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全方位解析∙学员实力篇∙商业策划篇∙关于理念∙关于选员∙关于录播∙关于赛制∙盲选阶段∙队内选拔∙十六进四∙四强冠军赛∙关于后期发展∙关于黑幕∙获利篇喧嚣了一个夏天的《中国好声音》终于落下帷幕,每一期节目都没落下,有的甚至看了好几遍。
无疑这款节目取得了空前的反响,甚至已经不能用单纯的成功来形容,相比当时05届同样席卷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沉寂多年的选秀市场突然像打了鸡血一样,让人们相信,选秀原来还没有死掉,做烂了的东西换个方式依然是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它的成功,肯定不是偶然的,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对市场精确的把握的产物,这里对好声音节目策划团队的超强运作能力和前期面对不可预知结果,果敢坚决将场面铺的很大的魄力致敬。
这个节目的成功我觉得最主要的因素是两个:绝对的实力唱将和超强的商业运作能力。
前者相当于金庸小说里面的内力,后者相当于招式,内力的上限和招式的变化莫测决定了你能达到的江湖地位,两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先从学员实力开始讲起。
学员实力篇对于学员的实力,肯定是见仁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欣赏的声音,但是有一点可以达到共识:整体实力是很高的,而且各种风格都有。
至于谁最好,或者谁比较好,肯定永远得不到一个共识,反正到了16强之后我就没再关注结果了。
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吧,大致按自己心中的纯音乐实力排的,中间的档次自己排着都很纠结,觉得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自己的排名,见仁见智,求同存异。
金池:最喜欢的学员,全面成熟,无论快歌慢歌,英文中文,都很不错,最喜欢的就是那种感情的循序渐进,到了高潮之后潮水般宣泄,拿捏的无可挑剔,而且有一种成熟歌者的气质。
平安:天籁般的高音,清澈明亮,音域的跳转圆滑自然,浑然天成,大气而细腻,有种音乐剧的感觉,而且自然爽朗的笑容配合上他的大光头,给人一种很干净舒服的感觉吉克隽逸:高音时,声带痉挛的那种声音特别喜欢,这也是英文歌里面惯用的方式,唱英文歌节奏感很好,唱自己家乡的歌时,那种原生态的声音也很喜欢,舞台感觉比较大气,外貌也很不错,居然可以黑的那么有味道,呵呵,另外说话的方式给人一种很单纯的感觉(感觉不像是装的,管他是不是装的,每个学员都是经过包装过的)多亮:感情特别投入,低音时是那种略带沙哑的颤音,到了高音是声带强烈震荡的磨砂声音,特别喜欢,唯一就是觉得他唱歌的时候吸气的声音好大,略微影响感觉。
梁博:安静低调,粗犷的摇滚风,而且将感情很好的融入其中,不需要什么太多的音乐技巧,就是用情感和笔直的摇滚嗓音吸引人,汪峰,郑钧等人的歌无论是音色上还是情感上都把握的特别到位,而且还特别年轻,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是不看好其未来发展,外形(尤其是那双向上翘的丹凤眼,呵呵)和性格决定了他至少不会太火,至少现在看是这样,虽然贵为冠军。
王韵壹:个人感觉低音已经被她唱到无可挑剔的地步,爵士的优雅恬淡音色,还有那细小音域中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很是打动人,让人在安静的时候愿意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溪水在微风中流淌,是可以唱到人心里去的,特别适合发唱片,但是爵士这种类型受众比较窄,会制约她的空间关喆:专业音乐人,各种高音低音,游刃有余,技巧和花活数一数二,成熟大气,但是基本已经定型,多年的经验让他已经磨的没有太多棱角,是那种很普遍的风格,找不到太多的亮点,这也决定了他不会在节目中走的太远,就是一个大boss的形象,他自己肯定也知道,就是来露个脸做宣传,博取关注度的。
