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关于成立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公司可行性报告投资分析/实施方案报告摘要说明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汽车产业现已步入产业成熟阶段,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从横向生产格局来看,汽车工业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处于支柱地位,但增速较为缓慢:相比而言,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处于经济的快速增长期,该等国家的人口基数较大、人均汽车保有量较低、潜在需求量较大、人力成本较低,由此使得全球汽车工业逐步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在前述背景下,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厂商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借此得以快速发展,并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xxx有限公司由xxx投资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实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260.0万元,占公司股份55%;B公司出资210.0万元,占公司股份45%。
xxx有限公司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有限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3269.4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370.29万元,占总投资的72.50%;流动资金899.20万元,占总投资的27.50%。
根据规划,xxx有限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6802.00万元,总成本费用5330.49万元,税金及附加60.88万元,利润总额1471.51万元,利税总额1735.36万元,税后净利润1103.63万元,纳税总额631.73万元,投资利润率45.01%,投资利税率53.08%,投资回报率33.76%,全部投资回收期4.46年,提供就业职位127个。
我国汽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全球分工和汽车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一方面,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看好我国稳定发展的汽车市场以及低成本的优势,加快了到我国合资或独资设厂的进程:另一方面,我国本土企业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改造,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也实现了长足的进步。
第一章总论一、拟筹建公司基本信息(一)公司名称xxx有限公司(待定,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二)注册资金公司注册资金:470.0万元人民币。
(三)股权结构xxx有限公司由xxx投资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实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260.0万元,占公司股份55%;B公司出资210.0万元,占公司股份45%。
(四)法人代表闫xx(五)注册地址xxx产业示范中心(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福建省,简称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依山傍海态势,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2019年10月,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下辖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地级市,共有12个县级市,44个县,29个市辖区。
常住人口397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42395.00亿元,增长7.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7139元,比上年增长6.7%。
(六)主要经营范围以汽车零部件行业为核心,及其配套产业。
(七)公司简介xxx有限公司由A公司与B公司共同投资组建。
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有限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二、公司主营业务说明根据规划,依托xxx产业示范中心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汽车零部件为核心的产业示范项目。
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长,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成功融入世界零部件采购体系,在汽车产业链全球化配置的趋势影响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额也呈递增趋势。
2009年至2019年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由129.59亿美元上升至530.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95%。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销量自2013年以来便维持在2000万辆以上,2018年前11月累计销量达2542万辆。
在汽车工业带动下,汽车零部件制造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第二章公司组建背景分析一、汽车零部件项目背景分析我国汽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全球分工和汽车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一方面,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看好我国稳定发展的汽车市场以及低成本的优势,加快了到我国合资或独资设厂的进程:另一方面,我国本土企业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改造,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也实现了长足的进步。
同时,与国际市场相比,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集中度还不高。
汽车工业是最具全球化发展特征的产业之一,企业需要达到足够的生产规模和资金实力才能实现全球化生产和发展战略,因此汽车工业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发展需要依托于较高的产业集中度。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企业,这些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促使汽车零部件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2019年我国合计生产汽车2,572.1万辆,产销量连续十一年保持世界第一。
2019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为2.6亿辆,汽车保有量仅为186辆/千人,而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800辆以上,我国汽车普及程度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我国汽车行业仍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根据《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我国汽车产量2025年将达到3,500万辆左右,较2019年增长36.07%。
随着汽车轻量化、节能化和环保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预计未来十年汽车的各个主要部件用铝渗透率都将明显提高;到2025年北美地区汽车用铝量将达到250千克/辆。
我国汽车产量已连续11年稳居全球第一,但在汽车铝化率方面,我国还相对比较落后,目前中国乘用车平均用铝量为130千克/辆左右。
若国内汽车用铝量在2025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即使在汽车铸件市场没有增长的前提下,铝合金零部件的年均产量仍将有11%以上的增长。
综上,我国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汽车行业的持续增长和汽车用铝合金化进程的加速为我国再生铝行业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我国再生铝行业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前景良好。
汽车零部件行业为汽车工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受汽车制造业、铸造业等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影响。
汽车产业是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采取鼓励、支持的政策方针,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扶持汽车产业以及汽车轻量化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持续走好的形势下,中国汽车工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年保持世界第一,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虽然受到政策因素和宏观经济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速有所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是鉴于我国汽车保有量相对发达国家仍然偏低,较大的人口基数和较低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使得我国汽车市场还具备较大的增长潜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和产业技术升级,我国汽车产业尤其是零部件产业已经进入“深度国产替代”的新阶段,由此前整车装配、内外饰基础零件、核心零件合资模式过渡到高壁垒核心零部件的深度国产化(国内自主厂商取代外资或合资厂商),核心零部件领域由国际厂商(包括其在华设厂、合资企业)主导的局面正逐渐被打破,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的浪潮为具备先进制造能力的本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由于汽车大多行驶在人口密集区域,尾气排放影响人民健康,防治汽车废气污染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全球性问题,汽车轻量化作为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铝合金因其较低的密度和优质的性能比重,在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上的应用逐步增加,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动汽车用铝合金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发展。
汽车零部件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行业内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资金实力较弱,资金来源主要为企业留存收益的滚动投入和银行间接融资,融资渠道单一,不能迅速地促进企业规模的持续护大及技术实力的持续提升,后续发展潜力受到制约。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大多数企业产能规模均较小,整个行业内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相对较少,只有少数企业具备产品方案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开发与制备、铸造、机加工及后期检验等多个环节的整体能力,因此,行业整体难以获得生产和研发上的规模优势,不利于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二、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长,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成功融入世界零部件采购体系,在汽车产业链全球化配置的趋势影响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额也呈递增趋势。
2009年至2019年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由129.59亿美元上升至530.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95%。
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系围绕整车市场的发展进行布局。
随着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不断成长,新兴经济体成为整车消费的主要增长区域,由此带动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生产、研发向新兴市场转移。
2012-2018年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7%,远高于北美的19%,欧洲的4.%,韩国的3.5%和日本的4.3%。
迅速扩大的市场空间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向专业化、体系化、规模化发展,同时也为行业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我国逐步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及西南地区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