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空及燃气轮机专项补充申报指南教学内容

航空及燃气轮机专项补充申报指南教学内容

航空及燃气轮机专项补充申报指南总体要求:融合军民两种资源,整合全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力量,聚焦航空与燃机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与创新产品,开展重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进一步夯实我省在国家航空与燃机产业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并在航空航天若干领域保持引领。

实施周期:2019年1月—2020年12月项目一、燃气轮机整机设计及制造总体任务及目标:以航改燃型号项目促进舰船燃气轮机军民融合技术为牵引,打破国外垄断,建立起自主的重型燃机设计、试验、体系、调试平台,实现F级50MW燃气轮机产业化为目标,全面完善燃气轮机制造产业链,开展50MW 燃气轮机试验平台的研发及建造、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空负荷试验及优化、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满负荷试验及优化研究。

自主设计及建造完整50MW重型燃气轮机试验平台,形成50MW燃气轮机满负荷以及300MW级燃气轮机空负荷试验能力;实现50MW燃气轮机样机研制,并开展空负荷试验;采用安装叶片的轴流式压气机作为消耗装置,完成50MW燃气轮机满负荷试验;突破动力涡轮单元体及整机装配技术,研究动力涡轮叶片铸件与机械加工工艺方案、检测方法设计,某型燃机动力涡轮叶片震动特性和疲劳试验方法、试验标准设计,形成成熟的制造工艺。

有关说明:本项目下设3个课题,本次补充申报1个课题。

自筹经费比例不低于3:1。

项目申报单位应是燃机行业的领军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5亿元或上年度营收不低于50亿元。

课题1某型燃机低压压气机单元体、动力涡轮叶片研制及产业化研究任务:开展动力涡轮单元体及整机装配研究、大型机匣类零件的精密加工技术研究、大型环件的组合平衡工艺研究,进行动力涡轮叶片铸件与机械加工工艺方案、检测方法设计,某型燃机动力涡轮叶片震动特性和疲劳试验方法、试验标准设计,形成成熟的制造工艺。

考核指标:(1)完成2台以上动力涡轮单元体交付,各项测试性能满足设计值,转速3000rpm运行平稳,排气流量334-358kg/s,排气温度444-445℃;(2)环件平衡:单件环型件剩余不平衡量小于288g.mm;(3)叶轮平衡:单级叶轮的最小剩余不平衡量小于6690 g.mm;(4)组合平衡:转子组合平衡最小剩余不平衡量小于1152g.mm;(5)完成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草案不少于3项;(6)提交相关技术报告2-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4项。

有关说明:本课题支持经费不超过6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

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单位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或上年度营收不低于1亿元。

项目二、特种通用飞机研制及航空大部件制造总体任务及目标:以特种通用飞机研制及符合国际标准的航空大部件制造为牵引,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开展中小型特种飞机系统总体设计/加改装及系统应用技术研究、大部件模块化交付、复材大部件数字化制造技术及工艺研究。

加快建成特种通用飞机研发生产及运营基地并形成生产能力,实现特种通用飞机“四川造”,获得中国民航的MDA证;突破航空大部件制造关键技术,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标准;实现符合国际标准的民机机头模块化交付,提升我省在国际航空转包产业链中的地位;攻克大型复材结构形变控制与成型技术,实现复材大部件数字化制造工程化应用并形成核心技术。

有关说明:本项目下设4个课题,本次补充申报1个课题。

自筹经费比例不低于3:1。

项目申报单位应是省内民机制造领军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或上年度营收不低于5亿元。

课题1复材大部件数字化制造技术及工艺研究研究任务:针对民机机翼、前中后机身桶段、大尺寸复材压气机叶片等大部件,开展新型大型复材结构件的RTM 成型工艺/成型形变控制关键工艺及方法、自动铺带编程与仿真、预浸料自动铺带适宜性分析、基于预浸料预切割的“两步法”自动铺带、复材铺层自动铺带在线缺陷检测、自动铺带工艺参数分析和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突破大型复材结构形变控制与成型技术,实现复材大部件数字化制造工程化应用,完成复材大部件试验件的加工测试和生产验证,达到国产民机装机验证的技术要求。

(1)提出大型复材结构形变控制与成型方法,研制大部件复材加工CAPP系统,显著提高复材大部件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2)混合交叉使用“一步法”和“两步法”自动铺带技术,实现简单铺层“一步法”在线切割和铺放,异形复杂轮廓铺层“两步法”离线切割、在线铺放的高效组合铺放,大幅提高预浸料自动铺带效率;(3)完成试验件的加工测试和生产验证,达到国产民机装机验证的技术要求;(4)提交相关技术报告2-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

有关说明:本课题支持经费不超过3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

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单位注册资本不低于2亿元或上年度营收不低于12亿元。

项目三、航空发动机总体任务及目标:以促进军民深度融合、打造航空动力强省为目标,以掌握第三代航空发动机整机制造、总体匹配优化、测试验证,突破第四代航空发动机核心机部件制造关键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小型支线客机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集成验证技术、第四代航空发动机单元体交付、民用大涵道比涡轮发动机单元体交付、航空发动机燃油附件及控制系统、涡轴发动机全权数字控制系统等研究。

