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鱼鳖混养的生物学基础及技术_常培新
鱼鳖混养的生物学基础及技术_常培新
动物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年第 15 期
鱼鳖混养的生物学基础及技术
常培新
( 安徽省临泉县宋集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安徽临泉 236400 )
摘要 分析了鱼鳖混养的生物学基础 , 总结了其混养技术 , 包括混养类型 、 混养密度及比例 、 投饲 、 日常管理 、 实行轮捕轮放等内容 , 以 期为鱼鳖混养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 关键词 鱼 ; 鳖 ; 混养 ; 生物学基础 ;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2.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 (2011 )15-0332-02
传统 观 点 认 为 , 鱼 鳖 相 互 为敌 , 不 能 同 池 混 养 。 近 年 的 实践表明 , 两者不仅可以混养 , 而且能互相利用 、 互为促进 , 做到养鳖促鱼 、 养鱼促鳖 。
植物的摄食利用 , 抑制了浮游植物的过度繁殖 , 从而保持了 水质的相对稳定 。 在鱼鳖混养池中 , 因病而行动迟缓和死亡 的鱼被鳖吃掉 , 从而减少了病原体的传播和鱼病的发生 。 因 此 , 鱼鳖混养池中 , 鱼类成活率反而很高 。
[1]
平灵活掌握 。 一般个体规格在 4~15 g 的幼鳖 , 按 5~10 只 /m2 放养 ,50~100 g 的按 2~4 只 /m2 放养 ,100 g 的按 1~2 只 /m2 放 养 , 养亲鳖为主的鱼鳖混养池 , 宜 放 体 重 1 kg 以 上 的 个 体 , 放 8 000 只 /hm2 左右 。 国外的鳖池要混养鲤 、 鳗等鱼类 , 国内 则 要根 据 当 地 条 件 和 鱼 类 品种 等 具 体 情 况 而 灵 活 掌 握 。 一 般鱼种的的搭配比例为 : 鲢占 50%~60% , 鳙占 10%~15% , 草 食 性 的 草 鱼 、 鳊 等 占 20% 左 右 , 杂 食 性 的 鲤 、 鲫 等 占 5%~
养 一 些 成 鱼 或 鱼 种 。 另 一种 则 是 以 养 鱼 为 主 的 池 塘 中 混 养 一 些 亲 鳖 。 一 般 的养 鱼 池 , 只 要 稍 加 改 造 , 建筑 好 鳖 的 防 逃 设施后 , 即可用来混养鱼鳖 [3]。 但鱼鳖混养池 , 一般面积不宜 过大 , 以 0.2~1.0 hm2 为好 , 水深 2.0~2.5 m 为宜 。
2.3
投饲 鱼鳖 混 养 池 一 般 以 鳖 为 重 点 投 饲 对 象 。 在 满 足 鳖 的 摄
食 的 前 提 下 ,根 据 饲 养 鱼 类 的 种 类 、数 量 和 池 塘 的 水 质 情 况 , 确定鱼类的投饲量及施肥量 。 由于鳖饲料的散失和残余 一 般 较多 , 在 鱼 类 放 养 量 不 是 很 大的 情 况 下 , 鲤 、 鲫 等 杂 食 性鱼 类 和 鲢 、 鳙 等 滤 食 性 鱼类 常 不 用 喂 , 鲤 、 鲫 可 利 用 鳖 的 残饵 , 而鲢 、 鳙则利用鳖的残饵及排泄物等超前培育的丰富 的 浮 游 生 物 。 草 食 性 鱼 类 应 按 其 摄 食 量投 喂 适 量 的 青 饲 料 和少量的精饲料 。
