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运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咨询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出咨询题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数学学习的爱好。
二、目标解析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创设“算式的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参与到知识系统整理活动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巩固和提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运算能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咨询题。
四、教学预备
课件、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回忆中形成体系
1.课件出示下面的八道算式。
72+682-4041-714+5038+2730-1636+1
959-46
认真观看上面的题目,回忆是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这一单元要紧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指定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算式的感知,激起学生回忆已学知识的欲望,并让学生初步回忆这一内容的要紧知识点,同时大大提升学生复习旧知的主动性。
(二)整理中把握知识
1.分类整理算式。
(1)将上面的8个算式进行分类整理,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讲讲:你是如何样分的?
分类方法的预设:
方法一:
加法:72+6、14+50、38+27、36+19
减法:82-40、41-7、30-16、59-46
方法二:
……
(3)比较分法,确定研究方法二的分法。
2.复习100以内加法(二)
(1)学生独立完成加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重点讲明:笔算加法的运算方法及运算时应注意什么?
3.复习100以内减法(二)
(1)学生独立完成减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重点讲明:笔算减法的运算方法及运算时应注意什么?
4.及时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中的第1题的第(2)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定学生板演,同桌交流运算时应注意的地点。
(3)全班交流,进行评判。
5.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29+35+9=97-25-47=75-46+31=48+26-39 =53-(9+37)=
(2)先同桌讲讲运算顺序,并用笔画出先算的部分,然后全班交流运算顺序。
(3)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
(4)全班交流,重点讲明:每道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复习解决咨询题。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①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
柳树有多少棵?
②校园里有33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少17棵。
松树有多少棵?
(2)学生读题,明白得题意后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3)全班交流各自方法及解决咨询题的方法。
(4)比较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5)按照第(2)题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咨询题?(松树和杨树一共多少棵?)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借助算式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参与到“1 00以内加法、100以内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咨询题”等活动中进行知识的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进展,表达的欲望得到满足。
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练习中深化认识
1.排队
按照每个算式的结果,将下面的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提示学生:先运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再进行大小比较。
)
11+1837+2842-1024-1983-67
2.投篮
小白兔拿着27号球,要投入运算结果是27的篮中。
请你帮小白兔找出合适的篮。
提示:先运算,再连线。
3.想一想,算一算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讲明:应先从什么位填起?注意:进位和退位的咨询题。
4.解决咨询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咨询题的方法。
(2)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咨询题的方法。
(3)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咨询题的方法。
(4)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小明家种了8行苹果树,每行9棵,小明家种的苹果树比小红多1 5棵,小红种了多少棵苹果树?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提示学生:千万不要看到“多”就“加”,看到“少”就“减”,一定要比一比再来列算式。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层次性,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把握本单元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四)梳理中内化知识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又有什么收成?还有什么疑咨询?在运算时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