掌握三代机核心机、整机样机研制和试验关键技术,实现小型支线客机用大涵道比发动机总体匹配优化,完成整机研制,填补国内核心机技术空白;完成四代机核心机用风扇、压气机、后承力机匣等研制并交付;完成大型客机发动机风扇、压气机部件及安装系统试制并交付;突破航空发动机燃油伺服系统及其核心部件设计及制造关键技术,并形成产业化能力,建成西南地区航空发动机燃油伺服系统及其核心部件产业化基地,实现与国产通航飞机发动机的配套;实现涡轴航空发动机全权数字控制技术自主可控,建立国内领先的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有关说明:本项目下设5个课题,本次补充申报1个课题。

自筹经费比例不低于3:1。

项目申报单位应是行业领军科研单位或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或上年度营收不低于15亿元。

课题1涡轴发动机全权数字控制系统研究任务:通过自主开展涡轴航空发动机全权限数字控制技术研究,掌握系统设计、制造、验证等关键技术,完成涡轴发动机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的成熟化和型谱化工作,并开展将其技术扩展应用于其它类型的发动机,突破国外在该技术领域的技术封锁,全面提升我国该技术领域技术水平。

考核指标:实现涡轴航空发动机全权数字控制技术自主可控,建立国内领先的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发基地。

(1)按规定的控制规律,实现自动控制发动机起动、加速、减速,确保发动机在工作包线内稳定工作,使发动机不喘振、不熄火等;(2)具有双通道互为热备份控制能力,当两个控制通道控制均失效时,自动锁定故障时发动机功率状态,并切换为机械液压备份手动控制;(3)自动进行动力涡轮转速恒定控制;(4)具有发动机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与处理能力,具有基于数字总线接收控制命令的能力,适应新一代直升机控制需求;(5)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器具有自适应控制能力和互换性;(6)完成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器试验样件研制,通过全数字仿真试验、半物理仿真试验等,验证其功能性能与发动机的匹配性。

(7)完成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草案不少于3项;(8)提交相关技术报告2—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

有关说明:本课题支持经费不超过3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

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单位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或上年度营收不低于2亿元。

项目四、商用无人机整机设计/制造/服务总体任务及目标:以商用无人机整机设计/制造/服务为牵引,以促进军民深度融合为推动,打造国家级无人机产业高地,建成国内最完整的商用无人机整机设计、制造、销售及服务基地,开展民用型翼龙无人机研制、工业级大吨位物流无人机设计及系统集成、中小型无人机弹射/回收系统开发、无人机管控及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等研究。

完成一型全复材的大中型、多用途、长航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民用型翼龙无人机,并开展民用载荷综合测试试验;研制和系统集成工业级大吨位物流无人机,吨位级无人机适航取证;完成无人机弹射系统和回收系统原理样机并进行相关试验验证,形成产品系列和产业化能力;建成无人机飞行管理与服务平台,研发支持与军民航的数据接口的无人机飞行管理与服务系统并开展验证和示范,建成国内首创的完整商用无人机服务体系。

构建低空无人机探测与防范的技术体系框架,实现机场低空域无人飞行器探测和预警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有关说明:本项目下设5个课题,本次补充申报2个课题。

自筹经费比例不低于3:1。

项目申报单位应是行业的领军科研单位或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或上年度营收不低于15亿元。

课题1民用型翼龙无人机研制研究任务:面向商业服务和应用的民用无人机系统的功能需求,开展民用型翼龙无人机全系统的优化设计,完成模具、型芯及型架等关键工装设计与制造,协调制定民用载荷接口和通讯协议规范,完成新型复合材料机体及机翼结构研制,开展民用载荷综合测试试验。

考核指标:研制一型全复材的大中型、多用途、长航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民用型翼龙无人机,实现具有示范性的无人机商业运营演示飞行任务。

(1)民用型翼龙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1600kg,系统任务载荷能力不小于500kg(内部+外挂),升限不小于7300m,最大航程不小于5500km,最大航时不小于30小时,最大飞行速度280km/h,海平面最大重量起飞距离不大于1200m;(2)商用无人机搭载民用载荷的接口和通讯协议规范;(3)完成一套(1机1站)全复材民用型翼龙无人机商业演示飞行样机制造,该样机具有全自主的水平轮式起降和飞行能力,可装载适用民商用的光电设备、合成孔径雷达等任务载荷;(4)完成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草案不少于2项;(5)提交相关技术报告2-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

有关说明:本课题支持经费不超过4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

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单位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或上年度营收不低于15亿元。

课题2工业级大吨位物流无人机设计及系统集成研究研究任务:研究全自主起降飞控系统,可靠性极高、具有短距起降能力的起降系统,设计具备长距离飞行和可靠的程控功能的货运无人机的全自主起降飞控系统;研究吨位级无人机适航取证能力。

考核指标:研制工业级大吨位物流无人机,吨位级无人机适航取证。

(1)研制和系统集成一款最大起飞重量达3.4吨的无人机,商载能力大于1吨,货仓有效容积大于8立方米,最大航程达2000km,巡航高度达2000m,最大飞行速度大于300km/h;(2)具备完全自主飞行和自主起降能力的自动驾驶系统,同时具备夜航能力,满足夜间货运飞行;(3)无线电数据链、地面站以及保障系统适应性强,满足环境适应性试验,包括高低温和冲击振动等;(4)建立完善的货物运输运行体系,达到相比有人机具有更高的运输经济性,解决三四线城市物流运输的及时性;(5)吨位级无人机适航取证,逐渐明确中国大型无人机取证路线和取证基础;(6)完成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草案不少于2项;(7)提交相关技术报告2-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

相关主题