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作者:田素杰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10期
摘要:目的临床通过对重症肺炎的认真观察与细心护理,能够及时发现急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为医生诊断治疗及抢救提供第一手资料。
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2月入住我院ICU的68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衰的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除2例入院时已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5例因经济,家庭等原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外,6例重症肺炎逐渐好转,急性心衰得以控制。
结论加强对病情细微变化的观察与护理,能够及早发现问题,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从而争取抢救时间,使患儿脱离危险恢复健康。
关键词:ICU;重症肺炎;急性心衰;临床观察;护理
肺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而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死亡率居婴幼儿死亡首位[1]。
本院ICU致力于小儿各疾病重症监护,尤其是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衰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院ICU共收治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衰的幼儿68例。
其中男41例,女27例。
年龄15d~9个月,死亡2例,自动出院5例,治愈61例。
2临床观察
2.1生命体征患儿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尤其是在吮奶或平卧时,三凹征明显,呻吟、点头或叹息样呼吸,呼吸增快达50~100次/min,不能用肺炎来解释,严重时发生呼吸衰竭,出现双吸气、哭泣样和潮式呼吸。
心率加快大于180次/min,不能用体温升高和呼吸困难解释,心音低钝,奔马律,肝脏迅速增大,热型不定,多为稽留热,且持续高热不退,或退而复升。
2.2神志、面色及前囟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灰或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经吸氧、给镇静剂不能缓解。
哭声微弱,惊厥合并中毒性脑病时可突然牙关紧闭、两眼凝视、口角颤动、四肢呈踏车样运动。
伴颅内出血者出现前囟紧张、膨隆和骨缝增宽。
2.3吃奶由于呼吸极度困难,患儿吮奶时易呛咳又加重呼吸困难,从而拒乳,喘憋而喜欢被垂直抱起,这是小婴儿端坐呼吸的表现,因此举可减轻心肺负担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2.4腹胀及尿量短时间内大量应用脱水剂引起的低血钾和中毒性肠麻痹均可导致腹胀,同时尿量明显减少甚至尿闭,腹胀严重时加重心肺负担。
听诊肠鸣音消失。
3护理要点
3.1保持呼吸道通畅
3.1.1一般护理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清新,保证适宜的温湿度,温度20~22℃,湿度50~60%,取30~50°头偏斜位,或半卧位,并经常变换,以减轻肺淤血。
定时翻身拍背,方法是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拍背部。
3.1.2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吸痰时压力要小,动作要轻柔,从口鼻轻轻插入,由浅而深慢慢转动吸痰管口的方向,痰液粘稠时用超声雾化吸入,每次10~20/min,有利于痰液排出。
喘憋严重时可短期使用激素[2],以减轻中毒症状,解除支气管痉挛。
3.2改善呼吸功能
3.2.1立即给予吸氧头罩或面罩给氧,流量为2~6L/min,浓度50~60%,有粉红色泡沫痰时应考虑为肺水肿,立即吸入经20~30%经酒精湿化的氧气,不超过20min/次,如果吸氧后患儿安静,面色红润,心率减慢,则可考虑停氧或间断吸氧。
3.2.2进行治疗与护理时动作应轻快,一切操作尽可能一次完成,以减少不必要的刺激,避免患儿哭闹,加重呼吸困难。
3.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控制滴速。
将所需液体量在一日内均匀输入,必要时用静脉留置针,保持输液通路24h畅通,以备病情危重时推注药物。
3.4应用洋地黄制剂,速度不少于15~20min;注意测心率适当补钾。
用药同时不可给钙剂,两药间隔不少于6~8h。
因西地兰的治疗量与中毒量极为接近,故抽吸药液时剂量一定要精确。
最好用1ml注射器。
用药后患儿转安静,气促改善,心率减慢,尿量增大、加,肝脏缩小。
说明已达到洋地黄化。
3.5镇静患儿极度烦躁,出现抽搐时应及时给予镇静剂,常用鲁米那、安定、水合氯醛。
3.6降温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头部冰敷,仍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者行冷盐水加消炎痛灌肠。
效果不佳时可重复使用。
3.7利尿纠正酸中毒,消除腹胀。
水钠潴留时急性心衰的一个重要的病理改变,故合理应用利尿剂是治疗心衰的一项重要措施。
引起腹胀的原因有低血钾和中毒性肠麻痹,应暂禁食,补钾、肛管排气、热水袋热敷腹部,严重时胃肠减压。
4结论
由于婴儿呼吸中枢调节功能差,加之半岁后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又不健全,遭遇寒冷季节气候骤变、喂养、护理不当时极易发生肺炎,严重影响通气和换气。
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造成肺小动脉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负荷加重,诱发急性心衰,从而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加强对重症肺炎的观察与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对协助医生诊疗并配合医生抢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有具备了满腔的爱心、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护理技术和敏锐的洞察能力,并做到手、眼、心、腿四勤,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细微变化从而争取抢救时机,挽救患儿生命。
参考文献:
[1]刘景秋,王雁.儿科护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8:168-169.
[2]孙亚秀.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华护士杂志,2008,18(145):86-87.
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