权振东:沙哑的嗓音,感情投入,高音低音都无可挑剔,这种唱法从技巧上说已经做到极致了我觉得,一匹黑马一直黑到最后直到遇到大boss吉克隽逸才出局,而且是在实力普遍很高的欢哥组,已经是对他实力的充分认可了。
张伟:绝对的高音,阴柔的唱法,诡异的高音,圆滑自然的音转,一曲high歌让人们惊为天人,高音已经做到极致,但是歌路比较窄,制约了他的空间,high歌之后除了三天三夜还有点感觉也就再也找不到当初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了,不过嘻哈另类的造型还是比较受年轻人欢迎的,发展前景应该还不错吴莫愁:爆炸性的英文范,细小的声带爆炸音,然后一个圆滑的音转处理的恰到好处,配合上她超强的舞台烦,和鬼魅的眼神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冲击,可以说是在挑战人们的极限,歌曲选的好,还是很有味道,歌选的不好,譬如那个美丽笨女人,痒,简直是做作到极点,毛骨悚然,但是还是觉得他的发展前景会很不错,另类的唱法还是很有市场的。
金志文:带着哭腔的音色,相对阴柔,但是爆发力十足,唱法上没有什么太大的与众不同,但是编曲绝对是首屈一指,那首为爱痴狂和后面的浪漫的事改变的太有味道了,这次打开影响力,之后前途应该会不错,主要是表现在幕后编曲上面。
袁娅维:属于纯技巧型,巧妙的音转,各种花活,难度是很高的,阴柔的音色配合着淡雅的音乐很有味道,但是类型比较小众,她的表情会随着音转过度扭曲,不太喜欢这种演唱的表情,呵呵张赫宣:粗糙的磨砂型嗓音,很有阳刚雄性魅力,演唱技巧上也近乎没有瑕疵,可能这么纯磨砂的嗓音让人有点审美疲劳吧,单一了一点,没有太多变化,制约了他的空间,我反正是特别喜欢这种音色的。
大山:高音比较出色,唱高音时有种空灵的山歌的感觉,很细腻,但是也就仅仅停留在高音了,中低音不够稳定,还需耐心雕琢,还是有进步空间的,但是没有什么太大特色,发展空间不大。
徐海星:唱歌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太大亮点,好像唱法略带一点美声的味道,能将情感融入其中,可能音乐世家从小熏陶就是这个范吧,那么小巧的女孩子,唱歌的时候因为走的是美声范总喜欢把下巴鼓得老高,像只青蛙一样,呵呵,很是滑稽,对于其他八卦什么的不予置评,但是觉得这些不好的评论将会给她本就不是特别出彩的唱法带去很多的发展困扰。
丁丁:音色很好听,像铃声一样,很清脆明亮,舞台感觉也很不错,歌唱技巧确实很粗糙,各种走音,但是都被他的自信和外貌所掩盖住了,正因为不够专业的技巧,所以唱歌上面的进步空间还有很大,适合走偶像路线吧。
商业策划篇关于理念好声音提出的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声音,首先对外宣传的一个着眼点就是“好声音”,所以一切的宣传都是围绕着这三个字展开的,因为他抓住了这类节目自05年高强度勃起一次之后一直处于高潮之后的疲软病根。
之前的选秀到最后都成了选美选富选人气,拼爹拼钱品后台,而忽略了声音的重要性,这样一直多年的持续,让观众由审美疲劳进而延伸至不屑和厌恶。
可以说,05后,选秀就成了各家电视台竞相效颦进而作死榨干最后剩余价值而没有更好选择的选择,明知道已经没有什么人观看了,但是也找不到更好的节目去填补暑假这一大空当,就得过且过,等瞄到哪家出了新的东西,再借过来照猫画虎,反正懒得去自己策划新的东西,一来耗时耗力,二来万一失败损失也太大,反正大家都这样,看谁耗得起呗。
让我想起别人说的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的一个对比,国外在一个地方建立一个加油站之后,生意红火,接下来就会有各大企业在那里建立超市,餐厅等等,这里最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个地方也就完整而红火的发展起来了;而在中国,是在这附近新建了一个又一个的加油站,最后实在做不下去,又回到了之前的状态。
扯远了。
