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不怕苦的名言警句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2.不经一翻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宋帆
3.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朱熹
4.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下天易事,只怕粗心人。
——袁枚
5.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蔡锷
6. 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
——米南德
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京
8. 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碍。
9. 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10.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
11. 不怕苦,苦一时;若怕苦,苦一世。
能不能为是次要的,敢不敢为才是人的真本性!
12. 只有埋头,才能出头。
13.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14.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15.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16. 一切不幸都是可以忍受的,天下没有逃不出的逆境。
——屠格涅夫
17.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18.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1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20.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1.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火以炼金,逆境磨练人。
——辛尼加
23.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
24. 遇横逆之来而不怒,遭变故之起而不惊,当非常之谤而不辩,可以任大事矣!——汤斌
25. 好钢丝经过锤打,就发出强烈的火花。
——何塞马蒂
26. 谁不备受折磨,谁就不会有信心。
——安格尔《安格尔论艺术》
27.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爱迪生
28. 只有含辛茹苦,才能获得真正的欢乐。
——《泰戈尔评传》
29.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30.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领导谈不怕苦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泽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
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胡锦涛
当代青年是无比幸运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的一代。
祖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为青年成长进步创造了良好条件,祖国建设的艰巨任务为青年大展身手提供了广阔舞台。
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远大理想。
理想是指引人生的灯塔。
青年时期牢固树立远大理想,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胡锦涛
名人不怕苦事例
居里夫人
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柏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
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研究出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
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
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
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
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
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
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选。
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追求。
同年12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战胜残疾的巴雷尼——坚持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
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
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
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
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
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
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
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
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华盛顿16岁时,他本可以过悠闲舒适的生活,可是,他却选择了艰苦。
他主动要求参加勘探队,到弗吉尼亚的大河谷去进行勘探。
白天,他和探险队员们顶着烈日,在河谷、土坡、丛林里穿行测量;晚上,只能在荒野里燃起篝火,裹着爬满臭虫的破毯子露宿。
有时整天冒雨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进;有时睡得正香,帐篷却被大风刮翻了。
艰苦的生活锻炼了他,19岁华盛顿就当上了少校级的副官长。
他潜心地阅读军事著作,虚心学习武器的使用和战术的运筹。
一次,在抗英法的战斗中,刚开始,华盛顿的军队处于劣势,伤亡很大。
他的军衣被打穿四个洞,两匹马也先后被杀,他所在省份经济匮乏,军官开不出支,可这些他全然不顾,志愿参战,既没有薪饷,还要自己负担一大笔开支。
他乐意干这种既破财还可能丧命的苦差事。
最后他的队伍终于打败了敌人,而他本人也赢得人们的爱戴,使他在后来能被推举为抗英独立战争的总司令,成为改变美国历史的第一个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