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2017年同步练习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2017年同步练习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2017年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______(2)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______(3)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______(4)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39.0分)2.《雨的四季》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抓住春雨的什么特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3.《雨的四季》课文的第三段“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一句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4.《雨的四季》中怎样理解“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这句话?5.卧听风雨①先是一道闪电一下子照亮了卧室,又迅即恢复了黑暗,仿佛即开即落的巨大的白花。

然后,雷声轰然而至。

继而,风雨大作。

我从梦中醒来,类似一尾鱼从深深的海底浮出了水面。

哗哗作响的雨声密集得没有一丝缝隙和缺口。

雨声与风声的力量相等。

我的这间位于住宅楼顶层的卧室,仿佛成了危巍嵯峨的河岸。

河水汹涌啊!我卧于岸上,仿佛一只不穿衣服的昆虫卧于岸上。

半开着窗子,雨滴随风落在我的身上,仿佛水花溅在那一只昆虫的身上。

这是夏季的雨,盛大,劲健,使卧听者愈感渺小。

这是万物拔节、繁殖时期正需开怀畅饮的喜雨啊,沛然淋漓于田野、森林、草原、兽穴之上。

我的双手也许将会因这一场夜雨的影响而发生些微的变化吧?更粗壮一些并饱含汁液,继而开花结实,收获十亩金黄的汉字?②没有闪电和雷鸣。

不知何时窗外开始飒飒有声,雨声。

卧室内的寒意又重了一层。

风声大于雨声,这是秋夜之雨的特征。

“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位听雨的古代书生,窗外有一池荷塘。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这位听雨的古代书生,枕边有一位美人。

而我独卧,窗外只有几棵法国梧桐,可以细微地辨别出树枝相互摩擦的声音,又一片黄叶随风坠入雨中的声音,两只小鸟在巢里低语的声音……卧听风雨,我感觉自己渐渐脱离了现实,仿佛孤居于森林之中、湖水之湄,一间木屋安放着我的身体、书籍、桨、玉米种子。

而被秋雨淋湿了身体的兔子、乌鸦、土拨鼠等等小动物被我的灯光吸引,纷纷跑来聚拢于木屋的四周甚至屋顶,从而证明我是一个有能力给它们带来暖意的人……一个卧听者再次陷入的梦境,有了秋雨的因素。

③风声远远大于雨声了。

风声如狮吼虎啸,而雨声仅仅如琴瑟,且夹杂着雪粒,一同打击在窗上。

冬天这个鼓手在软硬兼施地练习指法。

我是蒙在鼓中的人了?季节正因一次次夜雨而不断转折并变幻着面目,日益冷峻。

这是可以令古代的书生们梦境驰骋并留下佳作的雨夜啊!陆游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便一齐涌入他的梦中,涌出他的狼毫。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便梦回吹角连营了。

五十弦翻塞外之声……而我枕边无酒(有饮料),无剑(有鼠标),一个被股票、物价消磨了壮志的人怎有颜面对满纸壮语的先人?这是属于英雄暮年的雨呵!挟带着早年的沙场、野草、呼喊卷土重来,安慰着苍苍白发下的永远不愿疲顿安卧的烈士之心。

而我,只有卧听而已。

④也只有春天的雨夜能够减少一丝我内心的痛感和不安。

沙沙沙,没有了夏雨的肃穆、秋雨的苍凉、冬雨的尖锐。

雨声大于风声,这是春夜之雨的特征。

我想,雨声是否类似于身体,而风声是否类似于灵魂呢?春夜之雨使身体大于灵魂并使两者趋于和解了吧?因而卧听之人的内心大都应该趋于平静、欣悦。

比如,蒋捷“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显然是万念俱灰的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则显然是温醇醉人的春雨。

再比如,还是陆游,在杭州的某座小楼里卧听一夜春雨,便不再梦铁马、梦冰河,而是期待第二天早晨深巷里会出现卖杏花的人了。

我栖居的这座楼也许太大了一些,楼外的巷子太宽阔直率了一些,所以我对卖杏花的人自杭州一路寻觅到我的楼下已经不抱幻想。

窗外的酒店里,卖玫瑰的人倒是不少。

想一想陆游,他大概是一个只宜于买杏花的人吧?(1)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个词概括四个雨季的特点。

(2)作者由“听秋雨”引发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先是一道闪电一下子照亮了卧室,又迅即恢复了黑暗,仿佛即开即落的巨大的白花。

然后,雷声轰然而至。

继而,风雨大作。

(4)请你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心境。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6.下面两句话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春雨具有滋润万物,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

(2)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她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改进。

7.阅读下面的语段,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有的地方,雨下得特别多,甚至天天在下雨。