好声音团队看到了病根,也看到了选秀的真正本质的东西,这就是突破点,人们最终关注的还是声音本身,而不是乱七八糟的八卦和炒作,所以说好声音团队的这一噱头打响了头炮,为人们最终接受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就像在菜市场,面对各种大白菜,买家总是犹豫不定,到底去买哪一家呢,其中一家就说:来买我的吧,他们都是大棚里面的菜,打过农药滴,是经过人工处理了滴东西,不是你想要的那种菜,老子这才是真正滴没打过农药,纯正大粪浇灌滴天然蔬菜,这种赤裸裸的宣示,虽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事实证明,确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因为到后期,声音依然不是主导结果的重要因素,这是后话),还是很有效滴,至少让当时多家电视台在进行选秀的激烈角逐中,让观众和选手对他多看了几眼,为最终突出重围,睥睨选秀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于选员好声音的选员不同于以往选秀,之前的选秀包括超女快男,都是经过冗长的海选赛区选,层层选拔剔除,最终选来的,而好声音是没有经过海选的,那他们的学员都是哪里来的呢?有一句话形容的恰如其分:超女快男及各大选秀的回笼再造。
至少很多学员都是这样,包括吉克隽逸,张伟,平安,权振东,歌浴森。
还有一部分是小有名气的音乐人和专门从事音乐行业的歌者,包括关喆,金志文,多亮,褚乔,山野,金池。
以及各大媒体推荐的人。
所以说,这些人,都是已经经过证明有足够实力的,缺的只是运气,影响力和曝光度,当然,对外宣称的都是自己由于外貌一般(其实大多还是很漂亮,帅的)后台不硬(自己是大山来的,司机,农民,诸如此类)之类的,这就仿佛回到了刚建国那会,比家境,越穷越好,越惨越好,老子三代贫农,根正苗红呢,这也和好声音对外宣称只关注声音的口号成功会师了:乡亲们,没有骗你们吧,我们真的是只关注声音滴,你没看这些人都穷的叮当响吗?这个节目一定是公平公正公开滴,还黑幕,黑个毛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当然这也证明了这里的学员确实都是很有实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听都会觉得特别好听,甚至惊为天人的原因,人家本来大多都是专业人士,唱的能不好吗??到了后期,因为广告的狂轰滥炸,和节目本身确实带来了很多的人气,不用像之前求爷爷拜奶奶一样,到处电话网络的联系人,甚至无所不用其极,挖别的选秀选手了,很多学员就自然的慕名而来了,成功之前你低三下四到处找人,成功之后人家挤破门槛的想进还进不来,这就是商业规则,也是人性。
最后比较一下两种选员的区别超女快男的选员是需要经过海选的,这和他们的理念相关,他们的口号是:想唱就唱。
既然想唱就唱,当然就要动员更多的人去参与,曾经一度全民总动员,那种氛围确实很好,当然这种方式会耗时很长,经过海选赛区选,这样做的好处是发动了更多的人去关注,从时间和地域上,实实在在的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缺点就是可能会战线太长,容易审美疲劳,尤其是一个接一个赛区,都是在重复相同的内容,而且因为是全民的,整体水平自然不会很高,很多人就是图露个脸,凑个热闹而已,反正当时我看海选就是当糗事百科来看的,另外时间空间太大,自然成本就会高,那每天的录制,导师,场地,可都是钱啊。
而好声音的选员就相当于走了一个捷径,不进行海选,直接找那些相对高端的歌手,成名的,做音乐的,之前选秀已经证明过的,这样的好处是,节约了成本,保证了学员的整体水平,这点尤为重要,因为是第一期,一定要在学员水平上下功夫,才能有一鸣惊人的感觉;缺点是选员没有像前者那样也做成节目,直接影响力不够,当然省下的钱都进行宣传和请导师做策划去了,一样取到了宣传的效果。
两种选员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其实我个人还是倾向前者,不太喜欢那种投机取巧走捷径甚至违反道德挖人的做法,很欣赏前者的全民总动员的理念(虽然终究是商业行为,但是还是有一些长远的作用的),这就像培养运动员一样,有的国家是号召全民运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去,最后是提高了整体的水平,虽然比赛中不一定能得到好的成绩,有的国家呢,是专门培养那么几名运动员,志在冠军,唯金牌论,虽然最后成绩优秀,但是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整体运动水平,金牌榜也就只能起到满足盲目名族自豪的自欺欺人的作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