可 撒 施 生 石 灰 5 t/hm2 左 右 , 既 起 到 施 钙 肥 、 改 良 水 质 的 作 用 , 又 可 预 防 鱼 鳖 疾 病 。 此外 , 还 应 当 做 好 防 偷 、 防 病 、 防 敌 害工作 。
3
参考文献
2.5
实行轮捕轮放 鱼鳖混养池中的鱼类也可进行轮捕轮放 , 如果鲢 、 鳙鱼
DHI 测试报告中的乳脂率 、 蛋白率 、 脂蛋比 3 项指标直
接 反映 奶 牛 营 养 状 况 和 牛 只健 康 , 特 别 是 当 乳 脂 率 和 蛋 白 率 数 值 接 近 或 倒 挂 时 , 应 引 起 高 度 重 视 , 及 时 调整 日 粮 , 改 善 管 理 [6]。 通 常 一旦 出 现 脂 蛋 比 倒 挂 , 至 少 需 要 3 个 月 时 间 的 调 整 , 才 能恢 复 正 常 , 并 且 会 影 响 整胎 产 量 , 因 此 重 点 应 放 在 预防 上 。奶 牛 具 有 特 殊 的 消化 器 官 ,更 适 合 消 化 粗 纤 维 , 日粮应以粗饲料为主 , 精粗比以 40∶60 为宜 , 保证优质干 草 的 采 食 量 , 提 倡 TMR 日 粮 , 避 免 空 槽 , 减 少 应 激 , 应 用
种生长快 , 到 7— 8 月即可达到商品规格 , 则可捕大留小 , 适 ( 上接第 323 页 )
测试日期 产奶量 ∥kg 乳脂率 ∥%
[1] 张 富 强 . 无 公 害 主 养 草 鱼 池 塘 鱼 鳖 混 养 技 术 要 点 [J]. 渔 业 致 富 指 南 , 2010 (24 ):32. [2] 邓 成 方 . 湖 泊 大 水 面 围 网 鱼 鳖 生 态 健 康 混 养 技 术 [J]. 科 学 养 鱼 ,2011 (4 ):20-21. [3] 袁宝红 , 洪爱云 . 鱼鳖混养技术初探 [J]. 上海农业科技 ,2009 (5 ):85. [4] 罗琴英 . 池塘鱼鳖混养技术 [J]. 中国水产 ,2009 (10 ):50-51.
2011-06-05
332
常培新 : 鱼鳖混养的生物学基础及技术 持每天巡塘 , 观察水质情况及鱼鳖的摄食及活动情况 , 如发 现异常 , 要 及 时 采取 措 施 。 在 鱼 鳖 的 生 长 旺 季 , 每 20~30 d
[4]
当套养一些夏花 , 但轮捕轮放次数不可太多 , 以免对鳖造成 影响 。
1 1.1
鱼鳖混养的生物学基础 具有增氧和增加水层对流的作用 鳖是用肺呼吸空气中的氧 , 不会与水中鱼类争氧 。 而由
2 2.1
鱼鳖混养技术 混养类型 鱼鳖 混 养 可 分 为 2 种 类 型 : 一 种 是 成 鳖 或 亲 鳖 池 中 混
于 呼 吸 与 摄 食 使 鳖 不断 在 水 体 上 下 往 返 运 动 , 从而 增 加 了 水层之间的对流 , 使得水表层与底层之间的溶氧得到交流 , 防止了表层因浮游植物旺盛的光合作用产生的过饱和氧向 空气中逸散 , 弥补了深层水的 “ 氧债 ”, 这样既有利于鱼类的 代 谢 与 生 存 , 又促 进 了 浮 游 生 物 的 繁 殖 。 试 验 表 明 , 鱼 鳖 混 养池在 7 — 8 月平均溶氧高于养鱼池 35% , 在混养达到有鱼
1.3
净化水质 , 减少鱼类疾病的传播 鳖池中混养鱼类 , 鱼类可利用鳖的残饵 , 减少了残饵的
积 累 , 改 善 了 水 质 状 况 [2]。 鳖 的 代 谢 活 动 产 生 的 大 量 有 毒 的 氨 , 对鳖生身的生长发育不利 。 浮游植物对氨氮的大量吸收 作用 , 净 化 了 水 质 , 又 促 进 了浮 游 植 物 的 繁 衍 。 鱼 类 对 浮 游
作者简 介 收稿日期 常 培新 (1975- ), 男 , 安 徽 临 泉 人 , 助 理 水 产 工 程 师 , 从 事 水 产养殖技术服务与管理工作 。