我国四川西部,山岭起伏,那里的峨眉山是大陆上多雨的地方,有“西蜀漏天”之称。

世界最多雨的地方在威尔里尔和乞拉朋齐。

夏威夷群岛的威尔里尔,年平均降水量达11680毫米;而印度的乞拉朋齐,1861年曾出现年降水量20447毫米的纪录,1960年8月到1961年7月,出现了26461.2毫米的最高纪录。

而有些地方却终年无雨。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雨水最少的地方。

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部的若羌,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毫米。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一连几年都不下雨,阳光灼照,空气干燥,被称为沙漠中的沙漠。

四、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8.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花苞.______ 静谧.______吝啬..______ 高邈.______莅.临______ 咄.咄逼人______ 彩棱.镜______ 淅.______淅沥.______沥。

9.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1)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旷。

______(2)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侍着雨点。

______(3)但是,人们受够了冷洌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

______(4)在冬日灰濛濛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

______。

10.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活动一:猜一猜】猜下列谜语,各打一自然现象。

①水皱眉,树摇头,草弯腰,云逃走。

②家在湖泊海洋,常在高空飘荡;春夏来到人间,滋润草木生长。

(2)【活动二:写一写】收集含有“风”“雨”的成语和俗语。

(3)【活动三:赏一赏】大自然的风雨,浸润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所以它们的身影一再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

请你展示一句写风或雨的古诗文名句(要注明作者和出处),并作简要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2017年同步练习卷答案和解析【答案】1. 比喻;比喻;排比;拟人2.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

通读《雨的四季》,明确文章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和情态,从听觉、视觉、嗅觉等不同感官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

答案: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和情态,从听觉、视觉、嗅觉等不同感官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

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通读《雨的四季》课文的第三段,明确中心句是“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下文是从五个方面具体说明“别有一番风情”,用原句或自己的话总结即可。

答案:①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②光头浇雨,更有滋味;③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④暑气被一片绿吸收;⑤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夏雨的交响曲。

4.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通读全文,结合写作背景和文意,重点体会“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的含义。

本句表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

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四季的雨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

答案: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

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四季的雨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

5. (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根据第一段“这是夏季的雨,盛大,劲健,使卧听者愈感渺小。

”可以看出夏雨的“盛大”或“劲健”;根据第二段“卧室内的寒意又重了一层”“风声大于雨声”可以看出秋雨的“苍凉”;根据第三段“风声如狮吼虎啸,而雨声仅仅如琴瑟,且夹杂着雪粒,一同打击在窗上”可以看出冬雨的“尖锐”。

根据第四段“也只有春天的雨夜能够减少一丝我内心的痛感和不安。

”“没有了夏雨的肃穆、秋雨的苍凉、冬雨的尖锐。

”可以看出作者着力表现春雨的“温醇”。

(2)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概括。

文章在第二段描写听秋雨的感受。

作者由秋雨联想到“留得残荷听雨声”、“共眠一夜听秋雨,小蕈轻衾各自寒”的古人诗句,同时又想象自己孤居于森林的木屋中,小动物们聚拢于木屋四周的情景。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作答时,需根据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或富有表现力的手法,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

这句话中的“先是、迅即、然后、继而“表现了夏天的雨来得急促的特点。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

本文主要描绘了作者在四季听雨的不同感受,“听雨”明为写景,实是写一种闲适的心境的表现,表达出作者闲适、豁达的心境,作者以“听雨”为媒介,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答案:(1)夏雨:肃穆;秋雨:苍凉;冬雨:尖锐;春雨:温醇。

(2)作者联想到“留得残荷听雨声”“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的诗句,并想象自己孤居于森林的木屋中,小动物们聚拢于木屋四周的情形。

(3)示例:作者运用“先是、迅即、然后、继而”一系列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现了夏雨来得急促的情形。

(4)通过听雨,作者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表达了作者闲适、豁达的心境。

6. (1)缺少宾语中心语,“万物”之后加上“的作用”或“的功能”。

(2)动宾搭配不当,把“改进”改为“提高”。

7. 本语段有两段组成,通读明确中心句是“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然后从两方面介绍这一情况:有的地方,雨下得特别多,甚至天天在下雨;而有些地方却终年无雨。

然后分别举例说明各自情况。

所以探究结果可以是: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答案示例: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8. bāo;mì;lìn sè;miǎo;lì;duō;léng;xī;lì9. 犷;待;冽;蒙蒙10. (1)猜谜语,细读谜面,结合自己的分析与感悟可得出谜底。

第一则谜语的谜底是风,第二则谜语的谜底是雨。

(2)含有风和雨的成语与俗语有很多,比如风调雨顺、风雨交加、血雨腥风、闻风丧胆、兴风作浪等。

雷声大,雨点小。

听风就是雨。

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行又遇打头风。

无风不起浪等。

(3)本题考查古诗积累,作答本题时,任选一句自己积累中的与风雨有关的诗句进行赏析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