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教师人格特点和教师人格修养

论教师人格特点和教师人格修养

论教师人格特点和教师人格修养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

这里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品和资格。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告诉我们:“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

一般来说学生都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他们把教师看成自己学习上的导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

任何一个成功的人,无不受益于教师高尚人格的影响。

一、展现人格风采,强化师德
教师人格的力量首先应当表现出坚定明确的方向性。

每个教师都要始终如一地把热爱教育事业当作自己人格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永远以一种旺盛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

其次,教师人格的力量应当表现出言行的一致性。

一个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自己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立教。

此外,教师人格的力量还应以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德、良好的作风、渊博的学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去追求理想的人格。

1997年9月5日柳斌同志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的总结讲话中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当前仍要把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作为重点……
教师这个词的本质含义,我想就是“奉献”两个字。

如果丢掉了奉献,那就不能称其为教师。

如果说,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这座大厦的主框架,那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又是职业道德素质框架中的钢筋。

作为老师就要有乐于清贫、甘心奉献的精神。

二、教师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榜样和引路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

教师理所当然地被学生看作社会成年人的优秀代表,其个性修养,成熟状态对学生会产生示范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讲,教育就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教师的工作过程就是以自己的人格修养来影响学生,塑造学生现代化人格的过程。

因此,追求与完善高尚的人格是新时期班主任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在班集体建设实际工作中,教师应十分重视自身人格修养,不断提高人格品格。

有位全国优秀教师这样说:“有人认为教师是春雨,是人梯,是渡船,是蜡烛,消融了自己,成全了别人。

我们就是要做春雨,滋润学生,催其成才;我们就是要做渡船,日夜摆度,送人远航;我们就是要做人梯,肩托后代,攀登高峰;我们
就是要做红烛,照亮别人,净化自己。

”的确,人格高尚的教师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盏航灯,就会对学生产生无形而强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就会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主体性人格、和谐性人格、创造性人格特有的期望三、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高要求。

首先是真诚。

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决不能搞

两重人格
”。

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
一的、
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潜移默化作
用。

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

其次是人格。

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