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 诗词五首》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 诗词五首》课件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建造房舍。结, 饮酒(其五)
建造、构筑。庐, 陶渊明
简陋的房屋。
指上层人士之 间的交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状元成才路
喧嚣扰攘的尘世。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没
有车马的喧闹。
如此,这样。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 感受诗歌的魅力,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 养。(重点)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 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 人。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
状元成才路
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状元成才路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 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本诗选自《陶渊明集》卷三(中华 书局1979年版)。陶渊明辞官归隐后, 写了不少描述田园生活,反映归隐自洁 的人生追求的诗作。本诗是其中具有代 表性的一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
xuān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l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huán
25 诗词五首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 大精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 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这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1. 了解五言古诗的体裁特点,识记作家作品, 背诵并默写诗歌。(重点)
2. 反复诵读,品味重点字、句的含义,理解 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状元成才路
zhònɡ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xié
乐府曲名。
比喻敌军攻
雁门太守行
城的气势。
李贺
坍塌。
黑 云 压 城 城 状元成才路 欲 摧,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甲 光 向 状元成才路 日 金 鳞 开。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抵达。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天寒霜降,战鼓声 沉闷而不响亮。
形容鼓声低沉; 不高扬。
【句解】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指宝剑。
【句解】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持宝
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状元成借指战争。
相当,值。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抓,挠。 简直。
一种别住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髻的长条状
稀疏。
首饰。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意:战火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人的
状元成才路
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满头白发越抓
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了。
2.用词传神,动人心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字使人触
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颔联“溅”“惊” 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颈联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 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尾联“白头”而又稀疏到 “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 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偏远,偏僻。
诗意: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 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是官场你争我夺, 点明归隐之所。 互相倾轧的写照。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自问自答,言语之间 指心志高远,淡泊 尽显自豪和自足之情。 名利,宁静处世等。
东边的篱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安城中,目睹春华,耳闻鸟啼,感伤国事,思念妻 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乱早日平息,他盼望得到 妻儿的消息。他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 发现白发稀少得都有些插不住簪子了。一位挂念亲 人、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 可作两种解释:①诗人因伤感时事,见花而 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②以花、鸟拟 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 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
我赞成第一种解释,因为花、鸟 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 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 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 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 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 落泪,闻鸟而惊心呢?
我赞成第二种解释,以 花、鸟为“感”“恨”的主 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 的结果,体现了诗人感时伤 世的感情。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句解】 敌军似乌云压近,城墙似乎将要坍
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 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即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 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句解】 状元成才路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 状元成才路
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1.情景相融,意境深远。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这
“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适而自 在,山静穆而高远,寓情于景,自然醇美。
2.语言朴素,结构严密。 前两句写对安静生活的追求,第三句承
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最后两句直抒胸 臆,从自然景色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脱口 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赏析点拨】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 句中“黑云压城”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黑云压城”,描绘出敌人的力量强大,来 势凶猛,渲染出守城将士面临的危急形势。画面
状元成才路
色调凝重、阴暗。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
状元成才路
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 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出来。
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场 的虚伪和狡诈。为了生计,他几次出仕,但都极不 情愿,最后终于解职归田,永不出仕。这里所说的 “车马”指达官贵人的轿乘,也就代表着官场烦琐 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归隐田园,虽说仍然
离不开“人境”,但却没有了这样的烦扰,所以诗人 说“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实际上道出了 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主要是追求一种精 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偏远。因为作者 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虽居闹市却觉得偏僻安静, 这两句体现了作者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由,厌恶 官场的黑暗虚伪的思想感情。
本诗选自《李贺诗歌集注》卷一(上海人民出 版社1977年版)。李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割据, 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多次战争,国家的安定和统 一受到严重威胁。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 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分析,诗作可能是在平定藩镇 叛乱战争这一背景下写的。
雁门太守行
sài 李 贺
yān zhī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品味尾联的妙处?
“白头”表现了诗人日益衰老,一个“搔” 字写出了诗人因愁闷而频频挠头的情状,“更 短”体现了愁的程度。诗人通过写头发的变化, 表现了忧愁万分、憔悴不堪的情状,含蓄生动 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望春城 所见:国破 草木深 触景生情 忧国
春 败相 所感:花溅泪 鸟惊心 寄情于物 伤时
山间的云气。
相伴。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 辨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意: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归巢。这里边 有人生的真谛,想状元成才要路 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 分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诗的作用及 含义。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点明诗歌主旨。“此中” 指此时此地的情和境。“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 的和谐景象中悟到的自然意趣,它包含了大自然淡 泊闲逸、自由随性、各有所归的意趣,也包含了物 我合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与追求。
闲适淡泊的样子。
诗意:(我)在东篱下
状元成才路
随手摘摘菊花,闲适淡泊地
状元成才路
欣赏南山胜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请赏析这句诗。
这两句诗妙手偶得,浑然天成,诗人悠闲地在篱 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怡然自得,那样超凡脱俗, 以景物衬托诗人的闲适。“悠然”形象地写出诗人所 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写出了诗人远离 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 不经意间看到南山美景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内 心与自然的契合,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雁门太守行
李贺
1. 识记作家作品,背诵并默写诗歌。(重点) 2. 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这首诗
的写法。(难点) 3. 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学习诗人的爱国精
神。(重点)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 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世 称李长吉、李昌谷等,与李白、李商 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代表作有 《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有《昌谷集》传世。
1.触景生情,意境深沉。 《春望》一诗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
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 而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后四句重在抒情, 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白头”),情中自 有景。时代之悲愤、骨肉之深情,郁积胸中,诗人 不肯直抒,而是寄寓在花鸟等景物与搔头的细节中, 创造了含蓄深沉的诗歌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望 念家人 期盼:家书—状元 —成才路 万金 夸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