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制度

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制度

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制度
篇一:曙光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制度
曙光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制度
一、帮教制度:
1、帮教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帮教工作情况
2、组织帮教小组成员研究帮教措施,重点对“释解”人员进行管理
3、对两释人员情况做好纪录,对其表现及时掌握其动向,避免重新犯罪
4、健全帮教组织和有关档案
5、做好“释解”人员的教育工作
二、管理制度:
1、每年与派出所等有关部门统计“释解”人员情况
2、建立帮教人员登记表
3、成立帮教工作领导小组
4、建立健全社区帮教组织
5、定期召集帮教小组成员汇总情况
6、帮教工作列入司法所工作目标责任制中
7、协调有关部门安置帮教对象从事有关工作
8、积极动员相关部门解决帮教对象的实际困难
三、岗位责任制度:
1、负责指导社区的安置帮教工作
2、帮教工作列入全年工作目标之中进行考评
3、安置帮教工作站的帮教小组成员分工帮教工作
4、每个帮教对象有具体的帮教小组成员进行结对帮教
5、凡出现重新犯罪情况则从全年考核成绩中扣除相应的分数
6、对没有帮教措施的帮教小组要根据情况对其进行批评并限期改正
7、每个与帮教对象结对的成员要订出帮教目标,保证帮教工作达到预期目的
四、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度:
1、每年对帮教人员进行摸底、登记、排查
2、建立统一的“释解”人员登记表
3、帮助乡、村建立帮教档案
4、每年对“释解”人员情况进行分析
5、对“释解”人员的有关情况随时进行修改补充,记录在案
五、衔接制度:
1、接到区局“刑释”人员通知书后3日内通知回归人员所在的村委会
2、督促社区7日内和回归人员签定结对帮教协议书
3、对“释解”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存档
篇二:安置帮教工作制度
安置帮教工作制度
一、建立村安置帮教工作小组,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安置帮教工作。

二、全面掌握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并建立安置帮
教个人档案,详细记载刑释解教人员的个人简历、罪名、服刑起止时间、监所表现、安置情况等内容,做到情况清、底子明。

三、对每一个刑释解教人员成立一个帮教小组,落实安置帮教工作任务,一对一进行帮教,每季度与帮教对象进行一次谈心活动,并做好帮教记录。

四、对帮教对象要做到基本情况、家庭状况、与他人交往、去向、思想情况“五清”。

五、对帮教对象要做到有困难时必访、有挫折时必访、有疾病时必访、有婚丧时必访的“四访”。

六、对帮教对象要做到安置到位、帮教到位、政策到位、服务到位,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引导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就业或生活问题。

七、定期向镇司法所报告安置帮教工作情况,上下沟通,反馈信息,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帮教管理、管控措施,确保刑释解教人员无重新违法犯罪现象发生。

篇三:安置帮教工作制度
安置帮教工作制度
一、报到登记制度:
l、刑释人员回原籍后,持《刑满释放证明书》、《解除劳动教养证明书》在十五天内到司法所办理报到登记手续;
2、司法所接到刑释证明书后,进行登记、建档、立卡,并在证明书上签署“已在司法所报到登记”,加盖司法所公章后,督促刑释人员到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
3、对刑释后未办过报到登记手续的,经调查确认后,应责成刑释人员补办登记手续。

二、司法所长首谈制度:
1刑释人员到司法所报到时,司法所长应亲自找其谈话,了解其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并对其今后的生活和就业进行引导、教育。

2、刑释人员报到时司法所长因故不在所内的,司法所长原则上应在半个月内及时找其补谈。

对回归后不到司法所报到的刑释人员,司法所长应主动上门与其谈一次话。

3、对个别刑释后没有回户籍所在地,经核实在外地有固定住所的刑释人员,司法所长可以通过发函等形式与其进行谈话。

4、司法所要设立司法所长谈话登记簿,谈话要形成笔录或其他书面材料,司法所长要有签名。

采用发函谈话的,要复制函谈书面材料存档。

三、结对帮教制度:
1、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村委会帮教组织要及时上门做工作,督促其到司法所报到和到派出所落户口,同时,要指定专人为帮教责任人,与刑释人员建立结对帮教关系。

2、建立帮教关系要签订帮教协议书,协议书一式六份,由帮教责任人、被帮教人、材委会领导、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各执一份。

四、访问谈心制度:
1、帮教责任人在被帮教人遇到下列情况时做到必访:
a、有大病时必访;B、有纠纷时必访;c、有突发情况时必访;要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