2.4
日常管理 鱼鳖 混 养 的 日 常 管 理 要 把 养 鳖 与 养 鱼 结 合 起 来 。 一 般
鱼鳖混养池水质较稳定 , 溶氧较丰富 , 常呈灰褐色或黄褐色 相间的云条状水花 , 但由于鱼鳖混养池中放养密度较大 , 投 喂 量也 较 大 , 水 质 较 肥 , 如 遇 天 气反 常 , 水 质 会 出 现 较 大 变 化 , 鳖会感觉不适 , 鱼类会出现缺氧浮头等情况 。 因此 , 要坚
能中和瘤胃中产酸的物质 , 如碳酸盐 、 莫能霉素 、 苹果酸 。 四 是 提 倡 采 用 TMR 日 粮 , 保证 高 产 奶 牛 最 大 进 食 量 。 五 是 使 用优秀的日粮预测模型 。 实测日粮常规成分 , 制定相应的日 粮 配 方 , 使用 严 格 的 TMR 和 饲 槽 管 理 , 使 奶 牛 的 实 际 采 食 量 能 达 到需 要 的 标 准 。六 是 减 少 应激 影 响 。七 是 密 切 关 注
1.2
有利于饵料生物的繁殖和利用 鳖池中混养的鱼类主要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 、 鳙鱼 ,
另有少量的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 。 主要的投饲对象是鳖 , 其 次是草食性鱼类 。 鳖及草食性鱼类的残饵及排泄物富含氮 、 磷 、 钾 等养 分 , 使 水 中 的 氨 氮 及 磷酸 钾 含 量 大 大 提 高 , 促 进 了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增殖 。 这样既为鲢 、 鳙等浮游生物 食性的鱼类提供了饵料基础 , 又为鳖的饵料生物 — —— 螺 、 蚌 的 生 长 创造 了 良 好 的 条 件 。 据 对 鱼鳖 混 养 池 和 一 般 成 鱼 池 的观察 ,7 — 10 月间 , 前者比后者的底栖动物多出数倍 , 浮游 动物 的 平 均 数 量 要 多 1.78 倍 , 浮 游 植 物 高 出 2.43 倍 , 而 且 混养 池 中 浮 游 植 物 没 有 明显 的 分 层 现 象 , 池 中 经 常 有 水 华 出 现 ,隐 藻 类 等 易 被 鱼 类 消 化 的 藻 类 处 于 种 群 优 势 地 位 , 蓝藻类等不易被鱼类消化的藻类的生长却受到了抑制。 因 此 , 混养池鲢 、 鳙鱼的群体产量和生长速度均超过一般成 鱼池 。
10% 。 放养量则以商品鱼 5 000~7 000 kg/hm2 为标准 , 放鱼种
以 1 000~1 300 kg/hm2 为 标 准 。 也 可 以 混 养 鱼 苗 培 育 鱼 种 , 可放养夏花 6 万 ~8 万尾 /hm2。 混养后就不宜对鳖进行分养 , 因此在放养时就应统筹规划 , 减少分养次数 , 或能分多少就 分多少 。
3.38 3.09 3.21 2.89 3.07 3.11
167.2 78.3 49.6 35.7 51.2 61.8
21.3 24.1 24.7 24.5 24.7 25.2
140.4 144.5 131.1 123.6 125.6 121.2
305 d 产奶量 ∥kg 5 423.0 6 601.0 5 995.7 5 838.0 6 319.0 6 452.0
DHI 测试报告 ,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 然后比较下一次测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