
• 肾病综合征(NS)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具有 以下共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 >3.5g/24h 低蛋白血症 A<30g/l 水肿 高脂血症
肾病综合征不是对疾病做出的最后诊断 在儿童肾小球疾病中约70~90%,成人20~30% 不同病理类型NS的自然病程、预后等均有所不同
白血病、淋巴瘤、何杰全氏病、多发性骨髓瘤 • 遗传性疾病: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家族性综合征 • 代谢性疾病: DM、甲亢、甲减、淀粉样变 • 其他:子痫、移植肾慢性排异
29
临床表现
• 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症的标志 是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
• 特点:尿蛋白定性+++~++++ 定量>3.5g/24h 多为选择性蛋白尿
• 机制: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作用受损 肾小球“三高”
30
临床表现
• 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症的标志 • 低蛋白血症:蛋白尿丢失
摄入减少 Ig(如IgG)及补体↓
31
临床表现
• 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症的标志 • 低蛋白血症: • 水肿:是肾病综合征患者最明显的体征
–特点:最初多见于踝部,凹陷性 严重程度与低蛋白血症的程度呈正相关
3、给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水,每日摄入量2000ml
以上,高热,暂不能进食者则需静脉补液,滴速不宜太快,以免引
起肺水肿。
4、密切观察病情,监测T、P、R、Bp, q.4.h.体温突升或骤降需
随时测量并记录。
5、病人寒颤时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大量出汗者应及
时更换衣服和被褥,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1
病例分析: • 马某某,女,25岁,工人。因发热、畏寒、腰酸6天,
症状加重伴尿痛,尿频、尿急3天,于2003年1月16 日入院。患者于6天前夜班回家突感全身不适,发热 伴双侧腰酸,稍有畏寒、咽痛,无鼻塞、流涕、咳嗽。 入院前三天体温升至39.8℃~40.3℃,畏寒明显,时 有寒战。并出现尿痛、尿频、尿急,腰酸加剧。曾由 厂医肌注青、链霉素,症状未能缓解,昨去妇儿医院 诊治。查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2~3/HP。血 常规白细胞19.3×109/L,中性0.89,以“泌尿道感染” 转来本院,昨夜门诊留观,给予氨苄青静滴等治疗, 今日收入病房。
15
诊断
• 定性:不能单纯依靠临床症状体征 –症状+真性菌尿→ –无症状+真性菌尿×2次(同一细菌)→ –症状明显+尿WBC>102/ml +常见致病菌+女性→
• 定位:主要靠症状 –尿沉渣抗体包裹细菌:特异性和敏感性不理想 –回顾性诊断
16
治疗
• 根据药敏实验用药 结果未有时选用对G-杆菌有效的抗菌药
感染灶的细菌经血流到达肾脏(败血症)
–淋巴管感染:
–直接感染:
4
发病机制
• 易感途径
• 易感因素
– 尿路梗阻和尿流不畅
– 尿路畸形或功能缺陷
–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 全身疾病
• 导尿及泌尿道器械检查
– 邻近器官感染
– 妊娠
– 遗传因素
5
6
临床表现
尿感的症状可无、可轻、可重
1、膀胱炎、尿道炎
2、急性肾盂肾炎 3、慢性肾盂肾炎 4、无症状细菌尿 5、并发症
点及膀胱区无明显压痛,麦氏点无压痛,二侧肾脏未及,腰肋角
压痛不明显,肾区轻度扣击痛。脊柱四肢无殊,神经系统阴性。
•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Hb97g/L,RBC3.42×109/L,WBC20.6×109/L,N
0.96
尿常规:上皮细胞(+),白细胞(++++),红细胞2~6/HP。
肾功能正常
洁尿培养:三次阴性
–机制:低蛋白血症→血液胶体渗透压下降 有效血容量减少,激活RAAS →水钠潴留 肾血流量减少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32
临床表现
• 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症的标志 • 低蛋白血症: • 水肿:是肾病综合征患者最明显的体征 • 高脂血症
33
临床表现
• 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症的标志 • 低蛋白血症: • 水肿:是肾病综合征患者最明显的体征 • 高脂血症 • 并发症:
(但应避免长期不合理的禁盐) (3)正常量优质蛋白:0.8~1.0g/kg.d
(肾功能不全时根据Ccr调整) (4)低脂、高纤维素饮食,注意补充微量元素
起病 尿路刺激征
全身症状 致病菌
肾脏损害
尿液变化
膀胱炎、尿道炎

明显
不明显
多为大肠杆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