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防治》ppt
项和HBVDNA
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常 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常
规、磷酸肌酸激酶、血 规、磷酸肌酸激酶、血
清肌酐等
清肌酐等
肝组织学检查
肝组织学检查
两类抗病毒药物特点比较
a干扰素 疗程相对固定 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高 疗效相对持久 耐药变异较少
核苷类似物 口服给药 抑制病毒作用强 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者
干扰素不良反应及处理
不良反应 流感征候群
症状
处理
头痛、疲劳或乏力、肌痛、 可在睡前注射干扰素,或同
关节痛、发热、寒战
时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骨髓抑制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1.0X109/L,PLT<50X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0.75X109/L,PLT<30X109/L
干扰素减量,1-2周后复查, 若恢复,则逐渐增加至原量
乙肝是危及亚洲人民生命的头号致命 杀手之一
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者约3.5亿,其 中75%在亚洲
1.母婴传播
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在 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而传播
2.血和血制品传播
3、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传播
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 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 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
4.性接触传播
其它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 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乙型肝炎病人血液中的病毒含量较高,但汗液、 唾液等体液中病毒含量很低,一般不会通过汗 液和唾液传播
乙肝预防
一.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二.传播途径预防 三.保护易感人群:乙肝疫苗接种(重点)
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 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的母亲哺乳
研究表明,HBsAg阳性母亲哺乳并不增加 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
WHO资料证实乳汁中的HBVDNA滴度很低 或测不到。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母亲乳房 或乳头有破损,则不应该哺乳
意外暴露后注射HBIG应越快越好,最好在12小 时以内,不要超过24小时。因为暴露后越早注射 HBIG,其被动保护效果越好,反之会降低其保护 效果
生化学:ALT、AST、 前三个月每月一次,以 3-6个月内每两个月检
胆红素、白蛋白
后可根据病情每2-3月 测一次
一次
病毒学:血清学指标、 治疗3个月时测定乙肝 每6个月检测乙肝五项
HBVDNA
五项和HBVDNA
和HBVDNA
血糖、心电图、血压、 每3个月检测甲状腺功 继续评估精神状态 甲状腺功能、尿常规、 能,血糖等。定期评估 排除妊娠、排除自身免 精神状态 疫性疾病
需要注射给药 不良反应较明显 不适于肝功能失代偿者
疗程相对不固定 HBeAg血清学转换率低 疗效不够持久 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变异 停药后可出现病情恶化
疫苗接种后效果评价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 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 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 进行抗-HBs监测,如抗-HBs<10mIU/mL,可 给予加强免疫(有时加强一针即可,但按0、1、 6加强三针效果会更好)
临床经常遇见健康人在乙肝疫苗接种前检查为全阴 性,可疫苗接种三针后检查都为三抗体阳性,该如 何解释?
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严重者应停药
停药
核苷类似物治疗的监测和随访
治疗前
治疗期间
治疗结束后
生化学:ALT、AST、 前3个月每月一次,以后 3-6个月内每两个月
胆红素、白蛋白
可根据病情每3月一次 检查一次
病毒学:血清学指标、 治疗3个月时测定乙肝五 每6个月检测乙肝五
HBVDNA
项和HBVDNA
抗病毒治疗药物
干扰素治疗的禁忌征
(1)血清胆红素>正常值上限2倍 (2)失代偿期肝硬化(干扰素治疗可导致肝衰竭) (3)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4)有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心、肾疾患,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以及神经精神异常等
干扰素治疗的监测和随防
治疗前
治疗期间
治疗结束后
血常规
开始治疗后的第一个月 每三个月检查一次血常 每周检查1-2次血常规, 规 以后每月检查一次
目前应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重组的疫苗,只含有 HBsAg,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不会造成这种 结果。如果出现这种结果,应考虑到:1、试剂盒 质量或其它化验问题;2、注射疫苗前是否已经暴 露;3、是否为以往应用的血源性疫苗;4、疫苗接 种除出现表面抗体外,引起的其它非特异性反应
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研究表明,对于围生期新生儿及意外针刺暴露者, 其最长间隔期为一周,即应在7天内注射HBIG才 有保护效果。性接触意外暴露者注射HBIG的时间 不应超过14天
意外暴露,如被针头扎伤后,若被感染,多长 时间可化验出结果?
一般HBV感染后2-4周可在感染者血中检测到 HBVDNA,另外感染后4周在感染者血中也可 检测到HBsAg和/或HBeAg
停药,可用粒细胞集落刺激 因子(G-CSF)或粒细胞巨噬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精神异常
自身抗体产生 其它
抑郁最常见、妄想症、重度 焦虑、精神病
抗甲状腺抗体、抗核抗体、 抗胰岛素抗体 肾脏损害、心血管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听力下降和间 质性肺炎
治疗前应评估患者精神状况,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出现 症状用抗抑郁药治疗,症状 严重者,及时停药
接种程序和剂量
HBIG是抗HBV的免疫球蛋白,属被动抗体,可 以中和体内病毒,注射两小时后即可在血清中检 测出抗-HBs,常用于暴露后的被动免疫预防
国外研究表明,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的 新生儿出生12-24小时内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联 合免疫,阻断新生儿HBV急性和慢性感染有效 率为85%-95%
4、机体因素如性别、年龄以及机体免疫状况等
乙肝疫苗增加剂量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免疫学证实,免疫反应与免疫原的剂量有关, 随着乙肝疫苗剂量的加大,机体产生 HBsAb的滴度升高,持续时间延长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 •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 •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 •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 发症的发生 •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