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英文) Scientific solialism in Theory and Practice
课程编码:13111A0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开课学期:9
课程学时:总学时 48 学时(其中理论课 48 学时,实验课 0 学时)
课程学分:3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并修课程:无
课程简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属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
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准确阐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和阐述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总结其成败得失,探讨其深层次原因和经验教训,研究和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的丰富和发展,展望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并探析其主要特征。
本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覆盖面广、与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较为紧密的特点。
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石;通过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在全世界的传播与实践、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明确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在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时代、适合各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注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热点问题,为今后走入社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打下良好的政治素质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
章节章节名称学时安排
导论 4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10
第二章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0
第三章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10
第四章全球化浪潮下资本主义世界主要 8
社会主义政党的新变化与新探索
第五章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 6
导论
【教学内容】
1.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2.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和理论前提;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3.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教学要求】
1.掌握: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2.熟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精神实质;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3.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的线索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学时】4学时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
【教学内容】
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的经典作家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2.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三个历史阶段及其特点;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和历史局限;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3.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
【教学要求】
1.掌握: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和推动发展
2.熟悉: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与局限,工业革命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要意义
3.了解:空想社会主义对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主义的诸多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学时】10学时
第二章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内容】
1.资本主义的垄断性发展与世界性危机;俄国“一国胜利”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初道路;分析苏联模式的成败得失;展示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发展
2.列宁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形成与历史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特点;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国际上的推广;如何认识和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如何认识和评价勃涅日涅夫的改革;如何认识和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教学要求】
1.掌握:苏联和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如何评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2.熟悉:列宁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特点;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国际上的推广
3.了解: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认识和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认识和评价勃涅日涅夫的改革;认识和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学时】10学时
第三章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教学内容】
1.战后科技的迅速发展,剖析苏东改革及教训;中国特色成功经验与深入发展态势;分析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的社会主义道路
2.越南、老挝的社会主义革新与开放;朝鲜、古巴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理论上的突破和发展
【教学要求】
1.掌握:越南、老挝的社会主义革新与开放;朝鲜、古巴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熟悉:苏联改革的历史教训,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
3.了解: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和经验;社会主义在当代与时俱进的无比重要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学时】10学时
第四章全球化浪潮下资本主义世界主要社会主义政党的新变化与新探索【教学内容】
1.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通过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结合马克思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论,深刻认识虽然在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和资本扩张,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但资本主义的矛盾仍然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自我调节,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而就无法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2.介绍当今世界社会主义流派
【教学要求】
1.掌握: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如何看待“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2.熟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3.了解:全球化及其基本特征;冷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资本主义世界其他有较大影响的社会主义流派;原苏联东欧地区的新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学时】8学时
第五章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
【教学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世界社会主义新战略的要点
【教学要求】
1.掌握: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两大挑战
2.熟悉:马克思主义长盛不衰的原因
3.了解:世界社会主义新战略的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学时】6学时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一)命题原则与思想:以教学内容为考核依据,难度中等偏易,要求学生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为考核重点
(二)考试范围: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考核
(三)考核要求:考核重点为教学要求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在试卷中大致占60%左右的比例,要求熟悉的内容在试卷中大致占30%左右的比例,要求了解的内容在试卷中大致占10%左右的比例。
(四)考核类型:平时考核形式为作业、论文;期末考试主要是闭卷考试
(五)试题类型:不定项选择题、判断、简答、论述、材料分析题
(六)试卷结构:不定项选择共 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判断题共 10 题,每题1分,共10 分;简答题,共3题,每题6分,共 18 分;论述题共1题,18分;
材料分析1题,共14分
(七)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以考勤、课堂纪律、作业、课堂参与讨论的情况记分
五、其它说明
建议教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六、参考资料
陈波、刘俊哲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高放、冯秀珍等.《社会主义发展史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靳辉明等.《社会主义历史、理论与现实》.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于洪君.《丰碑与警示---20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
《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毛泽东选集》1-4卷.广陵书社,1998年
《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
课程负责人:施福昆
教研室负责人:赵才
学院领导:杨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